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新疆:摆脱贫困,人勤春来早

2019年02月20日16:00  来源:新华网

5034

  新华社乌鲁木齐2月19日电 题:新疆:摆脱贫困,人勤春来早

  新华社记者关俏俏

  买合肉甫·木拉吧一家过了一个忙碌而温暖的冬天。春未到,暖气片仍热得烫手,抛在旧乡的生铁炉子已然成为曾经贫困生活的记忆。

  在中央和援疆省市等多方力量支持下,新疆在南部深度贫困地区实施产业扶持、劳动力转移就业、教育医疗综合保障等一系列惠民措施,越来越多像买合肉甫·木拉吧一样的人正摆脱贫困,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摆脱贫困“挪穷窝”

  买合肉甫·木拉吧和热娜古丽·喀尔曼这对“80后”夫妻,过去一直生活在有着“万山之州”之称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这里山地面积超过95%,属于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

  “每年5月至7月,山里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经常发生,房屋被淹、地被冲毁。”买合肉甫·木拉吧说。

  2018年7月,在当地政府组织下,买合肉甫·木拉吧一家走出昆仑山,搬迁至94公里外的喀什地区泽普县桐安乡。

  80平方米的新房、300平方米的庭院、40平方米的暖圈,还有配套齐全的活动中心、卫生院、小学、幼儿园,相较于山里旧村的破败景象,这里有自来水,用上了电,交通便利。

  “最方便的还是有了卫生间,过去在山上用旱厕,满地苍蝇飞的景象再也没有了,有了自来水也不用再去河里取水了。”热娜古丽·喀尔曼说。

  在这个五口之家,变化最大的还要属他们的3个孩子,新学校新设施让他们的学习、住宿环境都大大改善。

  “孩子们走出大山,接触的人多了,视野宽了,除了讨论学习,如今各自都有了理想,有要当兵的,有要当医生的,这是我在过去从来没听他们说过的。”热娜古丽·喀尔曼感慨道。

  在家门口,夫妻俩开了一间五金卫浴建材铺,有了稳定的收入,也有了摆脱贫困的动力和对家庭未来发展的规划。“现在每天都有进账,多存点钱,以后孩子们上大学会用得着。”买合肉甫·木拉吧说。

  面对“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的状况,新疆采取易地扶贫搬迁措施,为16万贫困农牧民“挪穷窝”,帮助他们走出高原深山和沙漠腹地,迁到绿洲、平原,逐步解决贫困问题。

  兜底编织“保障网”

  2018年10月,28岁的如则尼亚孜罕·依米尔阿则作为就业脱贫的先进代表去了天津,这是她第一次走出新疆。

  如则尼亚孜罕·依米尔阿则生活在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地区策勒县固拉哈玛镇幸福村,这里人均耕地不足两亩。她独自抚养着3个孩子,除了一亩玉米地,家里的收入来源都靠打零工。

  2018年年初,天津对口援疆的扶贫企业在幸福村建设了年供种能力1.8万只的核心种羊场。企业在当地招工,村干部首先推荐了村里的贫困户。

  “孩子们有低保作为生活保障,我在村子附近的一家养殖企业当饲喂员,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如则尼亚孜罕·依米尔阿则说,低保成为家庭重要的生活保障来源之一。

  和如则尼亚孜罕·依米尔阿则的3个孩子一样,新疆有130万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四类”困难群众(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全部实名纳入了农村低保保障范围,这为特殊困难群众编织一道民生“保障网”。

  新疆通过实行持续深入的“兜底”政策,不断加大项目资金筹措力度,推进兜底保障项目建设,扩大社会服务供给,增强兜底保障能力,进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产业扶持“置兴业”

  沙棘常被用于防风固沙,即便位于帕米尔高原的阿合奇县自然环境适宜大面积种植,且果实加工饮品很受市场欢迎,过去当地却并未把这种“不起眼”的植物作为一种产业来发展。

  “过去因为缺乏资金,村民害怕承担种植风险,不愿意主动参与或自主承包种植。”华能新疆能源有限公司驻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别迭里村工作队队长何毅说。

