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人们在“丝绸之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扶贫成果展”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郭晨 摄
新华社维也纳7月2日电(记者刘向)“丝绸之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扶贫成果展”2日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中央圆厅开幕,重点展示丝绸之路沿线中国13个省(区、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中国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相关政策和成果。
本次成果展由中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团、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维也纳联合国中文会联合主办。
国家民委副主任刘慧在致辞中说,本次展览是领略丝绸之路文化魅力的窗口。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不断推动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本次展览是分享中国扶贫经验的一个平台。中国愿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一道,保护传承优秀文化,促进国际减贫合作,共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李勇表示,联合国工发组织一直寻求在中国和“一带一路”其他沿线国家通过创新手段来促进脱贫,希望目前在中国实施的提升少数民族妇女创新设计能力、推广文化遗产产品的项目能在其他贫困县得到复制。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王群介绍,中国民族地区的扶贫事业得到了国际组织的大力支持。在联合国工发组织指导下,云南和贵州少数民族妇女的刺绣和首饰工艺逐步走向世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积极为民族地区妇女儿童强化医疗保障;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小额贷款惠及多地牧民、茶农。
当天,俄罗斯、德国、西班牙、埃及、土耳其、尼日利亚、墨西哥、日本、缅甸等十余国大使,各国外交官,国际组织官员及奥地利友好人士等200余人出席开幕式。
本周有两条关于文物的新闻备受关注。文物和文化遗产具有物质和精神双重属性,如何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关系一直备受关注。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10起破坏文物典型案例,揭示了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黄圃飘色、赛龙舟习俗、麒麟舞、腊味传统制作工艺,中山市黄圃镇一个乡镇就拥有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山腊味传统制作工艺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为工人们在晾晒腊味食品。
11月18日,以“技艺彩云南·相约黄浦江”为主题的云南非遗系列推介活动吴泾镇和美术馆拉开帷幕,来自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和来自德宏的傣族剪纸惊艳亮相,蓝白相间的晕染色彩、精巧细腻的剪纸造型,带来了浓浓的云南风情。
11月16日下午,“丈量五千年 蝶变黄河岸”主流融媒体沿黄探访河南活动采访团走进武陟县嘉应观,探索中华民族千年治水印记。“嘉应观是黄淮诸河龙王庙,但是这里所供奉的龙王爷并不是天上会吞云吐雾的神话人物,而是彪炳史册的15位历代治河功臣。
在进博会新闻中心一角,陆永忠向观众展示着他的金山农民画代表作。陆永忠一直致力于向外界推广金山农民画,在世界各地举办自己的个展,作品在日本、印度、美国等地展出。
”在四川阿坝州茂县羌绣传习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绣传承人李兴秀谈到羌族文化时,她告诉记者,羌族文化十分丰富。李兴秀介绍,茂县现有7个培训基地,有24000多人在培训基地学习羌绣的刺绣、图案、针法等技艺。
豪华游艇、甜蜜巧克力、奢侈华服外,高端器械、生物诊断、能源管理等,也让人们看到了意大利产品的另一面。在去年进博会结束时,意大利驻沪总领馆进行的一项涵盖161家意大利参展商的调查显示,86%的企业对进博会表示满意,91%的企业表示会继续参加进博会。
齐满镇打馕城按照“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进行产业化经营、规模化销售,每天打出的一万多个馕按照批发价分发给各村选出的两名贫困户,再由他们拉到村里销售。齐满镇镇长艾克拜尔·艾合买提告诉记者:“打馕城总投入685万,目前就业286个人,每天能生产1万个馕,每天32个贫困户从这里按批发价拿到各村销售,每个月的收入能有1500-3000元。
原标题:《郑州一高校社团招新请来八旬剪纸传承人:很喜欢和年轻人一起》10月26日,郑州某高校社团招新现场,有一排全是展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穿着红艳艳的唐装,面前摆着各自传承的技艺向同学展示,让在校大学生可以更近距离的了解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八旬剪纸传承人介绍,剪纸伴其一生,很喜欢和年轻人一起,很乐意参加这样的活动。
10月28日,广宗县东召中学体育教练、非遗传承人孙瑞周指导学生练习梅花拳。近年来,河北省广宗县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邢台梅花拳引入中、小学校,融入校本课程,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