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6月12日电 (记者付毅飞)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发布首批中国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项目。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将围绕长期太空飞行人类的健康、微重力条件下流体物理和燃烧规律、宇宙观测、新型材料等方面开展研究。
据悉,在入选项目中,“太空肿瘤:来自个体内健康和肿瘤组织的3D类器官培养物由于空间条件导致的早期突变特征研究”项目,将对癌症病因的理解产生重大科学影响,并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微重力对致病菌生长和生物膜产生的影响”项目,将通过研究微重力条件下细菌菌落的生长速度与生物膜产生的数量等,预估长期载人航天任务中感染的严重程度,同时可以提高细菌在医学治疗中的生存能力,为载人深空探测提供保障;“受涡流和声波影响的火焰不稳定性研究”项目将对太空中火灾安全问题提供基础研究依据;“POLAR-2:中国空间站上的伽玛暴偏振探测仪”项目,将回答有关伽玛射线爆发性质的最重要的开放性问题,精度将高于或等于POLAR公布的精度,使观测与引力波相关的伽玛暴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用于空间应用的多结GaAs太阳能电池的开发”项目,将开发出更高效的空间系统持续续航能量来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在发布活动上表示,该办公室将在支持入选团队开展项目实施的同时,与联合国外空司紧密合作,进一步完善并发布第二轮合作机会公告。
该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透露,中国空间站规划部署了密封舱内的16台科学实验柜、舱外暴露实验平台以及共轨飞行的光学舱,支持在轨实施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基础物理等11个学科方向的数百项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16台科学实验柜将分别安装在核心舱、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目前核心舱科学实验柜即将完成初样阶段研制,实验舱Ⅰ科学实验柜正在开展初样研制工作,实验舱Ⅱ科学实验柜已全部完成关键技术攻关。
我国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两部分组成,着陆巡视器将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并释放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进行巡视探测。在此之前,我国已经成功进行了悬停避障试验,在最后的着陆阶段,探测器通过悬停在空中,可以对火星表面进行观察,为选定着陆点做最后的准备。
如果捕获失败,探测器将会与火星擦肩而过, 中国科学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 包为民:不捕获它就穿过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主任 包为民:我们将进行三次的空间站的核心舱和两个实验舱的发射,再加上四次载人飞船的发射,再加上四次的货运飞船的发射。
这张由美国航天局5月31日发布的视频截图显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正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这张由美国航天局5月31日发布的视频截图显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正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这张由美国航天局5月31日发布的视频截图显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正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新华社发(美国航天局供图)这张由美国航天局5月31日发布的视频截图显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龙”飞船正在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两会开幕以来,代表委员们围绕航天发展、科技创新等热词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接下来我们就来倾听来自两会的重要声音。全国政协委员 周建平:明年开始发射空间站的舱段,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要完成中国空间站的建造和关键技术验证。
当地时间5月23日,美国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SpaceX的载人飞行任务DEMO-2发射前准备工作进行中,NASA两名宇航员罗伯特·本肯和道格拉斯·赫利当日进行了发射任务彩排。据悉,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将于5月27日进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利用载人龙飞船将两名美国宇航局送入太空。
2017年起,美国联邦政府发起“阿尔忒弥斯计划(Artemis program)”,旨在到2024年让人类重返月球。“Engadget”评论称,就某些层面而言,太空探索活动与其说是“必要的”,不如说是一种“惯性”,甚至有些太空探索项目如同纸上谈兵,“充满了官僚主义”。
5月8日,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拉开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为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奠定了重要基础。
一名美国高级政府官员告诉路透社,《阿尔忒弥斯协议》是特朗普政府放弃联合国的条约进程,转而与“志同道合国家”达成协议的计划的一部分。” 布里登斯廷还表示,参与阿尔忒弥斯计划的国家取决于各国是否在太空中遵守“我们希望看到的行为准则”。
5月5日,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首飞成功,正式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