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孩子因与家长沟通不畅而自杀自残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引起社会对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也为家长反思自身教育方式敲响了警钟。事实上,一些家长对孩子物质上舍得投入,自认为对孩子“付出”很多,却恰恰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优厚的物质条件,是一些家庭特别是城市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普遍做法。一些家长忙于工作,无暇陪伴孩子,为了弥补心中的愧疚,便在物质上加倍地补偿孩子,希望通过物质奖励补偿对孩子教育的亏欠,其效果却适得其反。一些孩子的学业表现与家长心理上有距离,有的甚至酿成悲剧。不久前,武汉市某中学一学生因玩扑克被请家长,在挨了母亲几记耳光之后,从楼上跳下,结束了自己14岁的生命。类似的案例既暴露出孩子心理上的脆弱,也暴露出一些家长的共同困惑。
单纯物质上的保障,并不能代替家庭成员的有效沟通,更不是真正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也是一些家长认为自己明明很爱孩子,但孩子却不领情的原因所在。对待少年儿童的教育,家长不能简单地把“付钱”当成“付出”,纵然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动辄可以将几百万、上千万元资金投向学区房,可以将几十万元资金投向兴趣班,也无法弥补亲子关系上“没有时间”、重说教而少沟通、重批评教育而少平等交流所带来的“心理裂痕”。
少年儿童的成长有其自身规律,一个人从出生到融入社会,如何建立对事物的认知、对价值的判断,是一个不断与外界信息交流反馈的长期过程,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引导不可缺席。应该说,在物质生活已经相当丰富的今天,孩子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远比父辈优厚,可是由于信息爆炸、观念多元、竞争激烈,今天的孩子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一点也不亚于父辈。来自家长物质上的付出效果呈现边际递减效应,心理上的正向引导却面临短缺。
相比于“物质抚养”,对孩子的“心理关怀”对家长的要求更高。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家长不去摸索孩子的心理成熟规律,不去寻找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愿意在这方面花费精力,一些人甚至还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陈旧观念,依着“我们当年就这样”的思维惯性,以为物质上满足了孩子,就可以对孩子指手画脚,这自然不能了解孩子真正的心理需要。
实现良好的“心理抚养”,基础前提是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归根结底就是六个字:第一是“尊重”,一些家长感慨孩子早早地出现叛逆,却不知作为有意识的生命个体,少年儿童也需要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维护自身尊严;第二是“信任”,有效建立与家庭成员、老师、伙伴的信任,对孩子养成稳定的心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是“沟通”,教育绝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平等对话、良好沟通,是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是衡量家长教育成功与否的根本所在。(作者:济兼,系媒体评论员)
9月16日,据台湾媒体报道,周杰伦和昆凌对孩子的教育很是重视,为了让5岁的女儿小周周还有3岁的儿子Romeo赢在起跑线上,咨询了许多国际学校,最终选择了一家精英教育为主的国际学校贵族幼儿园,据悉,陶喆是这个学校的校友。周杰伦偷拍妻子昆凌 甜蜜夸赞:谁这么美 周杰伦昆凌七夕天台看日出 两人甜蜜对望爱意满满
家长气不过,找来当地电视台记者一起去培训机构,可辅导班班主任一问三不知,校长也是百般推脱,甚至声称自己办辅导班不赚钱还赔钱。这位家长到了孩子中考成绩出来才发现,孩子上辅导班的书都是空白的,也就是没有做任何笔记。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50175亿元,比上年增长8.74%。根据统计快报,2019年全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经费总投入分别为4099亿元、22780亿元、7730亿元、1346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1.63%、9.12%、7.53%、11.99%。
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能光靠老师,再好的老师也无法代替家长的教育地位。教育孩子,从来不是家庭或学校的孤军奋战,更不是家长和老师互相对立,而是老师做好领路人,家长做好榜样。
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联合国家统计局丰台调查队,走访了五个平凡又不普通的家庭。从我们手里花的一分钱都记下来,丈母娘和我们一起生活,她也记,给娃买奶粉什么的,都记在家里的老式日历上。
近年来,在舆论呼吁中,国家层面三令五申为中小学生减轻课业负担、整治校外培训市场,还孩子们一个可以“荡起双桨”的童年。相比于晓峰出国游学和童童兴趣培养的命运,今年11岁的海明和7岁的弟弟海宇兄弟俩,在被安排好的暑期课程面前,显出很强的抵触情绪。
1988年,孟文建从永城师范学校(今永城职业学院)毕业后就投身于乡村教育一线,教过小学,也教过初中,一干就是30年。2006年,两个儿子也去了县城上初中,一家人的花销全靠着孟文建的工资和几亩薄田的收入。
4月18日09时08分,方城县城1名四年级小学生站在四楼窗口欲跳楼,而且还拿着一把小刀。因为很多孩子知道,不论自己做了什么,不论自己有没有闯祸,家长来到老师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多半是对自己孩子的批评甚至打骂。
房车的主人是永嘉县的朱先生,为了照顾在读小学的女儿欣欣(化名),他特意花50多万买了房车停在学校门口,让妻子和母亲轮流陪读。从家里到学校至少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刚开始两年,一家人纠结了一段时间,后来选择让欣欣住校。
新华网编辑小关:今天我们来聊个大家都特别关注的话题,孩子的教育。新华网编辑大黄:嗯,那时候我们就听减负这个词儿,是上初中高中的时候。两会上关于孩子减负和幼儿托管的话题也特别多,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