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记者 田宏):眼前,多辆无人驾驶的集装箱卡车行驶在码头上,在自动装箱后,机器人对集装箱实行加锁固定……这是记者跟随“2020·指尖城市”媒体采访团走入天津,在天津港现场看到的码头自动化作业场景。
天津港是京津冀的海上门户,岸线长达40公里,每月航班550余班,是世界人工深水大港。目前,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
近年来,城市港口交通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已成为必然趋势。
“从今年7月30日开始,智能改造用时仅三个月,虽然难度很大,很多新的技术没有借鉴,只能靠摸索,但还是最终实现了对传统人工码头全部环节的自动化改造。”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杰强介绍。
天津港与科研单位共同研发构建起了集装箱作业任务集成管理系统,实现对堆场管理、岸桥装卸、集装箱卡车运输等各环节的统一调度,保证了方式更优、效率更高的作业模式。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智能系统指挥下,多辆无人驾驶的集装箱卡车以每小时25公里的速度匀速行驶,到达定位目标后停泊,依次在岸桥下完成集装箱自动装车后,再平稳驶入智能化解锁站,由机器人自动完成集装箱加锁程序,即对箱体加锁固定。整个过程,实现全流程无人作业。
其中集装箱地面智能解锁站是自主研发的技术之一。“传统的集装箱码头,锁头是装卸工手工操作进行安装。一方面,装卸工劳动强度大;另一方面,在岸桥下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再次,遇到生锈、变形的集装箱不好安装。”刘杰强介绍了传统码头曾经遇到的问题。
集装箱地面智能解锁站研发之后,采用3D视觉识别与定位装置,识别集装箱锁具速度缩减至3秒。刘杰强对记者说,现在安装4个锁头平均用时30秒,节省了人工成本,也解决了安全隐患。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有集装箱装卸桥35台、场桥和轨道桥86台,是全球首个在传统人工码头上通过智能技术改造实现自动化的集装箱码头企业。
据悉,预计在系统运行稳定后,码头整体作业效率相比改造前将提升14%。
题:异乡非异客——一位意大利籍外企高管眼中的“中国机遇”在天津发展的16年里,高利尔(天津)包装有限公司已累计生产各类柔性软包装超过1.2亿条,如今其年产量可达1000万条以上。
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这是11月6日拍摄的河北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安置房项目建设现场(无人机照片)。作为京津合作的新高地,北京中关村的创新动力与天津滨海新区优质的配套服务“手拉手”,一起唱大戏。
你不需要在现场,这一切,都将一一显示在天津港集团智能管控中心的大屏幕上。作为京津冀地区的海上门户,渤海湾每月都有120余艘次的“海上巴士”来往穿梭,将各个港口的货物转运至天津港,再集中起来远渡重洋。
今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今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天津港是我国重要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世界人工深水大港,码头等级达30万吨级,拥有集装箱航线130条,同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
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2%、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5.6%……被视为经济“晴雨表”的用电量、货运量9月份实现了较快增长,一组组数据折射出中国经济复苏活力。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经济运行稳步复苏是用电量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消费需求已恢复常态。
渤海湾畔,天津港集装箱码头,通过无人自动化作业,一个个集装箱稳稳地落在邮轮上。机器人正在对集装箱进行加解锁(中国日报网 许聃摄) 无人自动化码头是当今全球智慧港口建设的重要标志。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27日,又有一组数据出炉,见证了中国经济的努力前行。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负责人表示,经济运行稳步复苏是用电量增速回升的主要原因,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消费需求已恢复常态。专家指出,前三季度,我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实现同比增长,显示出我国经济强大的韧性与活力。
坐在玻璃驾驶室里开岸桥,需要“猫着腰”、绑着安全带,以俯视的姿势操作装卸集装箱。而很多和邵金喜、惠学静一样,从一线退下来的老司机们,经过培训成了设备养护员、后备安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