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疫情之年,中国丰收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

2020年10月17日17:15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5034

  新华社哈尔滨10月16日电题:疫情之年,中国丰收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

  新华社记者李凤双、王春雨、王建

  10月16日是第40个世界粮食日。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全球粮食供应秩序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夏粮已丰收,当前从南到北,秋粮迎来“丰收季”。专家表示,疫情之年,中国全年粮食丰收,不仅确保14亿人的“饭碗”,增添抗疫和发展底气,还为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作出中国贡献。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夏粮产量为1.43亿吨,同比增加121万吨。据农业农村部消息,继夏粮、早稻丰收之后,秋粮丰收也已成定局,中国全年粮食产量预计有望增加,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水平。

  眼下,中国秋粮进入收获高峰期。收割机驰骋田间,描绘出喜人的“丰收图”。

  黑龙江省富锦市长安镇一块稻田正在收割。新华社记者 王建 摄

  近日,四台收割机开进黑龙江省桦川县玉成水稻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很快这里的装粮车就被装满了水稻。今年这家合作社种了8000亩水稻,合作社负责人赵德山说,尽管春耕时遇到新冠肺炎疫情,临近收割时又遇上3场台风,但仍迎来丰收。

  今年中国粮食生产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南方洪涝、东北夏伏旱和台风、草地贪夜蛾等影响,丰收来之不易。

  赵德山准备农业生产时,正值中国疫情严重之时,当地政府给他开了运送农资的绿色通行证,保障了农资及时到位。今秋台风过后,他又带领人员及时排水,水稻倒伏并不严重。“加上七八月份水分、光照条件比较好,水稻成熟度好,今年亩产比去年高100多斤,要没台风,产量会更高。”赵德山说。

  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种植户范传辉的玉米田里,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作业,旁边粮食收购企业的一台接粮车装满玉米后开到烘干厂,过秤后直接卸粮。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华分公司收获的玉米。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玉米收获和出售是一条龙服务,脱粒在田间,交易在地头,不用运到家,就把卖粮钱拿到手。”范传辉今年种了150亩玉米,每亩效益达到500多元,种粮纯收入7万多元。

  中国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在秋粮。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消息,今年中国秋粮面积预计超过12.8亿亩,比上年增加800万亩,特别是东北地区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奠定了丰收基础。

  长江流域汛期遭遇洪涝,中稻、晚稻受灾,但种植面积增加弥补了损失,洪涝过后南方大部天气晴好,有利于庄稼生长成熟;黄淮海平原和汾渭平原夏玉米长势好于常年。总体来看,今年中国粮食生产形势不错,市场供给充足、价格总体平稳,粮食安全有保障。

  还在年初,中央就对“三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提出“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要求“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并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此外,近年来中国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粮食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也为促进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提供技术支撑。

  2020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也是面临特殊困难的一年,粮食丰收的重要意义更加凸显。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许多国家限制了粮食出口,全球粮食供应秩序面临严峻挑战,饥饿人数不断增加。由联合国粮农组织等5家机构联手编写的最新版《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报告预测,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衰退,可能导致2020年全球食物不足人数至少新增约8300万,甚至可能新增1.32亿。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正在收割水稻。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坚定地承担起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任——立足自身,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放眼世界,积极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饥饿问题,共同推进全球粮食事业健康发展。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王辽卫表示,中国已经连续十几年保持粮食丰收,稻谷、小麦两大口粮库存可满足全国居民1年的消费需求,今年再获丰收,14亿中国人有能力将“饭碗”装满中国粮食。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中国夏粮、秋粮丰收犹如“定海神针”,增添抗疫和发展底气,在满足自身粮食需求、减少口粮进口的同时,还可以适当增加小麦、大米出口,减少全球饥饿人数,为降低世界粮食安全风险,作出中国贡献。

  事实上,中国长期以来一直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去年9月,中国就与世界粮食计划署签署了为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纳米比亚3个南部非洲国家提供紧急粮食援助的协议,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不足问题。

文章关键词:粮食生产 安全风险 粮食需求 粮食供给 粮食产量 世界粮食日 世界粮食计划署 粮食收购 农民专业合作社 饭碗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人民论坛)

    近年来,从海水稻接连突破亩产6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大关,到“巨人稻”等新品种问世,中国水稻不断带来惊喜。奋进新征程,我们坚信,中国人民有能力把粮食安全紧紧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丰收的硕果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 防止耕地“非粮化” 稳定粮食生产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

  • 10月份农业农村经济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农业农村部指出,全国秋收基本结束,秋粮增产已成定局。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刘莉华表示,全年粮食产量将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 人均收入近万元 黑龙江农民前三季度收入同比增6.3%

    近日,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该省农业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通过高质量备耕、高标准春种、精细化田管以及高效率秋收,克服疫情特别是三次台风影响,今年粮食生产可实现“十七连丰”。

  • 我国杂交稻亩产取得突破 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中国智慧

    “民以食为天”,今天,在湖南衡南第三代杂交稻试验基地,经过农业农村部现场测产,袁隆平院士团队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了1500公斤的攻关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它的优势主要是穗子大,它每棵的大穗子有八九百粒,平均有四百粒左右,平均亩产比现有的高产杂交稻要增产10%—20%,就是增产100公斤以上。

  • 中国粮食供需并无缺口

    今年我国粮食生产经受了疫情、洪灾、台风、降雪以及草地贪夜蛾等重重考验,仍有望再次获得丰收。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稻谷和小麦够全国消费者吃一年以上,玉米自给率超过95%,粮食供应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

  • 稻黍飘香 颗粒归仓(倾听·关注粮食安全)

    新型农机不断升级、现代化收储粮库投入使用、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加速构建……广大农民在全链条农业服务助力下推进节粮减损,确保秋粮颗粒归仓。”  一大早,在广饶县盛凯商贸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玉米脱粒烘干区,农用车就排起了长队,3台大型玉米脱粒机同时开工,玉米粒经过烘干后,直接存入粮库。

  • 福建:“五优联动”稳住“米袋子”

    福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粮食自给率不足24%。福建省粮储局党组书记孙建平说,福建与山东、河南等10个粮食主产省份建立了政府间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协作关系,先后从协作省份调入粮食9000多万吨。

  • 农业农村部: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1.3万亿斤 14亿中国人饭碗端得更牢

    10月27日,国新办举行“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这五年,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明显增加,种植业结构持续优化,弱筋优质专用小麦占比有较大幅度提高,达到35.8%。认定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超过4.92万个,越来越多绿色优质农产品摆上超市货架和百姓餐桌。

  • “十四五”,我想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以五年规划为起点,新的蓝图将描绘更亮丽的民生底色。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