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豫事 > 正文

好日子 “种”出来

2019年06月10日07:44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5034

  □本报记者归欣陈慧

  种地到底能不能赚钱?

  很多人认为不能,不然不会有那么多农民告别土地,背井离乡去务工;也有人认为可以,否则如何解释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此勃兴?

  “三夏”期间,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到田间地头、村头街尾找答案。

  坚持“三化”是方向

  5月31日,豫南地区的小麦已收割大半。息县项店镇李楼村村民沈中龙心情不错:“我种了16亩小麦,卖了1万多元,一亩地能赚500元左右吧。”

  在距离该村2公里的鸿润优质小麦种植基地说起这事,基地负责人杨洪涛笑了。“老沈这账算得有问题,把自己的劳动力成本漏了。”他说,“如果把地租给我们,一亩地一年租金600元;空闲时到基地干活,一年至少还能再增收几千元。”今年,鸿润基地的1.2万亩优质弱筋小麦亩均收入1400多元,减掉地租和人力成本,收益仍然不菲。

  进入现代农业的新阶段,老沈这种单打独斗的“老把式”越来越落寞,“用工业的理念做农业”日渐成为共识,而其基础则是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

  种地规模是不是越大越好?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曾对50个家庭农场进行了调查分析。数据显示,受雇工、农资、租金等因素影响,当家庭农场经营面积超过200亩时,亩均收益呈明显下降趋势。因此,这份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适度规模经营”。

  “这里面牵扯到标准化和专业化的问题。”固始县永贤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永贤说,选啥品种,打算卖给谁,直播、机插还是移栽,病虫害咋防治,都要有标准,标准制定后,还要有专业的人去执行,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小农户如何连接大市场、增收增效?就是要与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有机衔接。”省农业农村厅科教处处长胡若哲认为。

  同构“三链”是关键

  一粒小麦能干啥?在镇平,它能化身想念食品的365种速食面;在上海,它被益海嘉里做成价格不菲的糕点;在贵州,它又成了风靡世界的佳酿之源。

  “农头”连“工尾”,“粮头”带“食尾”,记者在走访时观察到,围绕“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我省各地正推动粮食就地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龙头”带动产业链。“我们新研发的面包糠,售价每吨1万元左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5月28日,项城市莲花面粉厂总经理贾留敏说。为企业“量身定做”优质小麦的种植合作社负责人王立华告诉记者,他们的5万亩小麦,今年增收在500万元以上,间接带动上千户农民增收。

  “特色”提升价值链。“现在大家都想吃得好一点、健康一点,所以我的稻子价钱高还卖得好。”6月2日,在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四方景家庭农场负责人杨长太告诉记者,他种的水稻,因“绿色”“有机”在当地很受欢迎。靠着发展有机水稻,老杨从4年前的贫困人口变成了现在的致富带头人。

  “电商”串起供应链。在全国超级产粮大县唐河,近年来不少农民搭上电商快车,让传统杂粮红薯重现光彩,城郊乡王庄村农民“红薯哥”李书强就是其中之一。红薯苗、红薯叶,再加上鲜红薯、红薯淀粉,去年,他在电商平台的交易额突破500万元。

  培育“新人”是未来

  同样的地,不同人来种状况大不同。

  济源市五龙口镇留村往南,有块800亩的河滩地,不保水不保墒,谁种谁发愁。从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毕业的杨军厅,说服开办家庭农场的父亲和兄长把这块地流转过来,靠着自己所学的知识,利用镇里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资金,把荒滩改成了良田。去年,父子三人流转的土地达2500亩,收益超过200万元。“土地对人最真诚,只要你全心全意地付出,就一定能得到丰厚的回报。”杨军厅说,“现在我的身份就是‘新农民’。”

  河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经济评价体系首席专家张道明,长期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交道。他认为:“从种地增收的角度看,河南并不缺‘身份’意义上的农民,缺的是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根据《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到2022年,我省新型职业农民数量要达150万人。像杨军厅这样的新农人,正在成为“种地”的主力。对他们来说,“种地”不再意味着纯体力劳动,而是更偏重市场、经营和创新。

