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习近平主席访问文莱背后的友好故事

2018年11月20日20:09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5034

图片1.png?x-oss-process=style/w10

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斯里巴加湾,开始对文莱达鲁萨兰国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11月18日,习近平主席抵达斯里巴加湾,开始对文莱达鲁萨兰国进行国事访问。此系习近平主席对文莱首访,对新时期提升中文关系具有里程碑意义。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苏丹哈桑纳尔举行会谈,就中文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地区国际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两国元首一致决定建立中文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见证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等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文莱达鲁萨兰国联合声明》。

图片2.png?x-oss-process=style/w10

11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斯里巴加湾同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举行会谈。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哈桑纳尔表示,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首次访问文莱,此访必将深化两国传统友好关系、加强两国各领域互利合作。文中友谊历史悠久,两国关系在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基础上不断加强。

习近平主席此次对文莱国事访问,实现了两国元首短期内历史性互访,共同为中文关系下步发展作出顶层设计。

习近平主席访问文莱将中文两国关系越拉越近。请跟随人民日报记者探访习近平主席访问文莱背后的故事。

“中国船队给当地带来的是和平,留下的是繁荣”

1图片3.png?x-oss-process=style/w10

1997年发现的“文莱沉船”中运载的中国瓷器。人民日报记者 孙广勇摄

中国与文莱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交往。对文莱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文莱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说:“文莱自古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中国西汉时期,我们的祖先就通过这条海上纽带互通有无,谱写了相知相交相亲的美好篇章。”

在位于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的海事博物馆前,看文莱河水缓缓流淌,犹可追忆这座贸易城市曾经“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繁华。

2图片3.png?x-oss-process=style/w10

文莱历史学家介绍古代中国文莱海上往来的路线。人民日报记者 孙广勇摄

文莱文化、青年和体育部博物馆司前司长卡里姆长期从事考古及历史研究工作。他说:“1408年,当时的浡泥国王就是从这里出发访问中国。他后来在华病逝,被明朝永乐皇帝以王礼厚葬在南京。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也提到了这一段历史。”

河边的一座小岛,是古代海关的遗迹。当年,来自中国的商船来到这里,将瓷器、茶叶、丝绸等货物卸下,然后满载着香木、珍珠、珊瑚以及蜂蜜返航。这里也因此成为文中两国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

在海事博物馆里,珍藏着一艘当年往返于中文之间的商船沉船的遗物。打捞起来的瓷器、金属制品等文物诉说着当年那繁盛的贸易景象。卡里姆指着一个展品说:“这是文莱古代盛水器皿,制作时采用了中国制瓷技术,做得很精细,是中国为文莱定制的。可见在中国明朝时期,文中两国民间就有了比较深入的交流。毫无疑问,中国的先进技术提升了文莱民众的生活品质。中国船队给当地带来的是和平,留下的是繁荣。”

4图片3.png?x-oss-process=style/w10

文莱中华中学学生用毛笔书写“一带一路”。人民日报记者 孙广勇摄

比拉班镇居民的心里话

都东县比拉班镇距离斯里巴加湾市约一个小时车程。

道路两侧排着密密麻麻的铁杆,有的相隔仅1米。杆上的红色标志十分醒目,旁边竖着“大货车1米,小汽车0.25米”的牌子。原来,这是洪水泛滥时提醒过往车辆的。

5图片3.png?x-oss-process=style/w10

手持中文两国国旗的文莱青少年欢迎习近平主席访问文莱。人民日报记者 王芳摄

“1年前水坝建成后,就很少发洪水了。”比拉班镇居民哈吉说。

哈吉所说的水坝是乌鲁都东水坝项目,也是文莱最大的水利工程,将惠及25万文莱居民。11月17日,乌鲁都东水坝项目正式验收移交文方。在项目现场,文莱发展部负责该项目的官员扎比说:“中国企业建设的每一个细节都十分棒,项目除了缓解洪涝灾害,还为文莱经济增长提供水源储备。”

