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坚守山村小学30年
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乡村教师,独撑山村小学23年。他就是新密市平陌镇小学教师侯书营。多年来,他先后被授予省市最美山村教师称号。
1985年夏天,小山村侯家坪,刚高中毕业的侯书营被村长拉着手说:“你在咱村当个老师吧,咱村的孩子们停课一年了。”就这样,他来到侯家坪小学。
说是学校,其实就是两间旧粮仓。一个老师,4个不同年级的学生。他既教语文,又教数学;既教体育,又教音乐。
山村的偏远、交通的闭塞、生活的贫困并不能阻挡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邻村小女孩陈丽从小就患上了小儿麻痹症,侯老师就背着她上学、放学、做饭、洗衣。这一背,就是5年。
尽管只有他一个老师,却从不偷懒,认真制订各年级的课程计划和学习目标。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却是一个从学前班到三年级的复式班。侯老师从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到一篇文章;从一个数、一道题到一个单元,都一一把关。他坚信贫困的家庭更需要知识,贫穷的孩子更渴望成才。几十年来,他的学生没有一个辍学,他和学生之间演绎成割舍不断的父子情深和无话不谈的朋友。
2008年教育资源整合,他和侯家坪小学合并到白龙庙小学。学校地处半山腰,用水需到山下挑,他又成了义务挑水工,每天三趟,风雨无阻。班长屈玉佳说:“他不仅是我们的恩师,更是我们的父母!”
学校离家8里多地,山路蜿蜒崎岖。每年8月开学,根本看不出哪里是路。晴天他手持镰刀,边走边割路边的杂草和荆棘;阴雨天,他穿着胶鞋披着雨衣,用手分开杂草带着孩子们寻路。严冬时节,雪过天晴,山道成了溜冰道。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峭壁,每一步都让人提心吊胆。侯老师便穿上胶鞋、手持铁锨带着孩子们一步一步地挪。别人问他图个啥?他坦然一笑:“为了山里的那些娃。”(记者 张立 通讯员 为民 文/图)
罗映红,武隆中学高中英语教师,长期担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等。调入武隆中学12年,罗映红先后资助了30多名学生。
教室和宿舍的窗户已经变形,室内桌椅“嘎吱嘎吱”作响,冬天没有暖气,不时会停电……回忆起三年前刚来太行山区教书的情景,张萍说,尽管临行前做足心理准备。
在淅川县上集镇一个偏僻的山沟里,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失去了一条腿,靠拄着拐杖上课、辅导学生做作业、打扫学校卫生;他,29年坚守讲台,风雨无阻、矢志不渝。
在淅川县上集镇一个偏僻的山沟里,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失去了一条腿,靠拄着拐杖上课、辅导学生做作业、打扫学校卫生;他,29年坚守讲台,风雨无阻、矢志不渝。他就是50岁的山村老师郭富华。
今年6月6日,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大型公益活动“让爱绽放 援助贫困山区教育”捐赠仪式在伊川县鸦岭乡代窑小学举行。为了更加深入的帮助这些孩子,智在行慈善基金的40多名智工团成员与伊川县鸦岭乡的十一所小学的50名贫困儿童结成了帮扶对子。
在达州市达川区双庙乡石凼村,村幼儿园唯一的老师—彭容先老人,今年已经70岁了。儿女都已在城里买了房,有了不错的经济条件,都屡屡劝她去城里住。本该是在家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的时候,可她偏偏要坚守在自己的三尺讲台。“将孩子们送出大山,这是一份责任。哪怕班上只剩下一个学生,我都要教下去。”从33年前,彭容先被村里选为村小幼儿园的老师起,她就执着于这个职业。
如寄宿学生一般,12月9日下午,60岁的张荣祥像往常一样,收拾好衣服、食物,背起行囊向学校走去。月底就要退休的张荣祥,一个人曾坚守深山分校点31年,先后无偿为90多个孩子提供一日三餐,无偿照顾40多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帮助500多个山里娃脱盲识字走出大山。
2011年7月,27岁的施庆伟放弃在郑州高新区的工作和优越的生活条件,回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师,这一干就是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