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一个馕改变了伽师县人的生活

2020年10月09日11:45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咱们新疆好地方】

  光明日报记者 王瑟

  芝麻馕、奶酥馕、白馕、窝窝馕、玫瑰花馕、辣皮子馕……走进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馕文化产业园,3万平方米的馕车间,402个馕坑的规模,瞬间把所有走进产业园的人们震撼住了。

  更震撼的是这组数字:通过一系列研发,这里可以生产120多种馕,每天生产馕30万个,其中有10万个馕销往内地市场。在此就业的1200人中,贫困人员达696人,占就业人员的58%。

  伽师县副县长庞学琴说:“我们是按照‘馕产业+技能培训+扶贫就业+旅游观光’的发展模式建设馕文化产业园的。自去年11月建成投产以来,已经初步建立起从源头采购到生产加工,从仓储物流到销售的全流程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注册了‘馕小帅’‘疆家人’等三个商标,对在此就业的人员,我们按照‘保底工资+效绩工资’的模式发放报酬,平均工资每人每月在2500元以上。”

  伽师县铁日木乡幸福村是城郊村,土地少,人口多。27岁的小伙阿迪力·沙迪克因为结婚后与家人分户,一家3口成了没有土地的农民。他学会了打馕的手艺,靠打馕维持家人的生活。

  改变发生在去年的12月,听到馕文化产业园建成需要工人,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馕文化产业园,迅速成为生产区的一名打馕师傅。说起这个改变,阿迪力·沙迪克笑着说:“过去我自己打馕时,每个月最多才挣1800元。在馕文化产业园工作,我一个月的收入在3500元以上。特别是来这里工作后,我只负责打好馕,其他的事都不用管,专心打馕,让我打出来的馕更好吃,所以我的工资也会高。”

  改变的不仅仅是阿迪力·沙迪克的收入,今年5月,他把妻子也介绍到馕文化产业园工作,每个月有2200多元的收入。说到这里,阿迪力·沙迪克脸上是满满的笑容。他说:“我们现在是夫妻双双上班、下班,日子过得不知道比过去好了多少,别人都很羡慕我们。我们要特别感谢馕文化产业园,因为有了这个馕文化产业园,才让我们过上了这样的幸福生活。”

  巴仁镇叶乐坎科其克村农民吾帕尔江·卡斯木因为3个孩子都患有疾病,生活陷入困境。但因为他有打馕技术,去年11月报名来到馕文化产业园就业。说到自己的改变,吾帕尔江·卡斯木说:“特别感谢馕文化产业园,让我找到了用武之地。现在我每天可以打出2000多个窝窝馕,每个月工资可以拿到4200元,去年年底,我家就脱贫了。”

  刚说到这儿,站在一旁的一位年轻人接过话头说:“我家今年也可以脱贫了,我特别高兴。”这个年轻人叫开萨尔·吐拉洪,是克孜勒博依镇克孜勒坎特村人。因为家里人多地少,成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去年12月他来到馕文化产业园后,迅速成长为烘焙区的员工,每个月收入在3200元以上,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巴仁镇青年路社区的迪力木拉提·图尔荪去年11月来馕文化产业园工作。他曾在内地卖过哈密瓜、衣服,也曾在县城里四处打零工,收入很不稳定。来到馕文化产业园工作后,他成为成品车间的工人。因为他努力学习,两个月后成为一名管理人员,半年后就当上了成品车间的负责人。

  说起自己现在的工作,迪力木拉提·图尔荪笑着说:“我现在负责成品车间的订单销售以及线上销售工作,每天都要接到大量来自内地的订单,负责把这些货发送出去,特别自豪。现在我已经把我们伽师馕文化产业园的馕卖到了长沙、郑州等地,许多内地人吃了我们的馕后,一个劲儿地说好吃,回头客特别多。一些人我们没有见过面,但我们在网上已经成了朋友,大家聊得很快乐。说到收入,那也是过去不敢想的,每月有4200元呢,我很满意、知足。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的收入还会增加,这就是馕文化产业园带给我最大的改变和快乐。”