  为了调动村民积极性,工作队牵头示范,看到种沙棘苗收益颇丰,村民纷纷在农耕间隙加入沙棘林种植队伍。

  “仅通过挖树坑、栽树苗全村实现收入67万余元,平均增加家庭收入2000元。”何毅说,沙棘种植、采摘为全村农牧民带来100万元以上的经济收入。

  2018年,阿合奇县有1.4万亩沙棘挂果,其中9000亩以每户10亩分配给贫困户,沙棘林地所有权归集体,贫困户享有沙棘鲜果采摘出售收益权,仅采摘一项贫困户每年可增收2500元,其余沙棘地收益则被纳入村集体经济收入。

  目前,当地沙棘产业已建立“公司+贫困户+集体”的生产模式,初步形成了供、产、销产业链,产品热销。“不起眼”的沙棘成为脱贫“金豆豆”。

  随着基础条件薄弱、渠道资源不足等短板被补齐,新疆探索出产业发展新机遇、产业转型新路,激发了脱贫积极性,产业发展的持续性也得到保障。

  2018年,中央对新疆的扶贫资金突破百亿。新疆全年落实扶贫资金334亿元,53.7万贫困人口脱贫,513个贫困村退出、3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底的11.57%下降至2018年底的6.51%。

文章关键词:兜底 贫困户 贫困人口 春来 新疆 贫困问题 金豆豆 挪穷窝 保障网 采摘 责编:彭向华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北美观察丨疫情肆虐、政策“空转” 美国大量失业者恐将坠入“纾困悬崖”

    处在节日购物季的美国,本应一派消费繁荣景象,但由于疫情持续恶化,各州都在考虑新的封锁措施,人们对粮食援助的需求空前高涨。美国劳工部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11月初,根据疫情救助计划领取失业救济金的美国人数量继续上升,这些计划将在圣诞节后到期。

  • 脱贫攻坚兜底保障取得决定性成效(权威发布)

    在国新办2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副部长唐承沛介绍了我国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情况。唐承沛表示,全国共有200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其中纳入低保1852万人,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152万人。

  • 民政部:进一步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抓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是当前各级民政部门的头等大事。”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民政部已按照相关部署,启动了“十四五”养老服务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完成前期的专题研究,正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论证有关规划内容。

  • 兜底脱贫点亮希望

    ”在陕西省汉阴县蒲双敬老院,双河口镇凤柳村村民吴兴胜向记者讲述起生活的变化。“集中供养、医养结合、就业脱贫三者融为一体的探索,丰富了兜底脱贫的内涵,从根本上破解了失能、半失能贫困户脱贫难题。

  • 脱贫不脱保 云南将130万已脱贫人员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

    8月24日,记者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云南多措并举强化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截至今年7月底,云南省共有153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其中已脱贫的130万人实现“脱贫不脱保”,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 云南省155.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获兜底保障

    8月2日,记者从云南省民政厅获悉,截至7月,云南全省共有155.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450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832元,云南省各地农村低保标准均超过了扶贫标准,牢牢兜住脱贫底线。

  • 民政部: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兜底保障

    据民政部官方网站消息,7月31日下午,民政部党组召开会议,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吉林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研究提出贯彻落实措施。

  • 河南范县:兜底特困群体 脱贫不漏一人

    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7月9日,在河南省范县德润重度特困人员托养中心,护工将托养人员推回房间。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7月9日,在河南省范县德润重度特困人员托养中心,护工为托养人员梳头。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丨社会保障兜底 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不坐等贫困户前来申请,而是定期下村入户走访,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是临夏县兜底扶贫的创新做法。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丨社会保障兜底 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个一批”脱贫措施,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社会保障兜底一批。不坐等贫困户前来申请,而是定期下村入户走访,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是临夏县兜底扶贫的创新做法。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