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1月9日,已持续近一周的美国2020年大选仍有几个州没有完成计票,但多家美国主流媒体已宣布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当选”,拜登当地时间7日晚向全美发表了“胜选演讲”,多国领导人也先后向其表示祝贺。
在11月9日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外媒记者有关美国大选问题时表示,我们注意到拜登先生已经宣布成功当选,我们理解大选的结果会按照美国的法律和程序作出确定。
关于中方表态问题,汪文斌表示,我们将按照国际惯例办理。至于中美关系有关看法,汪文斌强调,我们历来主张,中美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对话,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管控分歧,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拓展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乌元春]
拜登“胜选”,会给美国和世界带来什么改变
当地时间11月7日上午(北京时间8日凌晨),根据美国大选实时计票结果,美国多家媒体称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赢得宾夕法尼亚州,所获得的选举人票总数已超过胜选所需的270票。当天晚些时候,拜登及其竞选搭档卡玛拉·哈里斯在特拉华州威尔明顿发表了胜选讲话。
“(人民)给了我们一个彻底的胜利,一个令人信服的胜利。”拜登说。
拜登胜选演讲合影
拜登在讲话中指出,他赢得了美国总统选举历史上最多的选票:7400万。不过就在拜登发表讲话前,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也发推文称自己赢得了7100万“合法选票”,仅次于拜登,是“现任总统中获得的最高选票数”。
截至本文发稿,特朗普尚未承认败选。《纽约时报》报道称 ,拜登胜选后,特朗普当天下午去打了一场高尔夫球。同时特朗普竞选团队发表声明称,拜登试图“假扮”获胜者,特朗普团队将从下周一开始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法律诉讼。
尽管如此,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印度等多国领导人已纷纷向拜登表示了祝贺。
拜登的美国大选之战可能已经胜利,然而他前面更大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充分认识到这一挑战的拜登在当晚的胜选演讲中对特朗普的支持者喊话:“我保证会成为一个不寻求分裂,而是寻求统一的总统……对于所有投票给特朗普总统的人,我理解你们今晚的失望……现在,让我们给彼此一个机会。”
特朗普还将在任两个多月,如何“确保”和他和平交接权力将是拜登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此外,拜登面前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兑现他的承诺,在明年上任后控制住新冠疫情,如何在共和党人很有可能继续掌握参议院的情况下与其合作,同时平衡民主党内进步主义的势力;最重要的是,如何修复一个已经被撕裂的伤痕累累的美国?这些都等待着这位77岁的老人给出答案。
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此次美国大选“姗姗来迟”的结果?美国政府能否实现权力和平交接?拜登政府上台后将带来怎样的变化?
拜登支持者
澎湃新闻从多位专家处了解了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汇编成文,以飨读者。
专家简介(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东晓: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陈琪: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达巍: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院长助理
任晓:复旦大学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宋国友: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韦宗友: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
夏立平:同济大学智库首席专家、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院院长
杨洁勉: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会长
袁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美国外交研究室主任
拜登上台是美国的一次战略矫正?
