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苏州动物园挖出旧版《红楼梦》?老谣言为何成精?

2018年11月19日09:57  来源:澎湃新闻

5034

  (原标题:苏州动物园挖出了旧版《红楼梦》?老谣言为何成精?)

  这几天,你大概在朋友圈里看到过这么一个“大新闻”:2018年2月27日,苏州动物园狮虎山改造工程新年第一铲竟然无意中打通一座古墓。出土300多件文物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部红楼梦全本,学界命名为《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几百年来的诸多红楼谜团亦随之迎刃而解!胡适、周汝昌等红学大师们辛辛苦苦构筑起的红学大厦,顷刻间轰然坍塌了!

  又是旧本《红楼》出土,又是“红学大厦坍塌”,连时间、地点都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不由得网民不信,这篇文章早已经斩获10万+。

  但是,其实所谓“吴氏石头记”是一个10年的老谣言了。2008年“何莉莉”(化名,男,初中学历)将所谓“吴氏石头记”交由刘俊俊上传网络,谣言就开始了。“何莉莉”称:祖父母当年偶然得到了一套《红楼梦》抄本;只有何莉莉曾经读过这套书,并与他的几个表妹一起抄写其中内容。然后呢?这么个珍贵的抄本就失踪了,只剩下“何莉莉”上传的这个死无对证的电子版《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

  “何莉莉”声称,这个抄本成书于农历癸酉年,即公元1753年,比红学界迄今发现的《红楼梦》最早钞本“甲戌本”的母本还要早一年!够颠覆了吧?更颠覆的是,他们声称:书的作者是明末清初的吴梅村而非曹雪芹!所以《红楼梦》得叫“吴氏石头记”!

  这个低级的谣言还不能做到逻辑自洽。已然说是古抄本了,但是几个网友还对它进行不断修订,至2011年《癸酉本》发布所谓的“三周年纪念版”网络版时,内容已经改动到了“凡第六版”(原文语)。几个一起造假的作者,最后甚至自立门户,编出多个版本的《癸酉本》,有的作者写无名氏,有的写曹雪芹。

  “吴氏石头记”的文字粗鄙,甚至文章当中出现了“老乡”“看在认识的份上就帮帮咱罢”这种现代“同人文”的说法;其情节更是荒诞恶俗,网友直呼“辣眼睛”:信佛的王夫人要宝玉娶尼姑,宝玉成了淫徒,林妹妹成为武装首领带领奴仆保卫大观园,宝钗色诱宝玉……

  当红学专业人士不屑于一驳时,这样的信息垃圾却在占领人们的大脑,占用宝贵的信息通道。今年2月27日,《光明日报》对此发表了《“吴氏石头记”的倒塌》的报道。

  只不过,《光明日报》刚辟了谣,如今谣言又披上新马甲“2月27日,苏州动物园狮虎山改造工程挖出了……”,造谣者故意选这么一个日子,可以看成是赤裸裸的挑衅和愚弄,媒体在那一天判它死刑,它就选择在那一天满血复活。

  一个初中学历的网民冒充女网友,直接用键盘写了这么一部“石头记”,发到网上,情节辣眼,文字粗鄙,但只要说一句:这就是我家流传下来的“红楼梦”!就有人信。十年时间,这样的低级谣言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斩获一堆铁杆粉丝,并且借着自媒体的发达变出新花样,斩获10万+。这个传播现象本身就值得关注。

  谁在给这种粗劣的谣言“续命”?答案可能是我们自己。

  基于社交属性的自媒体传播,关键在于用户的裂变,而且越是悚动的内容越是容易通过用户的分享实现病毒化传播,传播形式本身与内容的真实性无关。网络信息的“奶头乐”化,让我们乐于“免费”传播更离奇的信息。

  信息场日益被标题党、低级谣言所充斥,正在惩罚我们的懒惰和冲动,我们不去看全文,就想转发离奇的新闻,获得朋友圈里的点赞;我们明明知道这种表达偏激、无稽,却乐于凑这个热闹。这倒是一个“沉默螺旋”的典型,看到一个耸动的内容,就急于转发,甚至根本不看转发的内容,是否文不对题。

  比如,前几天所谓“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14名局处级领导贪污1360亿”的文章刷屏。但是,文章所配发的是中纪委公布的相关官员的忏悔视频,里面根本没有提到1360亿元这个数字,其他渠道也没有谈到这个数字。再比如,前两天被刷屏的“今后高速公路一公里收费一元”,也是典型的标题党,内文里面根本没有这个内容。

