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外资机构连续24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2020年12月07日15:59  来源:经济日报

5034

  近日,外资机构购买中国债券的热情持续高涨。12月2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11月债券托管量(按投资者)数据显示,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债券托管量大幅增长,11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面额为27663.36亿元,同比上涨47.88%,相较上年末上涨47.38%。至此,境外机构投资者已经连续24个月增持中国债券。

  债券通近期成交量也创下新高。债券通是指境内外投资者通过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机构连接,买卖香港与内地债券市场交易流通债券的机制安排,包括“北向通”及“南向通”。2017年7月,“北向通”开通。

  债券通公司近期发布的债券通运行报告显示,11月,债券通交易活跃,共计成交5895笔,总成交4850亿元,创单月总成交历史新高。截至11月底,债券通入市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数量达2307家,当月新增投资者68家,全球排名前100的资产管理公司中已有75家完成备案入市。目前,债券通服务范围已经扩展至34个国家和地区。

  外资机构连续增持中国债券,显示出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信心。当前,我国债券市场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债券品种丰富,交易工具序列齐全,已经具备相当的市场深度与广度。截至2020年10月末,中国债券市场余额已达114.6万亿元人民币,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共有877家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我国债券市场,持债总量为2.98万亿元,占我国债券市场总存管量的2.6%。我国债券净融资规模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已由5年前的24.1%跃升至36.2%。债券交易更加活跃,年换手率由5年前的2.03倍上升至2.6倍。

  在持续吸引外资机构“走进来”的同时,我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有望迎来另一里程碑式的事件。经济日报记者获悉,人民银行正与香港货币当局一道,会同各方研究探讨“南向通”的框架性方案。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国际团队负责人常征表示,在“北向通”成功运行的基础上,推动“南向通”落地将有多重重要意义。

  自2017年“债券通”开放以来,境外机构投资中国债券持债规模年均增速达40%。2017年7月至2020年10月,“债券通”累计成交量为7.66万亿元,占同时期境外机构交易量的44.7%。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推进“南向通”开通的时机已经成熟。

  业内人士认为,“南向通”开通后,将为内地投资者“走出去”创造良好的环境。当前,内地投资者对海外资产的配置需求客观存在,但其投资渠道有限。目前内地机构投资者的境内资金可通过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和RQDII(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计划下的基金投资香港的债券市场,但不能自主选择债券品种、类别,以及买入卖出的时点。而“南向通”将允许投资者自主选择多种具体的交易结算安排,构建便捷、可控的“走出去”通道。

  常征认为,“南向通”将为内地投资者提供又一个资产全球化配置的途径,一方面有助于内地投资者利用香港市场在全球范围内管理和对冲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开通“南向通”将进一步提升内地债券市场结算登记、信用评级、信息披露等相关制度的国际化,也有助于促进其他中介机构,如咨询机构、法律机构等的国际化布局,使业务范围进一步和国际接轨,增强其满足日益国际化、多样化、系统化、高层次的服务需求能力。

  从中长期来看,常征表示,债券市场进一步开放,有助于增加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产品供给,丰富海外市场投资渠道,扩大离岸人民币市场规模,这些因素均对人民币国际化有重要推动作用。债券市场的开放将推动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各项准备工作落实,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和人民币跨境业务政策框架也将不断优化。这均有助于增加人民币跨境使用场景,加大跨境资本流动,进一步拓展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记者 陈果静)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文章关键词:机构投资者 外资机构 债券市场 债券品种 增持 债券交易 南向通 北向通 债券通 投资渠道 责编:王慧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在对外开放中深化改革防范风险——金融业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述评(下)

    随着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各项举措加快落实,近期外资持股在A股中占比明显上升等变化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做好风险防控的前提和基础之一,是不断提升监管能力,使之与金融开放的程度相匹配。

  • 中国国债“入富”、外国投资加大:全球投资机构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QFII、RQFII办法》),中国证监会同步发布配套规则《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

  • 连续21月增持债券 境外机构看好中国

    随着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金融市场开放政策加码,外资加仓中国债券的热情持续高涨。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0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达99万亿元,其中境外主体持债规模2.3万亿元,同比增长26.7%。

  • 我国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 金融对外开放是理性选择

    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昨天(28日)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业对外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坚持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

  • 金融业开放步伐明显加快(扩大开放·不断向前)

    大幅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准入,稳步推进金融市场开放,取消企业征信评级、信用评级、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准入限制……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坚定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一系列扩大金融业开放措施的落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 央行行长易纲:下半年经济增长将持续复苏 全年有望正增长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较大冲击,稳健的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传导效率进一步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明显增强,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支撑。

  • 开通三年来债券通参与机构和日均交易量屡创新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认为,外资连续增持中国债券,说明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吸引力上升。目前,债券通参与机构数量和日均交易量屡创新高,成为国际投资者加速进入中国资本市场的“助推器”。

  • 当怀敬畏之心 实现股市健康繁荣

    股市连续上涨,牛市讨论热烈,推动A股健康繁荣成为共识。这需要市场各方常怀尊重市场、管理风险的敬畏之心,更要秉持理性投资、长期投资的专业精神,深深珍惜之、殷殷呵护之。我们期待,资本市场不失时机深化改革更加健康,资管机构因势而动提质增效更加优秀,投资者敬畏市场敬畏风险更有收获。

  • 债券通开通三周年 助力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

    截至2020年6月底,通过债券通入市的境外机构超过550家,账户数量达2012个,覆盖全球33个国家和地区;3年累计成交量超过6万亿元人民币,单日最高成交369亿元人民币。债券通助力中国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和摩根大通旗舰全球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系列,对中国债市的对外开放起到了推动作用。

  • 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新冠肺炎疫情没有改变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推动金融对外开放既是我国金融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持续深化的金融改革开放已经逐步建立起外资机构、境外资金“愿意来”的市场环境。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