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他们的70年,我们的8分钟!含泪致敬,海拔3700米上修隧道的人

2019年05月17日11:19  来源:央视财经

5034


川藏公路东起四川成都,西到西藏拉萨,分为南北两线,是中国最险峻的公路之一。


上世纪50年代,国家开始建设川藏公路。在此之前,拉萨往返成都一次,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川藏公路通车后,时间大为缩短。最近几年,为了提高通车效率,川藏公路又在进行改造升级。


24小时不间断、两个方向同时开工,已经掘进300多米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折多山是四川通往西藏的第一道难关,折多山垭口是川藏公路的必经之道。车子在这里要经过九曲十八弯,才能翻越折多山。在折多山上,一年四季都可能下雪。


 

川藏公路


2018年国庆假期旅游高峰期,折多山突降大雪。大批车辆发生拥堵,滞留的车辆达1000多辆,绵延几公里。


2018年8月,折多山隧道工程正式开工。隧道入口选址在折多山海拔3780米处,全长8.4公里,隧道通车后,会大大改善堵车的状况。


 

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


折多山隧道从两个方向同时开工,眼下都已经掘进了300多米。就在记者拍摄的时候,惊险的一幕发生了,隧道顶部突然发生坍塌,大量碎石瞬间落下。好在工人们下撤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而事实上,这样危险的情况时有发生。


 

隧道顶部发生坍塌


折多山隧道是目前全国在建的最长的二级公路高海拔隧道。在海拔3700米以上的地方修建隧道,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施工人员不但要应对缺氧的环境,还要留心隧道瓦斯的浓度。他们每天6点多起床,一般到晚上12点多才能休息,在隧道里工作时间久一点就会感到头晕、乏力,但是为了隧道建设,所有的人都在坚持。


 

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


西藏“天空之城”农产品远供港澳台2018年产值1.2亿元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从建成之初,川藏公路就一直在进行改造升级,高原上的群众生活也因为这条天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川藏公路途经的四川省理塘县平均海拔4300米,素有“天空之城”的美誉。


从前,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当地的农产品很难走出高原。川藏公路改建升级后,当地的蔬菜水果不仅满足了本地需要,还翻过高山,不远千里地进入了香港、澳门市场。


 

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


广东珠海商人杨志强在4月下旬来到青藏高原上的理塘县,收购刚刚上市的香菇。理塘县海拔近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城市之一,距离杨志强所在的珠海市直线距离超过2000公里。可是,杨志强还是不远千里来高原上买香菇。


珠海商人 杨志强: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珠三角的市民都比较喜欢高原上的产品。因为口感好、没污染、没公害,所以采购量大,需求量也大,比同类的产品市值要高出很多。


 

理塘县香菇


尽管高原上的香菇十分受市场欢迎,但一开始,他并不看好来高原上做生意,因为要把农产品从山高路远的理塘运到2000多公里外的广东珠海,着实是个不小的难题。没想到一趟行程下来,就打消了他所有的顾虑。理塘到珠海2000多公里,28-30个小时到珠海,而且318的国道现在都畅通。


 

318国道


现在,杨志强每个月都要从理塘采购大量农牧产品。杨志强说,今年前三个月的采购量总共有200多万元。


另一家香菇基地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几年前,从四川宜宾开车到理塘要20个小时以上。但现在只要15个小时,节约的5个小时,将蔬菜的损耗率从过去的20%降低到了5%左右。


 

香菇基地


连通理塘县与外界的川藏公路,始建于1950年,至今已经历近70年的风风雨雨。2011年开始,川藏公路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升级,将路况较差的水泥路改为柏油路;新建的高尔寺山、剪子湾山等隧道,取代了原来曲折的翻山公路,大大缩短了藏区与外界的距离。


 

隧道


距离香菇基地不远处,一家来自成都的民营企业流转了6700亩土地,用于种植萝卜、草莓。今年,他们准备扩到9000亩。理塘县的农产品在市场售价方面,能高出同类20%-30%,即便这样都还供不应求,而且,理塘县也是直供港澳、台湾的基地。


 