  如果我们把转发冲动的1%用于看一遍要转发文章的全文,大概我们的朋友圈就会干净很多了。“吴氏石头记”之类的谣言能够在10年时间里“成精”,其实是魔鬼在利用我们使用自媒体传播时的虚荣和贪婪。

  你会发现,传播越来越便捷和高效,而信息造假的成本却是越来越低,甚至像苏州动物园挖出了旧版《红楼梦》这么大的事,不需要PS一张现场照片;初中学历的网民“编”一部《石头记》,都不提供一张照片证明是家里的旧抄本。

  当我们看手机视频,都要双倍速度乃至5倍快进时,对信息的猎奇的贪婪,恰恰成为谣言广泛传播的心魔。从前慢,一辈子只能写一部《红楼梦》;如今快,一个上午你能转10篇谣言10万+。

文章关键词:红楼梦 成精 石头记 动物园 何莉莉 责编:安文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猛犸现场丨四大流量齐聚郑州?记者实地探访

    9月19日,网络消息称易烊千玺、周冬雨、吴京、刘昊然、关晓彤、阚清子来到郑州,为金鸡百花电影节拍摄短片,猛犸新闻记者立即出发前往位于郑州中牟的电影小镇探访。据悉,杜少杰曾先后出演李少红导演的《红楼梦》、贾樟柯导演的《笑里藏刀》、谢洪导演的《古镇风云》等,其参演的电影《燕振昌》获第三届德国电影节特别奖,电影《柴生芳》获第16届平壤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特别奖。

  • 记者探馆服贸会:总台展位展示媒体创新应用新成果

    本届服贸会科技感十足,展示了各个领域最前沿的技术,5G、AI这样的词汇在服贸会成为了标配。总台技术局技术制作中心工程师 熊辉:咱们可以去移动这个摄像机,整个这一个360度,然后全方位都是可以真实还原这个现场。

  • 中国第一代电视人、配音演员陈阿喜去世,代表作《西游记》

    8月27日,据@电影守望者余泳消息,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演员、《西游记》和《红楼梦》的配音演员陈阿喜去世,享年79岁。陈阿喜原籍辽宁大连,是中国第一批直播电视剧演员、话剧演员、中国第一代电视播音员、资深配音演员,1981年被载入“中国艺术家辞典”,1987年被文化部评定为“尖子演员”,1989年载入“古今中外女名人辞典。

  • 表演艺术家于蓝逝世,曾塑造"江姐"等角色

    6月28日凌晨,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蓝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逝世。1938年夏天,好友王淑源来北平找到于蓝,“平西有抗日游击队,我们一起去吧,不能留在这里做亡国奴。当江姐被敌人从牢房里押出去时,那句平淡而深情的台词:“同志们,永别啦……”让人确信就是江姐讲的。

  • 端午:传统节日让遥远的记忆更鲜活

    如果说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那么传统节日就像优秀传统文化结出的花果,孕育了、浓缩着民族的记忆和情感。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不妨从过好传统节日做起。

  • “可咸可甜”的端午节,它的丰富文化内涵你get了吗?

    ”  端午习俗不仅在古时流行,作家汪曾祺曾在《端午的鸭蛋》中写道:“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做香角子。”  沈从文也在《边城》里写道:“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

  • 芒种节气农事忙:为何习俗流行吃青梅?

    资料图:农历芒种节气将至,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石桥村上千亩梯田水满田畴,农民忙着耕田、栽插一季晚稻,田间一派繁忙景象。”  旧日闺阁中,为花神饯行的风俗十分流行,有的是把丝绸带系在花枝上,有的是把掉落的花瓣粘在树上,表示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期盼再次相会。

  • 林青霞致前线抗疫英雄亲笔信背后的故事

    林青霞发心起愿,为抗击疫情尽自己的努力——要给最有需要的人送去最及时、最有用的物资,并将这份关爱送到祖国大陆和台港澳同胞们的手中。前线英勇的医护人员,我深深地敬佩你们,希望你们继续做好防护工作,保护自己,保护家人,保护同事,保护病人。

  • 这里是缅甸!

    曾经派使节前往北宋和南宋  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序注》记载公元七世纪时期天竺、蜀川通道,都是通过缅甸的交通线。共同推进中缅经济走廊建设  中国专家协助缅甸蒲甘修复地震中损毁佛塔。

  • 综述:“一带一路”新剧情 中国剧场“胞波”情

    开播仪式上,中国驻缅甸大使陈海说,《红楼梦》译成缅语在缅甸播出,这是对中缅深厚文化渊源的生动阐释。固定时间、固定栏目,这一系列尝试也拓展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影视剧传播的模式,使电视剧“出海”实现“零星”播出到“批量”播出的质变。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