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近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2020)暨第十二届“黄河学高层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河南开封举行。本次论坛由河南大学、中国地理学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文物局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河南大学黄河文化研究院(筹)、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承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相关单位的近200位代表现场与会,3万余人通过网络直播在线参加了本次论坛。
23日上午,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震宇、黄河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李文学、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迎伟、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国友、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院长王道席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报告》。报告显示:黄河流域省域高质量综合发展指数整体呈东高西低格局,山东最高,陕西、河南次之,宁夏、陕西和内蒙古居中,甘肃、青海最低;各省在经济、社会、生态维度上高质量指数排名差异较大,山东在经济维度水平最高,内蒙古在社会维度上表现更优,陕西在生态维度上居黄河流域首位。地市层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显示,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特征更为显著,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引领地位,且在空间上呈趋同趋势;指数位居前十名的城市依次为青岛、郑州、西安、威海、烟台、济南、东营、鄂尔多斯、日照、淄博,西部地区多数城市经济高质量指数相对较低,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当日下午,与会者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与‘十四五’规划”主题,分别从“‘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十四五’黄河重大科技问题与‘黄河国家实验室’培育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黄河流域协同治理与水资源利用”“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黄河变迁与黄河考古”七个角度交流研讨。本次论坛还设置了“‘十四五规划’、黄河重大科技问题与国家黄河战略”“夏文化研究的方法与路径”“黄河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三个平行圆桌论坛,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胜)
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最早只是迁徙途经山东东营,2003年开始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筑巢繁殖,至今累计繁殖达1954只。据东营市观鸟协会调查,2017年有36对东方白鹳在自然保护区以外筑巢繁殖,2019年繁殖种群达到57对,2020年东方白鹳已在城区周围筑巢繁殖。
孙守刚、李亚、甘荣坤、孔昌生、穆为民、徐立毅、徐元鸿、赵素萍、王保存、张维宁、乔新江、戴柏华、王新伟、刘玉江、王战营、钱国玉、龚立群、高体健、谢玉安、顾雪飞、岳中明、习晓军等在郑州或当地参加了植树活动。
12月6日,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省政协主席刘伟等省领导在郑州市与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孙守刚、李亚、甘荣坤、孔昌生、穆为民、徐立毅、徐元鸿、赵素萍、王保存、张维宁、乔新江、戴柏华、王新伟、刘玉江、王战营、钱国玉、龚立群、高体健、谢玉安、顾雪飞、岳中明、习晓军等在郑州或当地参加了植树活动。
奏响大合唱、建设幸福河,需要我们在保障黄河安澜上持续发力,筑牢人民幸福的安全防线。奏响大合唱、建设幸福河,需要我们在弘扬黄河文化上用心用情,构筑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园。
黄河流域党校学习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理论研讨会举行 王国生向中央党校、国家相关部委、黄委会和黄河流域兄弟省区长期以来对河南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 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1月20日,副省长武国定到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调研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并分别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
当天下午,河南·浙江座谈会在杭州市举行,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省长郑栅洁,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长尹弘、省政协主席刘伟出席座谈会。浙江省领导陈金彪、冯飞、梁黎明、马光明,河南省领导李亚、穆为民、徐立毅、赵素萍、何金平等出席。
滩地岸边,一花一草,一木一叶都是风景,黄河生态廊道的幽静展露无遗。” 贵州日报记者周雅萌,第一次来到郑州惠济区登高远眺黄河,“尽览了黄河之美、黄河之雄、黄河之奇,这一切都让我震撼。
黄河,既是一条波澜壮阔的自然河,又是一条孕育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近年来,新安县委、县政府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大力发展沟域经济,让老百姓守着黄河过上了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