宋国友:这次大选其实不能帮助我们去判断美国国内政治的走势,这是一次被技术性因素严重干扰的大选,看不出是否意味着美国根本的转向。
我不认为使得特朗普四年前赢得大选的动力衰减了,相反它其实在强化。这一次拜登“翻蓝”了特朗普上次拿下的摇摆州,是非常脆弱的翻盘。这一次民主党赢了,但是我们是否能因此认为民主党和拜登的诉求就已经是美国的主流?从选票上微弱的差距来看,看不出美国的未来走向。
我认为,对于美国未来发展的方向而言,虽然这一次民主党赢了,但并不是一次战略上的矫正,可能是战术上的一次偶然。
我更担心的是,拜登上台后民主党内的路线之争。在民主党初选中,拜登的最后出线是由于一些进步派人士的退选。从四年前的希拉里到今年的拜登,以桑德斯为代表的民主党内进步主义始终是非常强劲的一股力量,拜登肯定要向他们妥协,现在我更担心他可能要向哈里斯妥协,因为他已经77岁的高龄。
夏立平: 拜登新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内政策的走向可能会有这样的几个主要特点:第一就是将把严控新冠疫情作为头等大事,力争短期内在美国控制新冠疫情;第二是推行经济复苏计划,对超级富豪和大公司征税,但是对年收入低于40万美元的人不会加税;第三是改善工薪阶层和中产阶级家庭的教育和医疗,拜登内政施政的要点是强调投资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美国科技研发支持,加大对教育投入,促进种族和性别平等,在奥巴马医保基础上改善医保体系,改革移民制度。
袁征:拜登不可能一夜之间废弃所有特朗普的政策,需要一个过程,有可能还要继承和延续一部分特朗普的政策。特朗普2016年上台后提出了“美国再次伟大”,尽管拜登没有提出这样的口号,但他也同样会想要保持美国的优势和领导地位。
面对新冠疫情,拜登的处理方式会比特朗普好一些。从民调结果来看,民众一边倒认为拜登更有能力防疫。民主党向来是崇尚“大政府”,强调政府的管理、引导和调节作用。但也会面临许多挑战,是以恢复经济为重还是以防疫为重,这在民主党内部也出现了分歧。
拜登曾是奥巴马的副手,而且同属民主党,当然能更好地走奥巴马的原有路线。可以看到拜登已经组织了一批研究各类政策的班底,很多都是奥巴马政府时期的官员,可见他的政策方向。但也不能说拜登上台后就会完全延续奥巴马政策,必定会根据形势有所调整,不可否认两人政策会有更多相似点。
达巍:拜登面临着两个遗产,一个是特朗普的遗产,一个是奥巴马的遗产。我们大概可以肯定地说,拜登不会全盘继承奥巴马的遗产,或者回到奥巴马的路线。同时,完全扭转特朗普四年的政策也是不太可能的。特朗普时代最大的遗产是重新振兴民族国家在政治中的作用,不管是国际政治当中还是国内政治,强化国家的权力,弱化资本的力量,弱化全球化的力量。
拜登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全球化的那些内容,回到多边组织和多边框架内,减低关税等等,但另一方面他也会要求产业转移回到美国,拜登的政策可能会在这两个方面之间摇摆。
杨洁勉:拜登政府从某种程度上说就像是奥巴马“第三任期”,是奥巴马政府某种程度的延续。它会继承对美国和对民主党有利的政策,同时也会继承特朗普政府取得某种效果的政策。即使特朗普下台了,美国政府可能依然会出现“没有特朗普的特朗普政策”。
我们要像研究特朗普的个性那样,研究一下拜登的个性,不要以为我们对他已经比较了解了,他当副总统和他当总统不一样。然后我们要了解他的第二梯队的接班人,以及主持国家安全事务的助理、财政部长,这些最第一线的重要官员,我们要做好研究。
夏立平:拜登上台之后,他对外政策会有一个重构,与特朗普政府会有相当的调整和不同,特别是因为拜登本人参政经验和外交经验都很丰富,他的团队基本上是奥巴马政府执政时期的外交团队成员,基本上他的对外政策会比较按套路出牌,遵循美国传统外交决策和国家互动的基本原则。
具体来说或会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是强调加强美国与盟友的关系,恢复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第二是将基本继承特朗普政府所谓“印太战略”,但是名称将会改变,内容将有所调整。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继承了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第三是美国将重新参与一些国际多边论坛。拜登上台后,肯定会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也会重新加入世卫组织。第四就是会加强北约组织,减轻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的担忧。第五就是将试图缩减美国在核武器方面的支出。
