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武汉10月25日电(谷雨) 近日,新华网记者跟随“2020·指尖城市网络主题活动”走访武汉市多个地点。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崛起和应用,武汉市让便民服务走近千家万户,让居民生活更加美好。这背后得益于武汉市近年来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先行先试、率先示范。
构建智慧政务系统 助力“一张身份证办成事”
近年来,武汉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着力深化政务服务“四办”改革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改革,推进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
其中,武汉市民之家展示了武汉市在构建数字化智慧政务系统方面的实力。市民之家深化政务服务系统对接和数据共享,让办事群众“一张身份证办成事”,目前已实现人社、民政、公安、税务、房管、公积金等部门的77项政务服务事项一证可办。
据工作人员介绍,武汉市民之家于2012年10月27日正式对外启用,集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文化建设、市民观光游览、对外形象展示5大城市服务功能于一体,36个市级行政审批部门、14个公共服务单位和6家公共资源交易机构进驻,集中办理1173个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
以10月12日启用的出入境中国公民智慧服务大厅为例,该大厅内实现了人工受理区、绿色通道服务区、智慧受理区、综合业务区和等候区5个功能分区。武汉出入境智慧服务大厅启用,解决了服务资源整合度不高、服务流程精细化不够、服务渠道多样性不足的问题,是武汉公安出入境更好服务群众、深化出入境“放管服”改革再上台阶的重要举措。
出入境中国公民智慧服务大厅里正在拍摄智能证件照的居民 新华网 谷雨 摄
目前,武汉市民之家已在企业开办、缴纳税费、户籍户政、出境入境、交通交管、社保民政、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等民生重点领域,实现161项政务服务事项“全市通办”。未来,武汉市民之家将加快推进“一张身份证办成事”,着力打破企业群众办事注册经营地、户籍所在地限制,大力推进“全市通办”、“跨区可办”。
赋能智慧交通建设
武汉,桥隧众多,人口千万。据相关数据显示,武汉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370万,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3%。车多路少导致拥堵现象在时间、空间和程度三个维度进一步加剧,破解“行车难”“停车难”等“城市病”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要攻克的难题。
武汉市公安交管局负责人表示,武汉市将力争创造一流交通环境助力城市发展,为千万武汉市民提供更加安全美好的交通环境。
精准化成为武汉交警破题的主导思想、精细化成为武汉交警的核心手段。通过大数据选取50个市民关注度较高的路口开展精致交通建设,潮汐车道、可变车辆、拉链式通行、借道左转等科学管理方式,通过“一路口一方案”的“绣花式”优化调整,对500个路段及路口交通组织进行精细化改造。数据显示,通过匝道控制、远端分流等多项措施,不少常堵路段拥堵程度下降5%以上,交通违法现象减少20%。
目前,武汉交管指挥调度中心平均每天接警5600起,逐渐构建的系统化、精细化、智慧化的现代交通管理模式让城市交通治理变得更聪明。通过数据融合、渠道联动,武汉与华为、阿里、高德等科技企业深度合作,与交通、水务、气象等部门通力配合,立体绘就武汉市人、车、路全域网,构建“感知-调度-快反-分析-优化”全闭环。
武汉市实时路况信息图 武汉市公安交管局供图
据悉,该系统实时预警异常交通警情,精准监测拥堵点位、拥堵里程、拥堵时长,推进交警勤务快速化、精准化、智能化,全市2600名交警、600名汉警快骑、300名警保联动、200台应急救援车辆实现一键调度。
以大数据战略为主线,武汉市全面打造“精致交通”,全量、全域接入各类重点要素和数据资源。同时结合武汉本地特色,对交管痛点难点精雕细作,用“智能+人工”的方式,积极探索利用新科技、新思路、新方法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智能化和精细化水平。
布局智慧社区生态 “智治”创新基层管理思路
随着“智慧武汉”的建设,互联网创新智慧应用百花齐放,“智治”打开基层之治工作新局面。大数据赋能基层治理,逐步贴近百姓生活,化繁为简让居民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是硬道理,精简办事流程、强化大数据共享,尽可能方便机关、企业和个人办事。
据悉,武汉市武昌区依托“智治”支撑区域治理现代化,确定网络覆盖“一网通”、应用支撑“一平台”、运行管理“一中心”,政务、民生、产业“三应用”、信息安全“一体系”的“智慧武昌”11131总体架构,构建起“智慧武昌”建设的四梁八柱。