农业基地


修好扶贫路,引来金凤凰。2016年以来,理塘县已经建起2.3万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2018年创造了1.2亿元产值。在园区里,很多工人都是当地的精准扶贫户。


28岁的四川省理塘县下木拉乡村民晓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年全家的收入只是靠挖虫草的8000多元,过年才能吃上米面。自从香菇基地建设以来,他和父亲、妻子都来到这里工作,一家三口每人每个月都有3000元钱的工资,不但第一次获得了稳定的收入,而且还修了房子,买上了摩托车。


 

现代农业产业园


在理塘县,得益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像晓强一样的脱贫故事正在不断上演。眼下,理塘县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年土地流转费达300多万元,解决当地400多人的就近务工问题,全年发放工资达700多万元。


 

如今“天路”变成“致富路”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视频


西藏昌都八宿县地标性旅游景区然乌湖海拔高达3850米,是一个狭长型的堰塞湖,面积约22平方公里,是藏东第一大湖,四面都被壮丽的雪山冰川环绕。过去因为交通不便,旅游产业迟迟发展不起来。但川藏公路改造升级后,当地早已变了模样。


 

西藏自治区八宿县然乌镇


2016年6月,来自四川绵阳的赵凤娟决定留在然乌镇创业,她看中的是这里独一无二的高原美景、便利的交通以及然乌空白的市场。在开了一家餐厅之后,2017年8月,她又租下一栋楼房开酒店。


眼下,她已经累计投入220万元,共装修20个房间。随着近几年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很多人被然乌湖的美景所吸引,生意越来越火爆。



赵凤娟的酒店


泽松卓玛是赵凤娟酒店的服务员,她既是赵凤娟的员工,又是赵凤娟的房东。2017年,泽松卓玛将自家新建的楼房租给赵凤娟开酒店,自己到酒店当服务员,不仅获得可观的房租收入,还能拿到稳定的工资。


泽松卓玛说,2018年,房子租金是11万多元,打工做服务员,每个月工资是3500元,加上老公的打工收入,全部加起来一年可以赚20多万元,这在以前是他们不敢想的事情。


 

泽松卓玛


随着交通改善,当地政府在2016年启动小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一批像赵凤娟这样的外地人被吸引到然乌投资,然乌镇由以前的一条街5家宾馆发展为现在的35家宾馆,十余家饭店,吸纳从业人员近200人。


短短几年时间,一个崭新的然乌镇已经拔地而起。然乌镇然乌村的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不足6000元,增长到现在的12000元。


 

然乌镇


沿着美丽的川藏公路,越来越多的游客、产业进入藏区,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今天的人们已经很难想象,70年前,开拓者们修通川藏路的艰辛与决心。


1950年,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决定将公路修到世界屋脊。解放军第18军奉命一边进藏,一边修路。十万筑路大军和工人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靠着非常简陋原始的工具,顽强地征服了14座拦路的大雪山、十多条激流汹涌的大江大河,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原军人、川藏公路建设者 伟色:有的战士带病参战,一倒下去,加上高原反应就再也起不来了。从成都到拉萨,每一公里有一个人的命。


 

十万筑路大军和工人修路


川藏公路的改建升级还在继续,折多山的隧道也在加紧施工。在折多山隧道里,共有300多名施工人员。他们和家人聚少离多,守护着这条已近七十年历史、用生命和汗水修成的天路。


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项目指挥长 肖锋:计划工期在2022年年底建成通车,通车建成以后,8分钟就会通过隧道。


 

折多山隧道公路工程


在一代代公路人的努力下,川藏公路越来越通畅,我国的公路事业更是取得辉煌成绩。1949年前,全国通车公路仅8万公里左右。建国70年来,全国公路总里程已达到484.6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突破1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半小时观察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交通建设最困难的地方之一。


近70年来,在一代代公路人的努力下,川藏公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川藏公路的通畅,为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保障。事实上,党和国家近年来正在以更大的力量发展藏区交通。川藏高速公路、川藏铁路都已在建设。


我们期待着未来,通往西藏的天路能更加宽阔,藏区人民的日子也会更加红火。



建好高原天路

助力藏区发展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你会喜欢



氢能源汽车,加速驶来!它将如何“氢”松改变我们的生活?


