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你看!山西脱贫“金点子”闯出致富新路子

2019年07月06日14:31  来源:黄河新闻网

5034

  图为吕梁临县白文镇易地扶贫安置点——曜头村永兴苑社区

  黄河新闻网讯(记者 周昱丽)7月4日,农历六月初二,是个搬家的好日子。今天,吕梁临县白文镇曜头村村民穆艳珍告别了住了40多年的老窑洞,搬到了三公里外的永兴苑社区的安置房。49岁的穆大哥说,活了半辈子,想也不敢想还能住上这样漂亮的新房子。

  不敢想的还有他以前住的老窑。建在山凹里,几乎年年遭水灾,洪水一来连屋里的土炕都能淹没,墙皮泡掉了、家具沤烂了,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也想过翻修,但两个儿子要上学,我们夫妻俩靠种地、打零工,一年收入万把块,真的有心无力。”穆艳珍无奈地说。

  就在穆大哥一筹莫展时,脱贫攻坚战打响了。临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头号工程”,“十三五”期间,全县规划了2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计划搬迁267个村、约3.9万人,穆艳珍就是其中之一。

  “花一万块钱就住上了新房,就想感谢党的脱贫好政策!”看着新房,四室一厅宽敞明亮,上下水、天然气全通,还配套个单独的小院子,穆大哥别提多满意。

  图为吕梁临县白文镇曜头村村民穆艳珍和妻子为新房贴对联。

  和他一样高兴的,还有该镇曜头、宋家圪台、赤普浪三村312户1091人,目前已经全部领到永兴苑社区新房钥匙,就等挑好日子搬家了。

  为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白文镇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地在永兴苑社区旁新建1500亩的现代农业富民产业园区,村民们可以就近在园区内打工,工资日结,一天120元。等产业园区全部见效后,可实现年纯收入800万元以上,带动312户农户人均年增收7500元。

  “搬过来,我老婆在社区做保洁,一年能挣一万多,我一边种地一边在产业园搬菌棒、蔬菜,一年能挣两万多。”一笔账算下来,收入翻番,穆大哥简直乐开了花,他对未来充满期待:承包个大棚、张罗儿子结婚、早点抱上孙子……

  没有“水土不服”,反而帮助村民提前脱贫,更搭上了奔小康的快车,白文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是整个山西特色脱贫路径的缩影——聚焦3350个深度贫困自然村,“六环联动”推进整村搬迁,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七个问题,易地扶贫搬迁36.2万人。2018年4月国务院对我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表扬激励。

  图为吕梁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工作人员介绍青塘粽子。

  除了易地扶贫搬迁,全省“产业扶贫”也搞得有声有色。这不,在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村支部书记张新文也有脱贫“金点子”。2015年起,他带领村民利用本村400亩茂密的苇子(粽叶)地,发展粽子经济,建粽厂、做苇画,几年时间,就把一个成天上访、不思进取的贫困村,变成了如今赫赫有名的“青塘棕”乡。香甜软糯的青塘粽子,远销太原、北京、上海等全国20多个省市。2018年该村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实现整村脱贫。今年,青塘棕子和粽叶更是卖了1000多万元,前青塘村在奔小康的路上绝尘而去。

  此外你看,临县白文镇李家湾村搞扶贫造林合作社,让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的2135元,增长到现在4900多元,摘了“穷帽子”,增绿更增收;临县建成光伏扶贫电站193兆瓦,占全省的七分之一、吕梁的二分之一,覆盖全部贫困村,惠及7.3万贫困人口,仅此一项每个贫困村每年可获得光伏扶贫收益20万元以上……

  不论是易地扶贫搬迁,还是发展粽子经济致富;不论是搞造林合作社,还是建光伏电站,山西这些“金点子”都是既能脱贫还能致富的,它不是拍脑袋、想当然得来的,更不是为了完成脱贫任务随便搬来的,而是因地制宜站在贫困群众的角度,为了解决他们最根本的问题,慎重决定的。这些“金点子”不会脱贫后就失效,反而会有长效、有奇效,不断引领脱贫群众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文章关键词:金点子 易地扶贫 临县 致富 贫困村 十三五 责编:张亚普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让中国制度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制度面对面》广受读者欢迎

    题:让中国制度故事“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制度面对面》广受读者欢迎 在全国各地上架销售的同时,各地区也以一场场学习导读、一次次赠书活动,让《中国制度面对面》深入基层。

  • 【地评线】《中国制度面对面》 为讲好思政课提供“金点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既是关乎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问题,也是青年学生关心思考的热点问题。《中国制度面对面》通篇贯穿制度自信这根红线,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怎么来的”入手,对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作了条分缕析的阐释。

  • 青海久治:牛粪变“金疙瘩”,牧民摘掉贫困帽

    2017年太太被精确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久治县像他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6243人,占全州贫困人口的3.2%。就这样,牧民们用来烧火做饭、砌围墙、盖房屋的牛粪,变成了脱贫致富的有机肥。

  • 人民来论:粽香传情,“云”来“云”往更惬意

    新冠疫情给今年的端午平添几多轻愁,但山高水长,割不断亲情和思念。临近五月初五,一大批围绕端午民俗文化的网络直播、线上公益、扶贫促销活动火热袭来,让节日变得丰富多彩,也为城乡旅游业复苏注入源头活水。

  • 【地评线】大江时评:以产业兴奏响脱贫致富的“幸福曲”

    脱贫攻坚年,决战决胜时间紧,任务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越大,越需要拿出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胆识与勇气,以坚定的执行力和统筹的推进力与强大的引领力,汇聚起了磅礴的脱贫攻坚力量,交出满意答卷。无论是从脱贫攻坚,还是从乡村振兴而言,产业发展都是基础和支柱,必须牢牢抓住这个“牛鼻子”。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