特朗普人走“茶”未必凉
陈东晓:这次大选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美国选举制度的绝佳机会。我们要看得远一点,看得深一点。
通过观察这次大选,至少我觉得有几个方面是确定的。一是美国社会的极化越来越严重;二是美国政府是一个分裂的政府,未来四年仍然会十分分裂,甚至加剧;三是美国国民对于公权力的信任仍然在下降。保护主义情绪会继续上升,很多方面会表现出民粹主义。
这次大选后,美国国内的四个主要矛盾依然很难解决:第一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二是资本和劳工、劳动力保护的问题;第三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第四是新技术(自动化技术)的运用和劳动就业的问题。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或多或少的都有这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在美国社会表现特别明显,集中在了一起。
美国新自由主义造就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从表面上看,美国还在继续的增长,但它也为美国社会的分裂和政治衰败埋下了伏笔。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年的新冠疫情只是加剧了这些矛盾,进一步凸显出来而已。
这次大选表象背后的实质是——上世纪里根政府上台后发起的新自由主义,经过1980年代的发展,1990年代冷战以后裹挟着经济全球化的力量高歌猛进,到了21世纪初达到顶峰,然后进入了衰退期,到目前甚至是濒临瓦解。
今年的选举事实上是2016年的延续。拜登新政府能否在未来的4年当中推进改革,我很怀疑,我个人认为拜登可能仍然是一个过渡期的总统。
特朗普打完高尔夫球后回白宫
陈琪:特朗普在台上还能够推进一些事情,但拜登以微弱优势赢了特朗普这样一个拥有强大支持的前总统,他对拜登执政的牵制和破坏性,比拜登失败而对特朗普执政的压力要大得多。拜登政府行政当局会不断遭遇挑战和威胁,他能干的事情就会非常少了。
从目前到选举之后的6个月之内,拜登能干的事情也不多。明年1月20日之后拜登需要组织班底,需要协调党内的矛盾,要安抚反对派,他要迅速扭转特朗普的一些对外政策,这件事情不那么容易。六个月之内我看不出会有实质性变化,但是长期趋势上他肯定会有调整。不过今年选举中这样一种胶着状态,对于拜登迅速调整政策结构会构成一种制约,尤其是特朗普在台底下会不断去质疑拜登政府,而且他的影响和能量还是巨大的,这样的话反而会造成美国社会更加的动荡,拜登执政和政策调整幅度就会变得极其困难。
达巍:现在看起来民主党没拿下参议院,众议院的优势也没有扩大。这样可能会形成一种弱势的府会分立格局。选民的支持也没有出现一边倒的情况,也就是说,新政府的所谓合法性并不是特别强,这种情况下一般大家都认为政府是一个弱政府,好多改革举措做不了。这在内政方面可能会凸显得明显,但在外交方面可能不会。毕竟拜登在外交层面是比较有经验的,而且他有一套成熟的想法,并不是一个新手,总统在外交上的很多的事情并不一定受制于国会,除非是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会受制于国会。拜登想在外交上有所作为还是很有可能的。
特朗普下台后,共和党对他的那些支持会在一段时间内偃旗息鼓。但另一方面,他开启的所谓“特朗普时代”,提出来的这些思潮问题,包括强化民族国家、管控边境、反对资本随意流动等等这些理念会长期存在,未来可能不会是特朗普本人领军,可能会有新的人出来,但这些理念在美国未来政治中将持久地发挥作用。
宋国友: 我的一个的观察是,拜登会是一个非常弱势的总统。他试图去团结美国,包括特朗普的支持者。他是一个谦谦君子,但是很有可能最后团结不了。因为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可能对他的选票存在质疑,认为他当选是名不正言不顺。
我不认为拜登他本人会去介入到大选中的争议问题,但是他手下建制派在各个州里面运作选战的官员,肯定是在战术上、法律上做了非常好的谋划,而这种谋划在特朗普的支持者看来就是不公平,所以拜登他要去团结很可能会失败。美国还会继续分裂。
任晓:2020大选到目前为止的情况来看,特朗普的支持基础还是相当稳固的。两个阵营基本上平分秋色。这说明美国国内两种力量的对立,以及由此而来的撕裂相当严重。接下来特朗普团队的法律诉讼,一些地方的暴力行为都有可能发生。一个关注点是,特朗普什么时候会认输。
特朗普支持者
最高法院会为特朗普的大选诉讼撑腰吗?
