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郑州,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
从籍籍无名的郑县,到如今一跃成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关于郑州的记忆,有无数切口可以作为注脚。
但始终无法绕过的,是曾经的燕庄。
从毛主席视察的麦浪起伏的燕庄村,到如今高楼林立的商业地标“曼哈顿”;
从曾经停飞喷洒农药飞机的郑州东郊燕庄机场,到如今成为“国际郑”靓丽名片的郑州CBD中央商务区……
燕庄的变迁历程,浓缩了郑州城市变迁的珍贵记忆。
燕庄的前世今生,承载着郑州城市变迁的典型故事。
2018年,是庆祝改革开放40年的重磅节点。40年来,郑州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映象网以燕庄的变迁为切入点,着重截取1978-2018四十年的时间刻度,从城市建设、交通改善、居民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为郑州改革开放四十年,乃至河南改革开放四十年,钩沉作注,力图为一亿河南人,提供一个直观展现郑州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伟大成就的窗口。
核心提示:
十几年前的燕庄,是鳞次栉比的“牵手楼”,以城中村出租房闻名郑州;而今天的燕庄,已经成为一个充满历史感的郑州地标,一座现代化商圈在这里崛起。
从边郊村落到城中村,再到繁华商圈和现代化社区,燕庄,承载着数不清“郑漂”一族的青春与奋斗,光荣与梦想。
映象网记者 阮海峰
今年70岁的孙遂成坦言,从来没想到能住进这么漂亮的楼房
泥泞的土路早已被宽阔平坦的快速路所取代
“对于燕庄的想象,外面的人和一直在这里生活的村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11月15日下午,当映象网记者和司海涛来到未来路金水路曼哈顿商业广场时他回忆,“这里原来没有未来路也没有东明路,这一大片儿,包括这个路口都是燕庄的地儿,在我印象里南边还有个通往火车站的铁轨穿肠而过,两边还有菜市场,买东西可方便了。”司海涛说,那时感觉自己住在“城市边上”,因为西边挨着的就是当时的行政区。
今年40出头的司海涛说,这个看似平常普通的商业街,背后藏着村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大概是上世纪80年代末吧,那时候燕庄这几个村子好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路”,谈起儿时燕庄的交通情况,司海涛逐渐打开了话匣子,谈起自己的童年经历。
“我记得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大概在我10来岁的时候,当时跟着几个叔伯兄弟从司家庄到沈庄拉东西,回来路过沈庄北街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土路变成了泥巴路,手推车陷在泥里出不来了,我们弟兄几个可算是被淋‘得劲’了,等回到家全都感冒了,当时我们几个小孩还说呢,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不要在走泥巴路”。
谈起儿时村庄的道路,狭窄,泥泞的土路便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昔日泥路遍布的燕庄,已经无处可寻。每当司海涛来到位于曼哈顿的办公室,打开窗,看到的不再是田地,而是全郑州最忙碌的十字路口之一:金水路未来路。
2006年初,郑州市委、市政府为拓宽金水路,打通未来大道,决定对燕庄自然村这个城中村进行整体拆迁改造。其成功拆迁,也成了一个典范,被誉为郑州市城中村改造的“燕庄模式”。
燕庄,曾经的郑州东大门
燕庄村民喜提“金东板块”:积金积玉,不如教子读书
今天的燕庄原址上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牵手楼”、“接吻楼”这些城中村的标志难觅踪迹。燕庄村不但完全融入了郑州城区,华丽转身成为了曼哈顿,而且由于其连接新老城区、优越的“桥头堡”位置,被形象地誉为“金东板块”。
而在1960年,当毛主席来此视察时,燕庄已是“离省城近在咫尺”的小村子。
今年70岁的孙遂成老人回忆,那时候燕庄村的区位条件就相当的好,“从省委往东走没多远就能到燕庄,公路两边就是麦田”。
孙遂成所说的穿行在燕庄土地上的公路,就是当时贯穿河南省的东西大通道——洛阳至郑州至开封的高等级公路,在郑州与金水路贯通。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区位,不仅给毛主席视察提供便利条件,更给燕庄村日后的发展埋下伏笔。
现在,以燕庄为圆心,以金水路为轴线分为南北两个区域,金水路北侧为金融、办公区,金水路南侧为高档住宅、商业配套区。目前,南侧有郑州市最大的商业名店街和最大规模的半室内商业步行街,大型商超等纷纷在此投资兴业,一片繁华景象。
从边郊村落到城中村,再到繁华商业中心和整齐漂亮的小区,燕庄的变化让孙遂成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以前住的地方根本不存在采光这一说,再看现在,我住的地方采光好,还通透,小区楼下还有老人的活动场所,娱乐设施啥都有,这都是咱的党领导的好啊”。