2018年以来,武昌区遴选60个不同类型小区,聘请专业公司设计、施工引入车辆卡口、智能门禁等智能设施、搭建智慧平台,不断夯实治安防控基础,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在“智能感知、融合共享、智慧应用、精准服务”的智慧平安小区建设标准下,全面采集基础信息,保证实现“信息准、底数清、除隐患、保安全、净环境、促满意”的工作目标。
2017年11月建立的百瑞景社区警务室,设置了警务自助区、视频巡控区等区域,助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其中,警务自助区安放治安户政办理一体机、“一站通”便民服务机、港澳台自助签注机等自助设备,居民群众可以享受“家门口”的服务,群众服务体验感不断提升。视频巡控区,将辖区内所有数据流、信息流、业务流全部接入其中,整合视频监控、车辆卡口、智能门禁、无线烟感、水压监测等智慧系统实现了小区智慧化管理。
安放在百瑞景社区的警务自助设备 新华网 谷雨 摄
开展“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以来,百瑞景社区“四类”刑事警情连续两年实现大幅下降,未发生重大火警火情,社区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武汉市依托精准而高效的信息化平台提供了“智慧大脑”,对复工复产、经济复苏、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工作进行全面赋能,引导政府、企业、居民用“互联网+”脉络实现了点、线、面全方位智能联结。未来,依托智慧化思路支撑区域治理现代化,武汉市将聚焦更高效率的便民体验,继续推进数据资源实现联网共享,管理改革不断深化,高标准推动“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和开发利用水平,充分释放发展活力,推动武汉数字经济朝着更高质量发展。
一次绑定车牌和支付方式,全城停车都能通用,进出不再需要扫码支付,开出停车场后自动结算,实现无感支付。贵港市副市长杨绍丽在博览会上介绍,目前贵港市智慧教育云平台注册在线学校1227所,覆盖4.3万名教师和82万名学生,基本实现基础教育阶段全覆盖。
近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房爱卿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针对这些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房爱卿介绍,目前中国拥有全球体量最大、覆盖最广的5G网络,5G基站达70万个,占全球比重近7成,连接超过1.8亿个终端。
法马通中国区总裁方玮表示,中国在“十四五”期间将努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法马通今后将继续参加中国能源革命,助力绿色发展。践行与进博的未来之约,参展企业以进博为窗口,窥见中国市场更大的机遇,从参展商成为投资商,坚定加速深耕中国、拥抱中国的决心和力度。
我们“入侵”了智慧城市“大脑”,发现它真的会思考:智慧公交可根据地图大数据统计路况信息,通过公交优先功能调整红绿灯配时,实现精准到站,乘客不用担心公交“迟到”或“早退”。
“以前报税、领发票要带很多材料,排队时间很长。在企业开办、缴纳税费、户籍户政、出境入境、交通交管、社保民政、不动产登记、住房公积金等民生重点领域,161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市通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记者 王婉莹/摄 智慧受理区的一对多智慧受理台位,助力民警变身为“三头六臂”的多面手,同时可服务三名群众,减轻民警负担,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人工受理区,研发配备了全功能受理台,聚合了受理、生物信息采集、智能缴费、引导接触服务等功能,“实现一次排队、一窗办结”。
近年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在重庆风起云涌。受理员在重庆江北区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进行案件处置工作。孔繁鑫 摄 走进24小时自助服务厅,即可见出入境自助签注机、税务自助查询机、不动产自助查询机等30余台智能自助服务终端设备。
近日,新华网记者跟随“2020·指尖城市网络主题活动”走访重庆市多个地点。以“互联网+”为政务服务赋能,“渝快办”政务服务系统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走过的光辉历程,深刻总结了经济特区40年来坚持改革开放获得的宝贵经验。今年初,盐田区人民政府与平安、腾讯、华为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暨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服务项目总承包合同签署仪式。
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重庆市气象局着力建设智慧气象“四天”系统,大幅提升天气预报准确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