6图片3.png?x-oss-process=style/w10

乌鲁都东水坝为文莱提供了长期的水资源储备。人民日报记者 孙广勇摄

“我听说中国有三峡大坝,现在文莱也有了自己的‘三峡’大坝,我们感谢中国,感谢习近平主席!”哈吉说出了比拉班镇居民的心里话。

“中国技术、中国管理经验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大摩拉岛坐落在宁静的文莱湾东北部。远远望去,白色巨龙般的大摩拉岛跨海大桥将小岛与陆地紧密相连。大桥下,摩拉港内一幅繁忙的景象:大型集装箱船缓缓驶入港口,一个个集装箱被吊装到码头,堆在不同区域。大量的生活必需品由此走进了文莱每一个寻常百姓家。

7图片3.png?x-oss-process=style/w10

在“广西-文莱经济走廊”框架下中文合作运营的摩拉港将成为当地航运中心。人民日报记者孙广勇摄

摩拉港项目是“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2月,中文两国企业组建了文莱摩拉港有限公司,接管摩拉港集装箱码头;今年7月,正式完成了摩拉港的整体接管运营。

集装箱操作部中控主管麦克已经在这里工作多年。麦克谈起中国企业带来的变化,文莱摩拉港有限公司成立短短几个月后,就新增4台集装箱正面吊运机、3台集装箱堆高机等流动设备。“尤其是实现了从手动操作到电脑系统化管理的转变,现在司机交提柜都不用下车,通过电脑终端,就可以明确知道下一步的作业地点及作业方式。”麦克说。

8图片3.png?x-oss-process=style/w10

摩拉港工人正在进行集装箱装卸作业。人民日报记者 林芮摄

数字是中文合作成绩的最直观显示:

2018年前10个月,摩拉港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93257标箱,同比增长约7%;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港口单船平均作业效率达到30.2自然箱/小时,比此前提高了50%以上;

外拖车提还柜平均时间为25分钟,缩短了30分钟以上。

..........

摩拉港的变化给文莱人带来了切实利益。文莱万凌公司总经理迈克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每个月都要从新加坡进口几十个集装箱,以前每个集装箱运费大约1800文莱元(1文莱元约合5元人民币)。现在,成本降低了,提取货物快了很多。中国技术、中国管理经验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文章关键词:自然箱 浡泥 文莱苏丹 友好关系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直击青岛港无人码头 工业互联网重新定义港口形态

    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采风团记者看到了全自动化作业的场景: 码头上空无一人,满眼都是集装箱,以及鳞次栉比的桥吊、轨道吊等机械设备。今年以来,位于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内的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坚持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

  • 交通物流打通“大动脉”(破解难点堵点 推动复工复产)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正在逐步接近或达到正常水平。截至3月29日,全国公路、水路运输企业复工率达89.1%,物流运输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争分夺秒,夜以继日,铁路班列装运忙。

  • 好样的!这群“90后”在水运防疫第一线

    疫情发生后,在水运领域防疫战场各个角落,活跃着一批“90后”青年。辽宁港口集团 供图  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李振波坚守在码头抗“疫”一线,不畏艰辛、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彰显了“90后”的担当。张波 供图  得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时候,刘宣虎所在的“东海”轮正靠泊在新西兰马斯顿角港。

  • 5G智慧港口 为港口“装”上一颗智慧的“大脑”

    一直以来,码头都是各国实现货物输出和输入的重要场所。码头现场虽“空无一人”,但生产作业依旧“平稳有序”,人工智能技术让传统港口“脱胎换骨”,大步迈入“智慧港口”时代。据央广网消息,青岛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已经成功完成了基于5G连接的自动岸桥吊车的控制操作,实现了通过无线网络抓取和运输集装箱。

  • 【我爱这片蓝色的国土】青岛港:科技引领港口升级 世界第一只是新起点

    “Think Port,Choose Qingdao.”这是青岛港集团董事长李奉利在执掌青岛港第一时间提出的口号。世界知名船运企业纷纷增加到青岛港的集装箱班轮,国内外港口企业蜂拥而至前来参观考察……  码头上空无一人,原先需要60多人作业的码头只需9名操控员后台监控。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