韦宗友:现在离明年1月20日新总统就职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这期间我们要非常注意观察应对“特朗普风险”。特朗普还没有认输,他会发起法律诉讼战,会把气撒到民主党人头上。目前参议院还继续保持共和党多数,共和党人很可能会发起对拜登和他儿子的调查,这个可能性不能低估。
陈琪:接下来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12月14日,各州要彻底确认选举人名单。还有一个是明年1月6日,需要明确选举人,投票把总统选出来,明年1月20日新总统就职。如果要打官司,我认为最高法院可以解决当前局面,不可能演变成旷日持久的扯皮。但不排除个别州可能会重新计票,像2000年那样。美国的民主制度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
现在我们需要担心的是这种制度能够“按住”特朗普吗?我个人认为能够摁住。即便这次的选举官司打到最高法,也不会使美国民主政治的根基实质性地破产,形成一种宪政危机。特朗普的“折腾”是符合美国的规定程序的,只是他缺乏君子风范,他见诸行动的东西还是寄希望在现有制度框架来解决问题的。
达巍:按照美国1887年《选举人团法》规定,关于选举人团投票的争议要在投票前一星期也就是说12月8日之前结束,争议是指各州到底认不认这个选票结果,到底要投给谁。在这之前,关于普选票要不要重新计票,各州都有自己的规定,大概在11月20日到30日之间,各州就要解决普选票的争议,这主要是根据各州法律的规定。
综合看来,本月之内最需要关注的是月内要不要重新计票,而12月14日前,需要关注的是各州的选举人团能否顺利组成。如果12月14日由于各方争议没有出结果,那就会出现很麻烦的情况,就得交给国会众议院投票,具体时间就不清楚。而如果出现众议院投票的情况的话,特朗普被选上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如果有一方上诉到最高法院,按规定12月8日之前,最高法院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结果。2000年最高法院(关于小布什和戈尔计票争议)的判决对今天的意义在于,选举在美国是地方事务,它不是联邦层面的事情,也就是说由地方决定是否重新计票,一般来说最高法会倾向于这样的结果。
现在最高法院保守派法官占多数,如果你从保守派的角度观点来看,就应该把这件事保留给州和地方,而不是上升到联邦。因为保守派是反对联邦扩权的,保守派是支持地方和州的权力的。如果忠于保守派的理念,(最高法院)其实不应该支持各地重新计票。所以现在判断保守派(大法官)会站在特朗普一边,这个假设不成立。
(本文部分内容为专家在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主办的“美国大选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于潇清 资深记者 刘栋 记者 陈沁涵)
(来源:环球网 澎湃新闻)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7日说,中方坚决反对、强烈谴责蓬佩奥之流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恶毒攻击,以及美方对中美人文交流活动的进一步限制。中方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记者马卓言、伍岳)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7日说,美国一些政客不断重复着早已被事实打脸的谎言,企图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掩盖其自身破坏环境、阻碍国际环境治理进程的面目。美方应该自己先照照镜子、正正衣冠、反躬自省,不要“恶人先告状”。
在7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嫦娥五号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后,于昨天(12月6日)凌晨实现上升器与轨道器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月球样品容器已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准备择机返回地球。
在7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6日,美国副国务卿克拉奇发推特称,中国在破坏环境方面“独占鳌头”,各个国家、企业和公民必须要求中国停止其破坏性行为。华春莹说,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首批缔约国,并为达成《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及其实施细则作出重要贡献。
美方所作所为严重违背美方一贯标榜的市场竞争原则和国际经贸规则,必将损害各国投资者利益,也会损害美国国家利益和自身形象。华春莹强调,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停止滥用国家力量、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打压外国企业的错误行为,中国政府将继续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在今天(7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美国国务卿蓬佩奥12月4日发表声明,宣布对中方统战部官员实施签证限制。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我们坚决反对、强烈谴责蓬佩奥之流对中国政治制度的恶毒攻击以及美方对中美人文交流活动的进一步限制。
香港特区政府11月11日宣布,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4名立法会议员杨岳桥、郭荣铿、郭家麒、梁继昌即时丧失立法会议员资格。” 刘兆佳7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香港局势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美国已经失去了利用香港这个“基地”颠覆中国的能力。
当地时间6日,就日本媒体发布有关日本称为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的出生者在申请美国绿卡时将被认为是日本公民的报道,俄罗斯外交部在社交媒体上表示,这是美国国务院试图质疑二战结果并鼓励复仇主义之举。日本北海道以北的齿舞、色丹、国后、择捉四岛被日本称为北方四岛,俄罗斯称之为南千岛群岛。
连日来,关于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残杀无辜的事件遭到各方强烈谴责。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日报道,美国国务院在一个绿卡申请的文件中,将居住在南千岛群岛上2万名俄罗斯居民的出生地认定为“日本”。俄方坚持对南千岛群岛已根据二战结果纳入俄版图并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日本一直把归还四岛作为缔结和平条约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