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任务。
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华夏大地上,绵延五千多年而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蕴藏着令人惊叹的灿烂成就,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从良渚古城、二里头、陶寺
到三星堆遗址、秦陵兵马俑
曾侯乙墓 、海昏侯墓
......
一次次了不起的发现
一件件惊世的文物
向世界呈现了中华大地的璀璨文明
为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
作出了重大贡献
往古者,所以知今也
中华文明绵延不断
在几千年演进过程中
形成了独特的
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
铸就了中华民族
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考古事业与文化自信密切相关
是中华民族最牢靠的依托和基石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过程
伴随着对文化自信
久久不息的重寻、重拾与重塑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
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必须拥有一支信念坚定 本领过硬
不畏艰辛的人才队伍
必须依靠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的
薪火相传 精神接力
历史长河中
中华民族形成了
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
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十四五时期
我国开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让璀璨的中华文明
照亮民族复兴之路
监制丨王姗姗 张鸥
制片人丨兴来 吴璇
主编丨宁黎黎
策划丨栾熙彦
视觉丨江雨航
资料丨刘欣颜 闫格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考古工作者十分关心,强调他们“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工作作风”,对他们的成就、付出予以充分肯定,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2020年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长久积淀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任务。华夏大地上,绵延五千多年而历久弥新的中华文明,蕴藏着令人惊叹的灿烂成就,积淀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
“十四五”时期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在价值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也是当代中国最为内在的精神信仰与价值认同。
中华文明是唯一延续至今没有中断过的古文明,这与其固有的禀赋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是中华文明长期保持活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制度,是加强中华文明凝聚力的制度因素。
地理条件对于中华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价值重大,而圣哲的出现使“人性和而才惠”的中华文明特质变得更为显著。”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产生于金石并用时代,历经夏、商、西周的连续发展,到春秋时期进入生产力发展史上的铁器时代。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重要指示精神,9月30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在郑州组织召开专题座谈会,共谋河南文物考古事业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
联播+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 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8日下午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专家陈星灿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讲解,提出了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