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网讯(记者 王韶卿 陈伟然 邵战东 文 段晋哲 图)黄帝功德,万古流芳,振兴中华,百年梦想。三月三,拜轩辕,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4月7日上午,农历三月初三,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举行,来自海内外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嘉宾约八千人聚集中原大地,拜谒轩辕黄帝。
据了解,本届大典主题仍为“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大典主拜人由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齐续春担任;主司仪由河南省政协主席刘伟担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陈润儿代表大典主办单位致欢迎辞。
大典典礼仪程为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认定的九项。分别是:“盛世礼炮、敬献花篮、净手上香、行施拜礼、恭读拜文、高唱颂歌、乐舞敬拜、祈福中华、天地人和”。
2019年正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2019年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全部活动设计和大典流程中,强化“爱国”主题和“国家”意识。党和国家领导人,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领导,港澳台地区有关负责人和世界各地华人代表出席大典,进一步增强世界华人的祖国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与往年相比,己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期间,为充分发挥拜祖大典的交流合作平台作用,将统筹经贸、文化等工作,积极策划组织一系列相关活动。大典期间,将围绕“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中原更加出彩”、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工作策划举办第十三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特色文化体验游、文化创意产品展示等相关活动,让中外嘉宾分享郑州大都市发展商机,实现共赢发展。
黄帝故里拜祖活动,自从2006年升格为“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以来,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多年,2008年由国务院确定,新郑黄帝拜祖祭典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得到了政府的高度肯定和海内外华夏儿女的高度认可。
大典仪式结束之后,大典现场将继续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2017年底,一档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夜之间火了起来。新华社发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奋斗,通过革命、建设和改革,让中华民族迈开自信而坚实的步伐走上复兴之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过程。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团结各族群众,共建共享新时代中国发展成果的关键路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种社会表征,其形成是一种文化融合、同化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考古工作者十分关心,强调他们“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工作作风”,对他们的成就、付出予以充分肯定,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向“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前排右二),“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前排左二)、张定宇(前排右一)、陈薇(前排左一)颁授勋章奖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我国考古工作。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2020年第23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长久积淀的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追梦新时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必须做好“传承”“创新”“交流”三篇文章。“互联网+”时代,借助网络、手机等载体对乡贤文化、村规校训、优秀家风、传统民俗等进行创造性转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动能将更加强劲。
”在这篇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讴歌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立足更深入地认识中国历史、中华文明发展史、人类发展史,深刻阐明考古工作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12月1日出版的第23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