  伽师县馕文化产业园负责人马军介绍,伽师馕因为有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底蕴,特别受到当地和周边,甚至是新疆各地、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馕文化产业园因其规模大、产品制作精良,加上有严格的企业管理模式,使这里生产出来的馕推向市场后,立即受到人们的欢迎。更大的改变是,馕文化产业园的建成投产,让伽师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更多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这一点是最令人欣慰的。因为从这里生产出来的各种馕产品,不仅让他们提升了生活质量,更让他们明白了幸福是要靠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道理,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09日 03版)

文章关键词:产业园 伽师县 光明日报 巴仁镇 我家 企业管理模式 小帅 新疆好地方 哈密瓜 效绩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中国的脱贫智慧】花卉产业为贺兰县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11月25日,记者走进贺兰县常信乡宁夏丰植源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花卉产业园,只见大棚里栽种着各种颜色的蝴蝶兰,工人们正在浇水、锄草,整个花棚里绿意盎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 打造豫北电商集聚中心,古城鹤壁焕发新生机

    8.8元的数据线、9.9元的电竞鼠标、39元的无线蓝牙耳机、18元的5斤装黄金蜜薯、46.9元的三只装三黄鸡……在京东“鹤壁11.11专场”购买页面上,众多物美价廉的商品吸引着消费者持续下单。

  • 我眼中的“十四五”丨新郑: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11月8日,在新郑电子信息产业园,技术人员在威斯荻克精密电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作。总投资13.4亿元的威斯荻克柔性线路板及高清摄像头生产基地项目,今年3月与新郑电子信息产业园签约,8月底试生产,跑出了新郑项目建设“加速度”。

  • 中国(河南)—瑞士产业推介对接会在沪举行

    11月5日,中国(河南)—瑞士产业推介对接会在上海举行,省长尹弘在会上致辞,并在会前与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举行会谈。西继迅达电梯有限公司、瑞士迅达集团、洛阳栾川钼业集团、罗氏诊断产品(苏州)有限公司等河南和瑞士企业代表发言,并在会后举行了对接活动。

  • 苇帘编织让3000农户增收(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我们因地制宜,没有芦苇资源的村屯由产业园提供原料,农户赚取手工费;有芦苇资源的村屯则自备原料编织苇帘,农户赚取手工费和原料费。“如今,在产业园带动下,芦苇编织产业已经拓展到全县56个村,去年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3000余农户年均增收近5000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0户。

  • 舌尖上的致富路——新疆喀什地区脱贫攻坚见闻

    在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馕文化产业园里,吾帕尔江·卡斯木正把自己15年的打馕手艺传授给徒弟们。与着力构建全国销售网络的伽师县馕文化产业园不同,位于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老城区喀赞其街的喀德尔哈孜烤包子店主要做上门客的生意。

  • 【潮涌长三角】科创驱动 上海引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长三角科技创新资源丰富,目前正形成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代表的产业集群,科创驱动力日益凸显。当前,南翔精准医学产业已形成集约创新和协同创新优势,在细分产业多个领域填补国际国内空白。

  • 永川三教产业园:三年打造形成百亿级智能家居产业集群

    随着当前人居环境、生活品质日益提升,智能家居成为满足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高端优质供给。

  • 小馕饼大产业 新疆传统美食走出百姓脱贫致富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馕”,在新疆,馕的重要地位无可取代。吾甫尔江-卡斯木:我在来这上班以后脱贫了,一个月的收入是4200到4500,我以前的一个梦想就是家里面有一个稳定的收入,现在实现了我的梦想。

  • 产业集聚 西部(重庆)科学城聚势腾飞

    “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  重庆高新区改革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研发类项目占科学城上半年签约项目的80%以上,特别是大数据产业合同投资额占科学城主导产业项目的44.2%。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