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下午,作为2020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之一的“人工智能产业转移对接会”在郑举行。会议透露,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良好态势,人工智能关联产业规模已超300亿元。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据不完全统计,我省人工智能关联产业规模已经超过了3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和蓬勃生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将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应用,努力构建基础坚实、技术领先、创新活跃、开放协作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体系,力争到2022年我省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部分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核心产业和相关产业规模争取达到700亿元。
现场,来自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省内外从事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及应用服务的企业代表,还围绕人工智能赋能工业、农业、交通及中小企业等行业和领域,共同探讨了人工智能产业重点领域发展趋势及场景运用、融合发展等。
与此同时,会上由郑州金惠计算机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河南讯飞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等100家单位共同发起的省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联盟,正式揭牌成立。并公布了2020年度河南省人工智能创新型企业名单,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郑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入选。
据了解,本次专题对接会以“AI 赋能产业、融合智创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一主线,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对接,助推我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跨越式发展。(记者 曹婷)
在郑州举行的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决赛智能制造装备与技术展上,苏州一家信息咨询公司的负责人在展台前询问。落户河南的服务业,引领河南消费升级;扎根中原的制造业,则不断完善着我省产业链。
日前,江西省龙南市举行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签约项目90%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外迁的契机,龙南市与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联合会等共建13.7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产业科技城,吸引电子信息企业投资落户。
5月以来,通过深圳(河源)产业转移工业园创新推出的共享用工平台,向订单减少的内衣厂、体育用品厂迅速借用到了技能“对口”的员工。”河源市高新区商会秘书长余剑平说,在广东,不少园区企业订单有淡旺季,因此,企业“潮汐用工”的问题长期存在。
外出人口返乡创业,除了回报家乡的情结之外,一方面是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制约当地发展的一些短板已经补齐。比如,在信阳市新县田铺乡田铺大湾村,当地以“乡村创客”为主题,将创客平台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打造河南省首家“创客小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
从各地公布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中,我们发现,虽然传统经济大省的格局没有改变,但中西部地区的增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势头,特别是工业经济率先恢复,增长强劲。从这张各地经济增速图上不难看出,在今年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前10名的省份中,中西部省份占据了多数。
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从西部大开发形成新发展格局来看,喀什和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具有“先发带动后发”、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明显优势。
【“十三五”出彩路上 你我这样走过】河南:抢抓产业转移 拓宽就业路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在实践中,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我们要把握好几个重点: 一是加强传统制造业的科技创新。
“雁阵模式”最初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大意是指亚洲各国通过产业转移,形成有梯度的产业分级,各自形成比较优势。产业转移形成“雁阵效应”,推动当地形成产业集群,在河南已成现实图景。
10月15日下午,2020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活动“县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郑州举办。从河南县域工业竞争力30强县(市)的整体情况来看,30强县(市)的工业经济规模约占全省县域一半,有力支撑了整个河南省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