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印记:北斗系统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2018年11月25日22:00  来源:央视网

5034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北斗导航系统是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重要成就之一,通过几代人不断努力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今年年底,北斗导航将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开通服务,2020年覆盖全球。北斗已经成为航天强国的标志,国家安全的基石。

  前不久,我国以“一箭双星”成功发射了两颗卫星,北斗三号全球组网2018年画上完美句号。至此,中国北斗迈出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当年从孙家栋院士手中接过接力棒时,就下定决心一定不负众望。

  6年前,在北斗一、二号研制过程中,曾经让杨长风和同事们夜不能寐的是芯片和原子钟等关键核心器部件被国外卡住了脖子,自主研发是唯一的,也是长久的选择。

  仅原子钟研发就组建了3支队伍,同时进行攻关,用了2年多的时间,最终将星载原子钟研制成功。为原子钟提供时间基准服务的水平已经跃居世界领先。

  300多个研制单位,8万多从业人员,从受制于人到领先全球,是北斗人日夜奋战的结果。航天五院西安分院卫星指挥长杨毅见证了改革创新中步伐最快的这个阶段。

  从科技创新到解放思想,再到大胆用人,作为年轻一代的北斗人博士熊帅真切地感受到了参与北斗,为之奋斗的价值。

  “北斗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本着这样的梦想,以开放的精神放眼全球,仅2018年,为实现全球组网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北斗最终将惠及全球人民。

  北斗既是改革开放的践行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文章关键词:原子钟 时间基准 改革开放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杨长风:为了“世界的北斗”

    北斗全球组网,世界为之瞩目。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的发射,牵动了亿万同胞的心。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北斗已经融入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交通运输、农业渔业、减灾救灾等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 人民网评:北斗“追”星,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中国人的梦想埋藏了数千年而依旧让人怦然心跳,中国科技人员孜孜以求数十年而仍旧创新不止。抬头仰望,万般璀璨,我们向那些为北斗呕心沥血的人们、那些为中国科技披荆斩棘的人们,再次鼓掌致敬。

  • 26年59星:回望中国北斗的“非凡之旅”

    自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立项至今,我国用26年的时间实现了  59颗北斗卫星(包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和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发射。自2009年12月起,北斗三号研制团队在谢军、迟军、王平、陈忠贵等专家带领下加速冲刺,于2018年成功实现一年19星发射,在太空中刷新了“中国速度”。

  • 发射升空!北斗系统“收官之星”意义多大?

    刚刚,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始于上世纪后期,我国逐步确定了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2000年年底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向中国提供服务;而前文已经介绍,今天发射的“收官之星”,除通常发送导航信号外,还有星基增强等功能。

  • 《焦点访谈》 北斗导航 更广更精更强

    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卫星总设计师王平表示:“我们北斗从设计初期就是把国产部件、器件的国产,作为我们工作的目标。谢军认为:“实际上中国的北斗系统的发展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线,技术路线和发展路线,同时对世界卫星导航的技术体系也贡献了中国的智慧。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