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拉萨4月3日电 题:五世同堂下的60年变迁
新华社记者 李键、田金文
甲梅巴宗山脚下、雄曲河畔,坐落着次麦社区,这里平均海拔3750米,山高谷深,村民的房子大多依山而建。位于半山腰的居委会大院里,这几天来往的村民不少,他们忙着挑选新房户型。48岁的次珍挑好户型后,在资料档案上签字,摁上手印。一旁正在建设的房子,二层带院的主体结构已竣工成形。
去年8月,边境小康村一期工程在山南洛扎县次麦社区动工,按照人均40平方米的标准,为当地村民建新房。与之配套的供电线路、自来水供给、公路等也完成了改造和修建。今年下半年,第一批村民就能住进新房,生活会更加便利。
现在的砖木结构旧房,有236平方米,是2009年政府的安居工程修建的。即将离开住了10年的房子,次珍心里五味杂陈。“住二层楼院确实是好事,但对老房子还有点舍不得,毕竟里面有太多的家庭记忆和感情。”她说。
对于这片土地和房屋,次珍84岁的奶奶古桑卓玛感情更深。60多年前,她还是一名“差巴”(相当于雇农),后来不堪忍受农奴主的压迫,便带着儿子扎西顿珠四处乞讨,到了次麦。在西藏民主改革后,他们分到了土地、牲畜和房屋,现在的房屋位置也是当时划分到的。
“国家分给土地、牲畜和房屋的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像人一样活着。”古桑卓玛说。
有了土地和牲畜,这对母子生活有了着落。随着新粮种、农具的发放以及精细化耕作,糌粑、酥油逐渐有了富余。扎西顿珠娶妻成家,女儿次珍渐渐长大成人,一家其乐融融。
真正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随着村里发展集体经济,扎西顿珠靠着务农和打工的积蓄,在顿珠农牧民施工队入股5万元、藏鸡养殖基地入股1万元,现在每年能分到三四千元的红利。
好日子延续的同时,扎西顿珠和母亲古桑卓玛年纪也大了。由于丈夫索朗多吉车祸意外身亡,次珍逐渐成了一家的主要劳力。4亩地、9头牛以及1400亩草场,多年来由她打理,每年能产出上千斤的粮食和数百斤的酥油。
除了劳动创收外,他们一家还享受到国家各种补贴,两个老人每年都有1800元的养老金,“现在家里还有草场补贴、边境补贴等,一年算下来有近3万元。”次珍说,这些年真是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
次珍的两个女儿——27岁的阿旺拉姆和25岁的西若措姆,享受义务教育“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学习费用)政策,先后从高校毕业。如今姐姐在顿珠农牧民施工队当会计,去年收入达7万元;妹妹则忙着公务员备考。
“这两年喜事不断,去年阿旺拉姆给我添了外孙女,今年又是盖新房,日子越来越红火。”次珍说。
#5代人接力喊妈妈#为101岁老人庆生,团圆时刻全家人乐开花】2020年1月17日,辽宁盖州,一位101岁老人过生日,全家50多口人欢聚一堂为老人庆生,还模仿“五世同堂”接力喊妈视频,十分欢乐。老人玄孙称,每年都是一大家子为老人庆生,有从上海请假来的,还有从韩国专门赶来的。
在重庆动物园里住着一只全球现存最年长的大熊猫“新星”。据了解,“新星”从1992年开始繁殖,共繁育后代8胎10只,成活6只,截至2018年底,它的后代已有137只,分别居住在加拿大、美国、日本以及中国台北、香港、成都、雅安、上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真正的“五世同堂”。
几天前,河北邯郸广平县南韩村的老人李秀枝刚过了103岁的生日,百岁老人过生日的视频在网上发布后受到了不少关注,视频中,和老人合影的家人和亲戚有几十人。作为家族里的长辈,李秀枝老人对晚辈最大的希望就是要家庭和睦,对事情不要斤斤计较,兄弟姐妹之间也要互相扶持。
近日,一则来自连云港的短视频在人民日报、新华社、澎湃新闻、新华网、央广新闻、人民网等200多家媒体纷纷在头条和重要时段转载,引起全国网友热议转发,在网上获赞百万次。视频记录了105岁母亲给74岁女儿压岁钱的温馨一幕,视频的背后,是这个五世同堂家庭的子孙贤孝,是百岁人瑞的幸福晚年。
炉火烧得通红,锅里饭菜飘香,热气腾腾的年味中,周口市商水县谭庄镇马村屈氏家族的144口族人相聚在一起,共同欢度农历猪年春节。大年三十晚上,商水县谭庄镇马村,锅碗瓢盆碰撞出来的交响曲和着孩子们的嬉闹声,荡漾在屈氏家族的农舍间。
2月6日,江苏连云港,105岁老人过年给女儿压岁钱的一段视频在网上获赞百万次。拍摄者苏先生说看到姥姥掏钱给74岁的二姨压岁钱,那一刻内心被感动了。“从我上学的时候,姥姥就说希望能活到我毕业。
(记者徐隽)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自11月13日对公众开放以来,吸引了各地观众前来参观。</P> 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开幕以来,累计收到现场观众留言12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