“积金积玉,不如教子读书”,孙遂成在谈到后代教育上这样说,改革开放以来,燕庄的变化不仅是村庄的大变样,更有村民思想上的不断转变,从之前的打牌消遣到现在重视教育、注重养生、老有所学。
在记者与孙遂成的交谈中得知,做了一辈子村委会调解员的他今年11月1号就正式退休了。当被问到退休后有什么打算时,孙遂成却表示,退休了反倒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虽然自己岁数大了,但心里还是抱有对工作的热忱,还是希望能够发挥余热,服务大家。
经过多次扩建后宽阔的金水路
郑州国际马拉松,燕庄人家门口的顶级赛事
今年29岁的宋亚川是燕庄村民委员会的一名会计,在谈起燕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变化时,他打趣的说到,燕庄以前的苦全让爷父辈的人吃了;燕庄如今的甜都让80后的人赶上了。
出生于1989年的宋亚川最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正是燕庄改革开放后发展最快的时期。
“在我记事的时候,整个村子望过去都是大片的稻田,再到上小学的时候,村子里开始出现的水泥路,等到上初中,那会就已经是骑着自行车去上学了”。宋亚川坦言,进入2000年以后燕庄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年一变化,几年一变样。
2008年,宋亚川毕业后开始到外省工作,每年回郑州的次数也就一两回。“开始工作后,我先后去了湖南,宁夏,每次回郑州,都感觉郑州的变化特别大,路宽了,楼高了,车多了,而且在外面待的时间越长,越是觉得燕庄有家的归属感”。
在宋亚川的记忆里,他亲历着燕庄从传统村变成城中村,又从村子到小区的蜕变。“我记得可清楚,那么大一个村,一个‘五一’长假回来,都没了。”宋亚川说的是2006年的“五一”,这一年,也是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全面推进标志性的一年。
2013年,常年在外打拼的宋亚川选择回到郑州回到燕庄安家立业,同年也和家人一起搬进了新建好的小区。
“当时搬进新家的时候,有一种说不出开心,感觉一切都特别不真实,从村庄到小区,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但是改革开放后城市的迅速发展让我们80后成了最幸运的人”。
从当初脏乱差的城中村,到现在灯火辉煌的曼哈顿,从外出堵车一个红绿灯要等上半个小时,到现在陪爱人回娘家走下穿隧道只要五分钟,燕庄的巨变让宋亚川感叹赶上了好时代。
前段时间在郑州举办的国际马拉松赛事,宋亚川成为了最积极的一位参与者。
“当知道这次郑州国际马拉松赛的路线,会沿着金水路跑过燕庄,就在第一时间拉着发小一起报名了。”
宋亚川告诉映象网记者,印象里马拉松这种赛事,都是发展特别好、特别繁华的城市才能举办的,现在郑州不仅有马拉松了,还能在燕庄家门口,这在以前不敢想象,真的非常骄傲。
宋亚川说,希望通过马拉松,不仅让大家看到郑州崭新的面貌,也可以让全世界看到燕庄这几十年的巨大变化。
燕庄语录
20+
沈庄村民宋亚川:2000年以后燕庄的发展日新月异,一年一变化,几年一变样。
40+
司家庄村民司海涛:看似平常普通的曼哈顿商业街,背后藏着燕庄村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60+
燕庄村民孙遂成:忆往昔酸甜苦辣,看今朝心满意足。
大事记
1994年,郑州的东边界第一次超过未来路,发展到中州大道(老107国道),这一块区域,也是自1984年至1994年的十年中,郑州唯一明显扩张的区域。
2003年9月,郑州市政府印发《郑州市城中村改造规定(试行)》,这意味着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正式启动。
2006年3月25日,燕庄村改造拆迁,将郑州带入大规模城中村拆迁改造阶段。
2018年11月03日,首届郑州国际马拉松赛鸣枪开跑,起点将设在中原西路的绿城广场,终点设在郑东新区的会展中心,比赛路线将跨越中原、二七、管城、金水和郑东新区5个郑州城市核心文化片区。
公交与地铁组成立体交通网,让燕庄的交通优势凸显,吸引了众多国际一线品牌。
如今的燕庄有着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的立交,地下飞驰的地铁,头顶高耸入云的大厦,还有成为郑州掌上明珠的郑东新区CBD……
郑州被称作“商城”,不仅是因为商朝曾在此建都,更是因为商贸业贯穿着了郑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郑州曾有4次商业大变革,其中有两次,发生在燕庄。过去,郑州的地标建筑是63米的二七纪念塔。如今,郑州的地标不断被“刷高”,388米的中原福塔,280米的“大玉米”,还有数不胜数的那些高楼大厦……
在“坐飞机还要开证明”的年代,燕庄机场是郑州人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开端;如今在机场原址上建立起的郑东新区,依旧承载着郑州人对未来的憧憬。从“老机场”变成“郑中心”,郑州也从过去的“大郑县”,变成了今天在许多外地人眼中,可以与“北上广”媲美的“国际郑”。
“原来走金水路回燕庄,下雨天不用打伞,大热天不用戴帽,因为路两边参天的法桐树既能挡雨,又能遮阳。”郑州市燕庄村60后村民吴德民说。
从市区尽头到城市心脏,“身份”的转变,让燕庄见证了郑州版图的扩张。
燕庄的变迁历程,浓缩了郑州城市变迁的珍贵记忆。燕庄的前世今生,承载着郑州城市变迁的典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