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青春与祖国共奋进】川藏公路:青春接力“两路”精神

2019年05月02日17:23  来源:央视网

5034

  央视网消息:如今的川藏公路,打通内地与高原,是世界公路史上公认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60多年来,建设和养护公路的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创造的,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我们的青春岁月》,一起走进川藏公路,聆听跨越半个多世纪的青春故事。

  川藏公路以前叫康藏公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全长2000多公里,海拔落差超过5000米,包含了中国几乎所有的地质地貌。上世纪50年代,十万多人的筑路大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拼搏,上千名英烈捐躯高原。60多年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对川藏公路大规模改造,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

  川藏公路从1950年开始修建,1952年,不到18岁的吕宁子和二十多名同学一道,从学校分配到祖国的大西南,成了整理修改图纸的技术员。因工作需要,吕宁子他们住在雀儿山。半夜山上下雪,压垮了帐篷,早上起来被子结成了冰。最难以忘记的,是测量队每次翻山越岭的艰辛。

  严重的高原反应下,吕宁子他们还要承担高强度的工作。一张底图出来后,经过调整修改,就得赶紧晾晒,通常,一天要晒上百张。

  在修筑川藏公路的过程中,3000多名解放军战士牺牲,每一公里路都有战士的英灵,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即使在这样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吕宁子和同事没有一个人退缩。

聂平

  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原副局长聂平

  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时任雅安市交通局局长的聂平,开始跟川藏公路打交道。2001年,四川省开始全面改造川藏公路G318线甘孜段,聂平被任命为改造工程的指挥长。

  正是靠一步一个脚印,这200多公里凡是可能被河水冲刷的路基,全部改用混凝土,增加道路的寿命。然而,聂平最头疼的,是改造工程在四、五千米的高原,工期长达六、七年,很难留得住队伍。

  有了这样的冲锋队,才确保海子山到义敦沟这一段,在一年仅有六个月施工期,且夏季泥石流频繁的情况下,如期改造完成。

  2014年,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做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

  眼下,在海拔4000多米的折多山,新一辈的青年人正在奋战“康巴第一关”的折多山隧道。今年43岁的肖锋和工友们,要在这里干五年。

  正是这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接力,把这条全长两千多公里横贯世界屋脊的川藏公路,铺成了天路。现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在新一辈筑路人身上持续传承。

文章关键词:川藏公路 两路 1950年 青春故事 折多山 接力 海子山 祖国 我们的青春岁月 海拔 责编:安文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川藏公路掠影

    这是5月31日在318国道川藏线上拍摄的景色(无人机照片)。公路沿线海拔落差大,行进途中可观赏不同季节的景观,给人带来美妙的视觉感受。公路沿线海拔落差大,行进途中可观赏不同季节的景观,给人带来美妙的视觉感受。

  • 中国人建桥有多牛?去西藏看看就知道……

    拥有雅鲁藏布江、怒江、金沙江、拉萨河、尼洋河等大江大河。西藏始末纪要》一书形容进藏交通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拉萨大桥于1965年建成通车,全长533米,是拉萨最早的水泥桥,2007年柳梧大桥通车前,这是拉萨两岸市民通行的唯一桥梁。

  • 【地评线】雪域时评:不忘党恩砥砺前行

    当我们走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当我们驻足在祖国秀丽的河流山川间、当我们徜徉在合家欢聚的幸福时,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61年前发生在雪域高原上的那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它像火炬一样照亮了西藏的未来。

  • 【新春走基层】川藏线新春见闻

    隆冬时节,西藏高原滴水成冰,气温低至-20℃,川藏公路,风雪弥漫。担负该路段养护保通任务的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官兵告诉记者,现在有很多从内地进藏务工人员,临近春节,大家纷纷选择沿川藏公路自驾返乡。为了有效应对,支队官兵日夜值守在川藏、新藏“两线”公路保通救援点上,确保春运道路安全畅通。

  • 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5周年 西藏“两路”精神纪念馆成揭牌

    图为25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正式在西藏自治区“两路”精神纪念馆揭牌。当日,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赵树明宣读了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决定》,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孟晓林和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军共同为纪念馆揭牌。图为25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正式在西藏自治区“两路”精神纪念馆揭牌。

  • 格桑花开满天路——写在川藏公路通车65周年之际

    清晨8点,四川康定,一队来自成都的单车骑行队伍向着晨曦中的折多山进发。天险二郎山、红色泸定桥、天路十八弯、滔滔金沙江、绝壁怒江沟、风雪雀儿山……记者寻访川藏线的每一站,总有悲壮的往事令人动容。

  • 看完这组图,我都不敢说自己会开车了!

    很多人也许再也不说 自己“会开车”了 这就带你见识见识 当飞扬的尘土飘散开去 你就会知道兵哥哥的操作有多牛 

  • 寻找英雄——来自川藏公路沿线烈士陵园的追思

    题:寻找英雄——来自川藏公路沿线烈士陵园的追思 1951年冬天,为了跨越雀儿山,无数筑路战士一寸一寸地在冻土中掘进,在降雪的高山上奋力凿出一条公路,张福林就是其中的一员。

  • 这座桥背后的故事 令人颤栗又泪奔

    通麦特大桥,位于西藏林芝市波密县通麦镇,跨越易贡藏布江,是川藏公路的“咽喉工程”。60多年来,川藏兵站部先后有661名官兵长眠于“生死线”上……  如今,汹涌的易贡藏布江上三座桥并排:悬索吊桥、汽车保通便桥、通麦特大桥。

  • 建立新中国,是为了建设新中国

    新中国的沧桑巨变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靠勤劳、智慧苦干实干奋斗出来的。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共和国的名义致敬英雄,以庄严的盛大礼仪褒奖英雄,激励全国人民奋斗新时代,继续书写属于新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