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16家媒体记者感受遵义红色文化

2019年07月24日17:42  来源:多彩贵州网

5034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实习记者 彭典 吴仪)7月23日, “脱贫攻坚地方行”看贵州线下走访活动启动,16家媒体记者走进遵义会议会址感受红色文化。

  在遵义会址,记者团一行步入楼内,在工作人员的解说下有序参观,脑海中再现遵义会议会址召开时的历史情景,不时用手中的相机、手机、笔头一一纪录。

  记者在现场拍照

  从纪念馆的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二层小楼便是遵义会议会址。

  这栋砖木结构的小楼原是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人官邸,修于上世纪30年代初。在红军西进贵州攻占遵义后,这里便成为红军总司令部的驻地。

  遵义会议会址 郑义基拍摄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在此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实际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穿过宽阔的回廊和精致的转角楼梯,登上二楼,一间仅有27平方米的小客厅里,20把藤木椅子静静地围绕着一张赭色的长桌;听着讲解员的介绍,激烈争论的会议场景仿佛就在眼前……

  记者们站在遵义会议会址前,不禁心潮澎湃,顿感重托在肩、责任满满。

  随后,在遵义会议陈列馆,采访团成员认真聆听讲解员的解说,并结合珍贵的图片资料、陈列文物、文字说明等,细细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深入了解红军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奋斗历程,真切感受长征路上的苦难与辉煌。

  讲解员给媒体记者讲解会议过程

  央广网的记者陈锐海第一次来到遵义参观遵义会议:“图文并茂的展示,让我们系统、全面地了解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中央红军长征的过程,以及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加上是实地走访调研,我对红军当时所处的环境与生活有了更真实的感受。”

  遵义会议一角

  遵义会议让这座城市彪炳史册,留下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不断激励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开拓进取,至今熠熠生辉。

文章关键词:遵义会议会址 红色文化 遵义会址 讲解员 中央红军 中国革命 历史关头 长征精神 第五次反围剿 总司令部 责编:张亚普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遵义会议精神的深刻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  历史证明,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内生动力”,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 遵义会议精神:烛照征程 永放光芒

    “我们要运用好遵义会议历史经验,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说,正是凭着对崇高革命理想的矢志坚守,才使遵义会议得以召开,错误路线得以纠正,党中央和红军才得以转危为安,中国革命才得以化险为夷。

  •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难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图为遵义会议会址。

  • #脱贫攻坚地方行#环球网系列网评一:铭记红色初心,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采访团一行先后赴遵义会议会址、“十谢共产党”发祥地田家沟采访,开启红色初心之旅。而今不管是遵义会议会址,还是“十谢共产党”发祥地田家沟,也尽皆映射出中国共产党人不变的红色初心。

  • “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在贵州遵义与“时代楷模”畅谈长征精神

    “时代楷模”杜富国寄语采访团成员,深入挖掘革命前辈的感人故事,弘扬长征精神,激励广大青年朋友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一个月来,记者团追随红军长征步伐,赴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采访报道,目前行进到了贵州遵义。

  •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接着,张闻天逻辑严谨、系统全面地作了批评博古、李德错误路线的报告,为遵义会议彻底否定“左”倾军事错误路线定下了基调。朱德、刘伯承、李富春、聂荣臻等都相继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意见,赞成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等的正确建议,主张由毛泽东指挥红军。

  • 历史在这里转折:探访遵义会议会址

    映入眼帘的是门楼上悬挂着的“遵义会议会址”六个金色刻字,这是中国诸多革命旧址中罕见的毛泽东亲笔手书。如今,以遵义会议会址为中心,分布着遵义会议陈列馆、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苏维埃国家银行旧址、遵义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等纪念场馆和革命旧址,连接着“红军街”。

  •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召开遵义会议 实现伟大转折

    来看“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记者再走长征路”系列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长征路万里行”移动直播报道团队,昨天从贵州瓮安来到遵义。遵义是贵州第二大名城,是黔北各种土产的集散地,商贸市场十分繁华,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所经过的第一座较大的城市。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