降!降!降!国务院: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全国携号转网定了时间表→


95万公顷原始森林,驻扎40多个“火疯子”!他们用生命,到底在守护什么?


还坐地铁吃东西?不听劝后果很严重!北京出大招→


国际锐评:所谓“盗窃”,只是堂吉诃德式的自欺欺人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

本文编辑:吕亭洁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文章关键词:川藏公路 折多山 1950年 理塘县 高尔寺山 号转网 隧道建设 隧道入口 经济半小时 天路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川藏公路掠影

    这是5月31日在318国道川藏线上拍摄的景色(无人机照片)。公路沿线海拔落差大,行进途中可观赏不同季节的景观,给人带来美妙的视觉感受。公路沿线海拔落差大,行进途中可观赏不同季节的景观,给人带来美妙的视觉感受。

  • 中国人建桥有多牛?去西藏看看就知道……

    拥有雅鲁藏布江、怒江、金沙江、拉萨河、尼洋河等大江大河。西藏始末纪要》一书形容进藏交通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拉萨大桥于1965年建成通车,全长533米,是拉萨最早的水泥桥,2007年柳梧大桥通车前,这是拉萨两岸市民通行的唯一桥梁。

  • 【地评线】雪域时评:不忘党恩砥砺前行

    当我们走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当我们驻足在祖国秀丽的河流山川间、当我们徜徉在合家欢聚的幸福时,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61年前发生在雪域高原上的那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变革,它像火炬一样照亮了西藏的未来。

  • 【新春走基层】川藏线新春见闻

    隆冬时节,西藏高原滴水成冰,气温低至-20℃,川藏公路,风雪弥漫。担负该路段养护保通任务的武警某部交通第三支队官兵告诉记者,现在有很多从内地进藏务工人员,临近春节,大家纷纷选择沿川藏公路自驾返乡。为了有效应对,支队官兵日夜值守在川藏、新藏“两线”公路保通救援点上,确保春运道路安全畅通。

  • 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65周年 西藏“两路”精神纪念馆成揭牌

    图为25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正式在西藏自治区“两路”精神纪念馆揭牌。当日,西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赵树明宣读了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关于命名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决定》,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孟晓林和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军共同为纪念馆揭牌。图为25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正式在西藏自治区“两路”精神纪念馆揭牌。

  • 格桑花开满天路——写在川藏公路通车65周年之际

    清晨8点,四川康定,一队来自成都的单车骑行队伍向着晨曦中的折多山进发。天险二郎山、红色泸定桥、天路十八弯、滔滔金沙江、绝壁怒江沟、风雪雀儿山……记者寻访川藏线的每一站,总有悲壮的往事令人动容。

  • 看完这组图,我都不敢说自己会开车了!

    很多人也许再也不说 自己“会开车”了 这就带你见识见识 当飞扬的尘土飘散开去 你就会知道兵哥哥的操作有多牛 

  • 寻找英雄——来自川藏公路沿线烈士陵园的追思

    题:寻找英雄——来自川藏公路沿线烈士陵园的追思 1951年冬天,为了跨越雀儿山,无数筑路战士一寸一寸地在冻土中掘进,在降雪的高山上奋力凿出一条公路,张福林就是其中的一员。

  • 这座桥背后的故事 令人颤栗又泪奔

    通麦特大桥,位于西藏林芝市波密县通麦镇,跨越易贡藏布江,是川藏公路的“咽喉工程”。60多年来,川藏兵站部先后有661名官兵长眠于“生死线”上……  如今,汹涌的易贡藏布江上三座桥并排:悬索吊桥、汽车保通便桥、通麦特大桥。

  • 建立新中国,是为了建设新中国

    新中国的沧桑巨变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靠勤劳、智慧苦干实干奋斗出来的。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以共和国的名义致敬英雄,以庄严的盛大礼仪褒奖英雄,激励全国人民奋斗新时代,继续书写属于新中国的光荣与梦想。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