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掘现场清理出的墓葬(资料图片)。 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160座两汉时期墓葬日前在河南郑州重现天日,再次印证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不仅有夏、商时期的繁华,城市文明也欣欣向荣,绵延数千年。 新华社发(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是出土的陶磨(资料图片)。 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160座两汉时期墓葬日前在河南郑州重现天日,再次印证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不仅有夏、商时期的繁华,城市文明也欣欣向荣,绵延数千年。 新华社发(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是出土的陶猪圈(资料图片)。 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160座两汉时期墓葬日前在河南郑州重现天日,再次印证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不仅有夏、商时期的繁华,城市文明也欣欣向荣,绵延数千年。 新华社发(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是出土的陶灶(一套含釜、甑)(资料图片)。 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160座两汉时期墓葬日前在河南郑州重现天日,再次印证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不仅有夏、商时期的繁华,城市文明也欣欣向荣,绵延数千年。 新华社发(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是出土的陶猪圈侧面(资料图片)。 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160座两汉时期墓葬日前在河南郑州重现天日,再次印证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不仅有夏、商时期的繁华,城市文明也欣欣向荣,绵延数千年。 新华社发(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是出土的画像砖(资料图片)。 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160座两汉时期墓葬日前在河南郑州重现天日,再次印证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不仅有夏、商时期的繁华,城市文明也欣欣向荣,绵延数千年。 新华社发(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这是出土的红彩铺首陶奁(资料图片)。 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古发掘,160座两汉时期墓葬日前在河南郑州重现天日,再次印证郑州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不仅有夏、商时期的繁华,城市文明也欣欣向荣,绵延数千年。 新华社发(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国家文物局最近召开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工作会上,发布了5项重大考古新成果,河南占4项,分别是偃师二里头遗址、周口淮阳时庄遗址、平顶山叶县余庄遗址、南阳黄山遗址。余庄遗址位于平顶山市叶县盐都街道余庄村村南,这里原本计划建造当地的标准化厂房,挖掘土层时意外发现了等级规格最高的龙山文化墓葬群。
考古专家和学者在查看河南洛阳徐阳墓地标号为M15的墓葬发掘现场(11月27日摄)。
今天,有媒体报道,郑州市紫荆山路附近闹市区疑出现一个大型墓葬群,目前该地段已经被封闭。甚至“感觉会出土国宝级文物”。
这是鹅首曲颈青铜壶(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新华社发(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这是出土鹅首曲颈青铜壶的墓葬(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据了解,2017年以来,国家文物局会同公安部连续三年部署开展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行动期间,共侦破文物犯罪案件348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860余名,缴获文物4万余件,42名公安部A级通缉令的文物犯罪在逃人员己到案38名,海外流失文物追索工作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新华社发(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这是古墓群出土的海贝(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这是古墓群出土的石器(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这是古墓群出土的石饰珠(资料照片)。
日前,洛阳考古人员在洛阳西工区一处工地发现了多座墓葬。本次搬迁的两座墓葬均为西汉早期墓葬,其中194号墓穴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穴内出土了成套青铜礼器,其中的一对方壶中保存有三分之二壶液体。整体搬迁时,墓葬发掘现场的原貌被最大可能地保存下来,以便进入实验室后进行更精细的研究。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发布考古成果,考古工作者在太原市东山发现一处大型西汉墓园遗址。常一民说,此墓园可能是西汉诸侯王级的墓园,有望填补山西汉代王侯级墓葬发现的空白。
近日,黄河边古陕州城附近发现一片古墓群,到目前为止,文物考古研究所已经挖掘出来六百多座墓葬,出土各类器物两千余件,其中包括陶器、青铜器、铁器、瓷器、金银玉器和石器等。
位于洛阳市王城大道和状元红路交叉口附近的这块一两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共有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的265个墓葬。画像砖上的雕刻人物、场景高端大气,栩栩如生,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水准,也反映出这一时期的社会文化、绘画艺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