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日前的监测数据显示,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到10.04万吨,较上年增加0.74万吨,增长7.9%,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约38倍。
青海湖裸鲤俗名“湟鱼”,是青海湖中特有的珍贵鱼种,对维系青海湖流域“水-鱼-鸟”生态链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受人为大量捕杀、河道萎缩、裸鲤繁殖水域日益退化等因素影响,青海湖裸鲤数量锐减,2002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仅为2592吨。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局二级调研员朱安福介绍,青海湖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青海湖裸鲤的生长十分缓慢,且繁殖能力较低。一旦资源枯竭,恢复起来十分不易。
从2003年起,青海省实施封湖育鱼,禁止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到青海湖及湖区主要河流及支流捕捞裸鲤,禁止销售裸鲤及其制品。各地各部门也清理青海湖主要入湖河流河道,设计科学合理的“过鱼通道”,保证裸鲤的“生命通道”畅通。
今年,青海共举办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16次,共放流青海湖裸鲤1630万尾,超额完成计划量的5.6%。今年6月,青海首次在青海湖裸鲤洄游的重要河流之一布哈河举行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100万尾青海湖裸鲤鱼苗被放流至布哈河。
“目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湿地面积持续增加,水体自净能力明显提高,青海湖裸鲤种群资源进入恢复期。”朱安福说,青海湖已初步形成“以鱼净水、以鱼养水、以鱼抑藻、以鱼控草”的生命共同体。
新华社西宁12月8日电(记者骆晓飞、解统强)
记者从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了解到,10月22日至27日,青海湖景区保护利用管理局在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开展入冬野生水鸟巡护监测工作,共监测到水鸟32种16.2万余只,较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6%。
朋友圈里的热闹劲儿还没散去,我们在朋友圈里看“风景”,而外媒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观察着中国复苏的景象。谭主注意到,今年外媒对于中国的国庆假期异常关注,仅BBC就在8天内报道了5次,不仅报道集中,而且范围很广。
湟鱼,学名青海湖裸鲤,为青海湖特有珍稀物种,系青海省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0世纪曾因人为捕杀、河道萎缩等数量锐减。史建全说,自1997年试验增殖放流以来,当地已累计组织放生1.56亿尾湟鱼,对青海湖湟鱼新增种群贡献率达到23%。
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闫世智和同事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即便景区关停,人员稀少,他们依旧尽心尽力巡逻,做好排查管控工作。盛加玲说:“病毒袭来,我也害怕,怕自己太年轻,会因为经验不足导致工作不到位;怕自己力量太渺小,保护不了大家。
上午9点,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电商扶贫产业园内,刚刚拉开序幕的“海南州首届网络年货节”气氛热烈,网络直播人气爆棚。“目前全州已经建成8个扶贫产业园、23个扶贫车间、46个扶贫产业基地,支持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农牧业专业合作社239个,培育农牧科技致富带头人170名,带动4.39万名贫困群众增收。
上午9点,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电商扶贫产业园内,刚刚拉开序幕的“海南州首届网络年货节”气氛热烈,网络直播人气爆棚。“目前全州已经建成8个扶贫产业园、23个扶贫车间、46个扶贫产业基地,支持发展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农牧业专业合作社239个,培育农牧科技致富带头人170名,带动4.39万名贫困群众增收。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它是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部蔓延的重要生态屏障。如今,青海湖生态环境优良,水体面积持续增加,湖区鸟类种群数量也逐年增多。
1月16日,青藏铁路公司西宁工务段探伤车间工人使用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监控数据。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1月16日,青藏铁路公司西宁工务段探伤车间工人操作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在青藏铁路海晏至青海湖区间进行检测。
2020年1月1日,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对外发布一组海洋一号C卫星(HY-1C)影像,直观展示2019年度中国内陆最大咸水湖、享有“高原蓝宝石”美誉的青海湖,封冻期与消融期的“容貌”。
冬季的青海湖浩瀚飘渺,水天一线。” 这几年,青海湖整体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其中湿地面积持续增加,累计增加1.35 万公顷;高密度植被覆盖率持续增长,累计增长21.33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