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

2018年11月08日15:06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5034

  作者:韩保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主任)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强调,“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自党的十五大根据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改革开放后业已形成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实际,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来,“公有制经济”和个体、私营、外商投资等“非公有制经济”之间,形成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生态系统”,这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同于传统“一大二公”的“单一公有制”。在“单一公有制”条件下,各类经济主体之间没有一种互为压力的竞争关系,难以形成各类经济主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内在机制。这一“所有制生态”也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单一私有制”。主要由私有制构成的西方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虽然存在激烈竞争的“丛林法则”和由于社会分工而客观存在的“产业链依赖”,但私人资本的“逐利天性”不可能自觉而充分地供给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益事业”,从而无法实现由公共产品和公益事业充分供给而带给社会和企业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取决于该国的社会生产力状况。改革开放40年来,社会生产力落后的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社会化大生产和“非社会化”小生产并存,生产力发展多层次、不平衡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因此自然要有不同性质的多元所有制与之相适应,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不同层次的社会生产力。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自觉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鲜明地提出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被允许存在,对于较快地恢复国民经济、稳定新中国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后来,由于思想急躁和“左”的意识影响,加上缺乏经验和僵化地模仿苏联模式,我们在生产力水平不高且发展很不平衡的情况下,急于把“公私合营”和集体所有制经济过渡到纯粹的全民所有制,最终形成“单一公有制结构”。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还不能完全消灭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八大以后,党和国家对所有制结构做了一些调整,使一度集中过多、统得过死的国民经济增加了比较多的活力。之后又历经“文革”,非公有制经济几乎全部消灭,社会活力“窒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从中国社会化生产力不发达并呈现多层次的实际出发,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了制度优势。

  现代经济理论告诉我们,所有制结构不仅决定于生产力结构,还决定于社会需求结构。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排他性和营利性来划分,社会产品分为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和准公共产品。非公有制经济更适合生产和供给具有竞争性、排他性和营利性的私人产品,尤其是丰富多彩的精细化、便利性的居民消费产品。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企业,更适合供给公共产品、从事公益事业,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公共需求。这是因为,公共产品或公益事业具有明显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非营利性,非公资本或企业不愿投资或生产,只能依靠国有企业来投入和供给。介于公共产品和非公共产品之间的“准公共产品”则更适宜由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合资、合作企业来供给。

  因此,由社会生产力结构和社会需求结构“双重”决定的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生态”,产生了四种独特的“生态效应”。

  一是“分工互补效应”。这一效应发生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化大生产和非社会化大生产、公共产品与非公共产品供给“功能性分工和协作”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效应。一方面,通过“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作出更大贡献”,进而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公益性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通过国有企业“公益类”和“商业类”分类改革,进一步降低商业类企业的国有资本再投入,为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展拓展空间。

  二是“竞争替代效应”。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同时作为市场主体,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基础上,产生了“相互竞争、相互约束、相互学习、互为压力”的“鲶鱼效应”。所以,无论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都可以通过彼此之间的平等竞争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实现共同提高。

  三是“合作共生效应”。这一效应发生在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尤其是“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而形成的“公私共生”和“劳资两利”效应,最终实现“资本联合”和“劳动联合”的内在有机统一,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四是“社会稳定和政治安全效应”。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衍生效应,是一种正的“外部性”或“外部经济”。改革开放40年来,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就是凭借对“新增就业”的突出贡献赢得了“生存权”。尤其是在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做大做强过程中,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仅解决了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向何处去”的难题,而且解决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放活中小国有企业过程中的“钱从何处来”的难题。换句话说,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就无法实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从而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就没有变。要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坚持党和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探索并行之有效的基本经济制度,把“两个毫不动摇”的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仅要继续理直气壮地坚持把国有、集体等各类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而且要理直气壮地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形成尽可能多的“中字号”世界一流企业,进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物质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重申“两个毫不动摇”,指出“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强调“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这既有力批驳了一些怀疑、唱衰国有企业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坚定了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的信心,也有力批驳了否定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和贡献的错误思想和言论,给民营企业提振了发展的信心。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首先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两个不可侵犯”落到实处,大力保护产权尤其是非公有产权,彻底摒弃“所有制歧视”。其次是要自觉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生态”的动态平衡。从入口来看,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从过程来看,既要打破行政性垄断,又要防止市场化垄断,真正实现优胜劣汰,努力实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动态平衡发展。从出口来看,要加快建立公有制企业破产机制,努力实现在“破产”面前“公私平等”。再次是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和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真正实现国有资本“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国有资本要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最后是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倾斜”,增强民营企业家的“精气神”。允许非公资本进入一些过去主要由国有企业控制的垄断行业,给非公有制经济减轻税费负担,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破解“融资难”“维权难”等问题,优化政策和舆论环境,稳定非公有制经济长久发展的“预期”。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07日 13版)

文章关键词:非公有制经济 公共产品 民营经济 责编:李娅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以党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发展

    6月29日,省长尹弘深入鹤壁市非公有制企业基层党支部工作联系点调研并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强调要不断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创新发展。

  • 去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两百八十六万笔

    (记者赵展慧)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全国住房公积金2019年年度报告》显示,2019年,住房公积金缴存额23709.67亿元;全年住房公积金提取人数5648.56万人,提取额16281.78亿元;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86.04万笔,发放金额12139.06亿元,各项业务运行平稳。

  • 尹弘:因时因势精准帮扶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

    6月12日上午,省长尹弘主持召开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指出,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去年贡献了全省58.6%的生产总值、67%的城镇就业人口、81.8%的税收收入,对稳定全省发展大局至关重要。

  • 尹弘:因时因势精准落实各项援企稳岗政策措施

    6月12日,省长尹弘主持召开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研究援企惠企稳岗政策措施,推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 尹弘:因时因势精准落实各项援企稳岗政策措施

    尹弘强调,要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能用地成本,支持内部挖潜,减轻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负担。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民营经济“两个健康”百县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河南省“一联三帮”保企稳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河南省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领导小组议事规则。

  • 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培育更多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着力营造支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健全以公平为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产权,依法严肃查处各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

  • 经济日报:用担当谱写“两个毫不动摇”的战“疫”壮歌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事关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与我国对外开放。当前,广大企业在严防疫情的前提下有序复工复产,为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作出了积极贡献,令人备受鼓舞。

  • 发展民营经济仍需制度创新保驾护航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盘和林认为,作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的发展已经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通过制度创新来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建立系统而完备的产权界定、产权保护、产权转让以及产权使用制度体系这项工作首当其冲。

  • 专家谈民营经济地位:若折一翼 中国经济难以持续飞行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义平做客中国经济网“新时代民营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系列访谈,深入阐释民营经济相关问题。在李义平看来,在面对民营经济遭受非难、攻击的关键时期,总书记的讲话“力挽狂澜”,“指明了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景,也指明了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 司法机关“亲清护企”暖了“自己人”的心

    为打造泉州品牌知识产权保护3.0版,泉州检察院针对企业异地维权难、网络打假难问题,联合职能部门设立全省首个品牌保护联盟,已协助联盟企业抱团异地打假维权200余例,涉案金额2亿余元,挽回损失5000余万元。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