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高平是神农炎帝故里,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面塑就是代表形式之一。
面塑,俗称“蒸花馍”。高平面塑循时应节,随风入俗,内容丰富,品类繁多,造型精美,形态生动,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高平民间不管是逢年过节、农事活动、祭祀神灵,祈福纳祥,还是婚丧嫁娶、小孩满月、老人祝寿等人生礼俗中都少不了花馍,蒸面塑可谓扎根百姓生活的一种古老而普遍的民间工艺。
“腊月二十八,家家蒸花馍”,“蒸花馍”最关键的工序是面塑,就是用和好的面做造型的意思。做面塑的工具很简单,有剪刀、筷子、篦梳、擀面杖、切菜刀等。
捏、贴、拼、剪、塑,心灵手巧的农妇三下两下,稍加摆弄就能写意化地表现出形态各异的花鸟虫鱼、祥禽瑞兽。
做好的面塑按上一些红豆、绿豆、黑豆、大枣“点睛”,再用可以食用的颜色涂抹一下特殊部位,就变成花花绿绿、鲜艳夺目的工艺品。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上笼旺火蒸制。刚出笼的面塑热气腾腾,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蒸面塑一般都是几家搭伙合作完成,蒸好的面塑还要分送乡邻亲友,互相欣赏品尝。
大年初一,韩家庄家家都要用馍馍敬神。传统的手艺,鲜艳的色彩,吉祥的寓意,都能让人深切感受到原生态艺术的强烈冲击。这是民间百姓纯朴意愿的生动体现,也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节节高的真挚祈盼。
这个端午,是我国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后迎来的首个传统佳节。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II科,主任医师余追端午节期间坚守在岗位。疫情期间,余追和另外6名医务人员加入首批支援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队伍,80多天共收治了120多名危重病人。
“津派面塑”传承人张亚杰和他的面塑作品(2月11日摄)。为向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逆行者”致敬,天津面塑艺人以战“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等人的形象为基础,创作了多个生动的面塑作品,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
近日,辽宁东港,当地一种民间风俗,小宝宝一周岁生日时,姥姥会施展自己的面食手艺,为宝宝做出各种花样馒头:不仅有各种生肖造型,还有各种蔬菜外观。网友老王家的小燊燊晒图,“我结婚时,姑姑们从老家带来的花馍。
在山东省济南市群众文化馆,大型面塑作品《继往开来》搭建完成,将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与市民见面。图片署名: 易初/IC photo 主体分为开国大典、欣欣向荣民族大团结、军魂、一带一路、国旗飘扬、中国梦六个版块,涉及人物148人。
8月26日,坐标北京西长安街11号,国新办迎来“河南时间”。中信重工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应用覆盖消防、应急救援、反恐、矿山、石油石化、电力、海工作业等众多领域。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1990年信阳毛尖品牌参加国家评比,取得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
如今,全国90%以上的民族乐器音板都是由兰考县徐场村制造的,越来越多的兰考人,通过乐器制作和演奏,改写了命运。”徐亚冲坦言,兰考的古琴这张“河南名片”不仅卖到全国各地,还漂洋过海卖到了新加坡、美国和韩国等地。
8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专场新闻发布活动将举办。河南省兰考县徐场村年轻人在村口弹奏古乐2.面塑面塑作为古老的造型艺术,在河南城乡广泛分布。
8月26日上午10时,国新办将就“开放的河南更出彩”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汴绣则产于开封,以“书画绣”闻名,风格古朴典雅、针法多变、精致细腻、立体感强,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8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河南省专场新闻发布活动将举办。甲骨文是三千多年前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早的一种成熟文字,主要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商代殷墟遗址。
这天早上,河北省非遗项目面塑传承人高继泽早早来到汉艺坊,提前准备好面塑材料,准备教孩子们制作“面人”。在以“传承经典、唤醒年味”为主旨的廊坊市第四届民俗文化节暨长征新春文化大庙会上,民俗艺术家的表演异彩纷呈、“绝活儿”频出,引来乡亲们的阵阵喝彩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