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把生留给百姓——重访百名红军跳崖牺牲地

2019年07月13日17:55  来源:新华网

5034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

 新华社贵阳7月12日电 题:把生留给百姓——重访百名红军跳崖牺牲地

 新华社记者 李惊亚

 “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头发花白的陈德昌每当想念父亲陈世荣,就会轻声哼起这首中央苏区民歌《当兵就要当红军》。

 陈世荣原名何步荣,曾在红六军团十八师五十二团任司号员。

 1934年8月,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长征先遣队红六军团两个师6个团共计9700余人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陈世荣时年19岁。

 10月5日,红六军团五个团进入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遭遇桂敌,被截为几段,陷入重围。

 16日,困牛山战斗打响。红十八师师长龙云和五十二团团长田海清率800多名战士断后,拖住敌军和地方民团。

 困牛山山势南高北低,南、西、北三面黑滩河环绕,南端是虎井沟,靠着困牛山的悬崖长满杂草,最高处有70多米。

 陈德昌根据父亲生前回忆,红军刚上困牛山就发觉被设伏。师长龙云率200余人冲出重围。但凶残的敌人裹挟老百姓做“人墙”,逼向留在困牛山上的红军余部。本可杀出一条血路的红军不忍开枪,部分红军被逼至悬崖边。这时,连长让大家把枪甩下河去,一起跳崖。

 许多村民亲睹了这壮烈的一幕。因为跳崖的红军太多,战斗结束后很长一段时间,黑滩河边都能看到红军战士的遗骨。

 “我父亲说,跳崖是在下午,他知道崖很深,但不愿做俘虏,宁可跳崖。”陈德昌说。

 陈世荣跳下去后被藤缠住,捡回一条命,后被当地人收留救治,定居马槽溪村。解放后,陈世荣每年都要去跳崖的地方祭奠战友,直到2001年去世。

 这段悲壮的历史过去一直不为人所知。2001年,杨又铸任石阡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困牛山战斗相关资料,十分感动。经四处打听,在龙塘镇找到困牛山村。之后两年里,杨又铸走访了困牛山村及周边10多个村庄的100多名亲历者及关联人。其中,目击村民都已八九十岁高龄,能确认身份的幸存红军已全部离世。

 “这些老人回忆,红军不怕死,与敌人肉搏,打穿制服的敌军一枪一个准,而为了避开伤着老百姓,故意把枪抬得很高……”杨又铸说。国民党军队离开后,很多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救护红军,送他们寻找主力部队。

 贵州省党史专家最后认定,困牛山战役红军跳崖人数在100人左右。

 “红军在如此情形下,依然把百姓当亲人,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自己选择了死,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杨又铸说,“我把这些珍贵的史料记录下来,为的是让后人铭记。”

 2008年,石阡县委县政府与红二方面军后代共建困牛山纪念碑。萧克将军题写“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碑名,9位老红军、老将军题词。

 近日,记者寻访困牛山战场,凭吊红军英魂。“困牛山红军壮举纪念碑”由红六军团军旗和困牛山构成,旗与山融成了这座丰碑。望着“千秋功绩在、碑树人心中”的碑刻,记者心情难平。

 如今,困牛山村民过着宁静安详的日子。村民张国玉说,逢年过节,村民们会自发来纪念碑祭扫红军。困牛山战斗遗址被列为铜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

 贵州长征研究专家、遵义医科大学教授谷松岭认为,困牛山红军跳崖,是爱民壮举、民本壮举、英雄壮举。

 “不与民争利,不与民争生,把生留给百姓,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军队这种伟大和崇高的精神,不会因时代变迁而变化。”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覃爱华说。


文章关键词:百 重访 百名红军 跳崖牺牲地 责编:邵恰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2020年歪果仁选中的年度词汇,其实都说了一件事

    施洛宾斯基说,今年德语语言还诞生了一批构词含“新冠(Corona)”的新词汇,比如新冠游行(Corona-Demo)、新冠数字(Coronazahlen)、新冠隔离(Corontne)、反新冠限制措施的蠢货(Covidioten)等等。日本“新词流行语大奖”12月1日揭晓,新冠疫情防范标语“3密(密闭、密集、密切接触)”一词获最优秀奖。新华社/美联  其他与新冠疫情相关的词汇也入选年度流行语。

  • 这里吸引了留学生,更留下了刘学生

    脱贫攻坚、乡村发展脱贫攻坚、乡村发展是一种长途跋涉是一种长途跋涉唯有坚持,方能出成果唯有坚持,方能出成果唯有坚持唯有坚持才能让我们的家乡永远年轻才能让我们的家乡永远年轻 

  • 乌兰牧骑“文艺轻骑兵”:“百团千场”文艺演出送艺术下乡

    近日,“百团千场”下基层惠民演出在内蒙古各地开展,一大批优秀节目和综合服务跟随乌兰牧骑队员的脚步穿过大漠戈壁、跨过林海雪原,来到农牧民的身边。在包头市九原区乌兰牧骑,队员李文妤正在录制民族舞的教学视频,几百名跳舞爱好者,不用出家门,不用交学费,就有老师教跳舞。

  • 天天学习丨“马背上的学校”变身记

    走进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一排排民族风格的民居别具特色。村民们身着盛装,献上洁白的哈达、切玛、青稞酒,表达对总书记最隆重最热烈的欢迎。习近平走进长江源村87号,村民申格的家。

  • 王一博将主持央视春晚分会场?权威人士:不属实

    曝分会场主持人已定,顶流热度遭主流青睐》为标题发布消息,声称王一博将和央视主持人张蕾主持贺州黄桃古镇分会场,杨帆和万茜主持四川遂宁百家姓古镇分会场。封面新闻记者电话联系央视2021年导演组,导演组一权威人士独家回复:“谢谢大家对2021年春晚的关注,但此报道不属实,还请以春晚官宣为准。

  • 南果北种助增收

    12月6日,农民在河北新河经济开发区五里铺村的温室大棚里采摘火龙果。近年来,河北省新河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采取“合作社+农户”、农业生态观光采摘园等模式,引进火龙果、百香果等热带果品发展“南果北种”,助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 延迟退休板上钉钉 社科院专家:男女延迟到同年龄为好

    11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提出,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黄文政:目前,我国老龄化较为严重,尤其是随着老龄化的发展,未来退休年龄会越来越大,这是一个无法避免,而且会持续的过程。

  • 【人民记忆:百年百城】忻州奔小康

    一块块光伏板让这座城在光明中砥砺前行,一粒粒杂粮豆让这座城拥有福泽三晋的家国情怀,一座座老院子让这座城释放出转型发展的新气象,一条条小街巷让这座城开启了文明生活的新风尚,这座城就是山西忻州。本期视频,我们运用“特写”与“航拍”的两极化镜头,通过100秒的时长,从脱贫攻坚、特色农业、文旅产业、社会民生等领域,看见忻州的发展与变迁,一同见证忻州奔小康。

  • 百折不回,满园春色——老区百色脱贫攻坚纪实

    在广西百色市凌云县下甲镇加西村,当地村民在采摘桑叶(2019年3月27日摄)。

  • 你好新时代丨延时中国,百名摄影师联合献礼国庆71周年

    (推荐机构:延时摄影吧)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