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张成诚 文/图
节后第一天的医院门诊情况咋样?河南商报记者探访发现,有医院门诊大厅胃肠科、心血管内科候诊区一座难求。
【探访】医院门口堵成单行道
2月11日一早,河南商报记者探访河南省人民医院,当乘车行驶至纬五路经一路交叉口时,司机建议下车步行。“前边走不动了,你要赶时间走着快得多。”
沿路可见,纬五路由东向西一直堵到了省医门口,而西向东方向却是畅通无阻。河南商报打开手机地图显示,省医四周的交通情况都呈红色甚至是暗红。
【忙碌】医生一上午看20多个 护士拿着扩音器维持秩序
在门诊东区二楼胃肠门诊和内分泌门诊,下午两点半刚上班,整个门诊区就被焦急等待的患者围了个水泄不通。
不少来得晚的患者看到门诊台边围着的人群,都摇着头无奈地离开了。
今年50多岁的王先生和儿子上午十点多带着片子来检查,办完就诊卡后发现,前边排号的有60多个,“护士说最快也要到四点了”王大爷的儿子说。
中午,为了占座儿子专门让父亲在候诊区守着,跑到楼下给父亲带了“外卖”。
据了解,王先生因为春节高兴喝了点酒已经在当地住了院,为了保险起见,儿子说啥都要把父亲带回郑州好好再检查检查。
河南省人民医院胃肠门诊主治医师宋玉成介绍说,虽然过年医院并没有休息,但节后第一天的门诊量着实有明显的增加,他一个就已经看了20多人。“有好多需要去做胃镜、B超检查的,一会还要回来复诊,就怕时间来不及。”
同样在心血管内科和胸外科门诊,排队等待的患者也一直有增无减。
值班护士告诉河南商报记者,除了中午去吃了个午饭休息了40分钟,今天早上8点开始她连喝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为了维持秩序,她只能拿着扩音器高喊:“请大家有序排队,看着屏幕叫号就诊,别挤啦。”可声音很快就埋没在了嘈杂的人群之中。
春节期间大鱼大肉,生活节奏被打乱,“春节综合症”在春节过后尤为明显。所以挂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的人也是最多。(实习编辑 熊子文 编辑 施尚景)
记者在郑州多家医院走访发现,随着这几天气温下降,感冒、疱疹性咽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患儿明显增多,有医院呼吸科24小时门诊量超千人。
河南省中牟县人民医院院长白金娥在介绍她的战“疫”包(5月11日摄)。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白金娥风风火火穿梭于医院门诊、隔离病区,她拎着的提包“述说”着鲜活的战“疫”故事。
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白金娥风风火火穿梭于医院门诊、隔离病区,她拎着的提包“述说”着鲜活的战“疫”故事。义无反顾请战上前线的老党员、用暖心妙招陪伴患者的医护人员……在白金娥的战“疫”包里,还有很多传递温暖的故事。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助推了很多新业态的跨越式发展,“云看病”无疑是其中最夺目的之一。3月8日,经天津市卫健委与天津市医保局审核备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率先借助医保局官方APP实现了医保患者线上支付。
武汉市非新冠医疗资源加快修复,截至4月10日,已累计完成66家大中型医院修复,开放床位3.5万张。根据武汉市卫健委通报,已完成修复、开放接诊非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66家医疗机构,4月10日单日门急诊总量55510人次,全市门急诊量连续三天超过5万人次。
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诊楼门口,在急救车里等候病人的李华接到雷神山医院医生的工作电话(3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李贺摄 完成转运任务的李华返回雷神山医院后为急救车做清理消毒(3月7日摄)。
医院门前的广场上,每两个排队等候看病的人间隔1米,从上看去,排队的人形成一个巨大的S型长龙,队形酷似贪吃蛇。2月24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门前排队进入医院的队形火了,引来不少网友转发评论。
” 在武昌医院防疫指挥部的大屏幕上,治愈出院患者一栏里,闪烁的数字“408”里,不包括他们的院长刘智明。” 蔡利萍回忆,从1月份几名发热病人住进武昌医院ICU开始,刘智明就多次带头查房,担心病人就医治疗不及时、医生接诊流程不顺利。
从确诊住不进医院的焦虑,到住进方舱医院治愈后的激动,“做一个健康人”,和家人平平安安过日子,成为他这段时间以来想得最多的心愿。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何伟给记者提供了几段在武昌方舱医院病友群里的视频。
2月6日,河南版“小汤山医院”——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完成验收移交。该医院分为确诊病房住院、接诊观察、医技综合、生活保障四大功能区,采用防渗膜全覆盖,雨污水全收集消毒;病患、医护、污物、后勤动线分离处理、清晰便捷,最大程度做到“洁污分流、医患分流”。郑大一附院医疗队首批进驻武汉汉江方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