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年“特岗计划”实施方案公布,今年,中央及河南拟在我省招募15800名特岗教师赴农村任教,今秋学期到岗,中央财政和省财政将分别对中央、地方特岗教师给予工资性补助。按照政策,三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入编入岗。
中央9800人地方6000人,招聘向本地生源倾斜
“特岗计划”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为吸引更多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教育脱贫攻坚工作,6月11日,省教育厅发文部署今年河南“特岗计划”相关工作。
今年我省“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为:中央“特岗计划”实施范围为我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除上述实施范围外,申报实施“特岗计划”的县(市)纳入我省地方“特岗计划”。根据安排,2019年中央“特岗计划”分配我省招聘名额9800个,我省地方“特岗计划”招聘名额6000名。省教育厅将会同省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委编办,综合考虑各地教师队伍实际情况、以往“特岗计划”实施绩效和今年申报计划数等因素,共同审核下达各设岗县(市)2019年度特岗教师招聘计划。
2019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将向本地生源倾斜,重点加强乡村学校教师补充,优先满足村小、教学点的教师补充需求。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体音美、外语、信息技术等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的补充。
秋季开学到岗,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52万元
省教育厅要求,特岗教师招聘要严格按照教师岗位设置要求执行,不得将特岗教师安排在非乡镇及以下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或非教师岗位。要把好特岗教师招聘质量关,从严执行招聘条件规定,不得自行放宽尺度、降低标准。要做好招聘实施工作,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的原则,严格规范程序。要务必于8月底完成招聘工作,确保新录用特岗教师秋季开学时按时到岗。
各地要落实好特岗教师的工资与补贴发放、周转宿舍安排等工作,切实解决其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确保特岗教师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等方面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对待。值得一提的是,从2018年7月1日起,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提高至每人每年3.52万元。
政策明确,三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及时入编并落实工作岗位,各地须做好相关人事、工资关系等接转工作,以及特岗教师服务证书发放和管理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好服务期满特岗教师在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硕士研究生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2006年秋季学期,双坪中学迎来石明警等15名特岗教师,当时学校仅有1栋教学楼,老师们挤在两间房里办公,没食堂也没宿舍。班上52个学生,不管是住学校附近,还是在大山深处,石明警都逐一走访,有时还会拉上任课老师一起去家访。
“一个都不少”的,绝不仅仅是凉山,截至2020年9月15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60万人降至24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清零。5年来,42.8万名“特岗计划”教师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力量,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中西部8万多所乡村学校约130万名教师,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改善。
两年过去了,河南省封丘县大辛庄小学特岗教师任明杰看到了新的教学楼建成…… 又到9月,老师们又将开启一个繁忙而充实的新学年。以心血灌溉学生的梦想,尽全力铸就青春的芳华,教师们的热爱与坚守,将更好撑起乡村教育的蓝天,让乡村孩子的未来熠熠生辉。
18.3%,这是2018年时各地高考成绩排在本省前30%的毕业生报考师范专业的平均比例。比如,江西以教师招聘为契机,调剂新增3万个编制;云南从全省事业单位跨区域、跨行业调剂空编,为教育系统补充1.8万个编制。
” 今年34岁的孙兵印,是河北省临城县赵庄乡石家栏中学的历史老师,也是河北省首批特岗教师。赵庄乡鸡亮村的杨籽炫是班上最内向的孩子,兄弟三人都在上学,成绩一直不理想,是孙兵印的重点关注对象。
今年我省计划为农村学校招聘1.7万名特岗教师,全省统一笔试将在8月9日进行。省教育厅将在特岗教师招聘笔试考试期间向各地派出巡视检查人员,对各地考试组织情况、疫情防控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郑州今日限行:1和6。映象网带你看不 一样的新闻,不一样的看点……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岗计划实施以来,有效缓解了乡村教师短缺的问题,乡村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得到优化。“十三五”时期,特岗计划招聘规模不断扩大,2017—2019年连续3年每年增加招聘计划1万人,提前一年实现年招聘10万人的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中西部地区招聘特岗教师将突破44万人;中央财政5年来累计安排379亿元,落实对特岗教师的工资性补助政策。
毕业了 你将如何选择 选择这个职业 你的人生
(记者曲哲涵)近日,中央财政下达2020年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1695.9亿元,比上年增加130.6亿元,增长8.3%。2020年,补助经费进一步向薄弱环节和贫困地区倾斜,持续支持地方优化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缩小城乡、区域间差距,推进教育领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