  新乡市联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良成把自己定位为管理者:“搞农业不仅要懂管理、懂技术、懂市场,还要会核算成本。”从食品加工行业转行到种植第一线,彭良成把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也移植到合作社3.3万亩土地托管上。

  在彭良成的带领下,1900多户社员与合作社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买农资有议价权,卖粮食有主动权,我们愿意跟着合作社,种地‘种’出好日子。”一位加入该合作社的农民高兴地告诉记者。

  “让新型职业农民成批涌现,才能让现代农业有坚定的耕耘者、播火者、引领者,才能让乡村振兴有坚强支撑。”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处长王民选说。

文章关键词:种地 有机水稻 家庭农场 农民专业合作社 责编:安文靖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穷土地”收获“幸福果”——青海前沟村的美丽蜕变

    题:“穷土地”收获“幸福果”——青海前沟村的美丽蜕变 这是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树莓庄园”内的树莓种植基地(12月1日摄)。12月1日,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村民在扶贫车间制作手工艺品。

  • “田保姆” 种地好帮手(经济聚焦)

    为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难题,农业生产托管应运而生。农业生产托管不仅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粗放经营的问题,还提升了农业经营效率,对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 按户连片耕种:种地省时省力,农业提质增效

    金秋十月的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毛李镇,一片片稻田青黄相间,到处是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金鑫惠家庭农场的鱼塘,农场主金义成的风送投料机正在向鱼塘内喷洒饲料。

  • “田保姆”让农民种地更轻松

    近年来,曲周县探索“供销社+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土地托管模式,托管分为农资服务、耕地服务、播种服务、信息服务等。张天佐介绍,农业农村部对19个省份共875个托管案例的定量分析显示,农户采取全程托管,算上人工成本,小麦每亩节本增效356.05元,玉米每亩节本增效388.84元。

  • 新青年|“我的理想是回家种地”

    马学杰是广东汕头的一位新农人,也是全国十佳农民。他用无人机替代人工施肥,创业试验田一亩增产500多斤。:“农村不是退路,而是田地间的大有可为。

  • 种地靠脑子、靠科技,绝对有奔头

    近些年,政府加大力度引导土地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开展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经营,让陈军章看到了农村大发展的希望。王祝华 摄   2014年成立正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和租赁农业生产需要的不同类型农机,陈军章还成立了农业机械化专业收割团队。

  • 小兴安岭迎来“产业农民”

    板蓝根、桔梗、防风、黄芪,一年生的、两年生的、三年生的……各式各样的中草药,侯绪凯都种过,慢慢地,从生疏到熟练,侯绪凯也成了一个“老把式”。”侯绪凯说,他现在爱上了这个新职业,每天都钻研学习,一定要把中草药种出“花”来。

  • 面对面丨他们将种地称为“闯” 探访王家坝开闸后的蒙洼蓄洪区

    7月20日8时31分,为缓解淮河防汛压力,按照国家防总的统一部署,王家坝13孔闸门全部开启,向蒙洼蓄洪区分洪。   7月21日下午,记者在阜南县郜台乡党委副书记刘晓妮的带领下来到蒙洼蓄洪区地势最低的乡镇,距离王家坝闸五十公里的郜台乡。

  • 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 习近平这样支招

    (万鹏、吴兆飞)7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吉林省考察。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行程安排和重要讲话可以看出,粮食生产和安全、农业现代化是本次考察的关注点之一。

  • 火星探测任务临近!网友脑洞大开:种地,建房,采矿……都安排上!

    郑永春说,从目前的技术能力分析,即使火星上遍地金砖也不值得拿回来,因为所需代价远大于其价值。采矿的路虽然走不通,但人类在火星上却可以搞搞科学研究,这也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目的之一。郑永春表示,在火星上最有价值的科研,就是把火星当做另一个地球来研究。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