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过卢氏县铁索关,沿着当年红二十五军入陕后的道路,8月14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报道组驱车一个半小时,行驶32公里的山路,来到了陕西省丹凤县庾岭镇。在这里探寻红色足迹,追忆峥嵘岁月。这也是半个月来,河南广电全媒体报道团首次出省。
秦岭深处的红色记忆
“天上升起大明星,东边来了徐海东。徐海东,真英雄,率领红军闹长征……”在秦岭深处的陕西丹凤县庾家河畔,至今还流传着这首与红二十五军长征有关的歌谣。当年红军战斗过的庾家河小镇,后来更名为庾岭镇。
1934年12月10日,从独树镇浴血突出重围的红二十五军,在庾家河镇春茂永药铺召开中共鄂豫皖省委第18次常委会,会议决定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改中共鄂豫皖省委为中共鄂豫陕省委。同日,发生了关系红二十五军生死存亡的庾家河战斗。
血色染红了脚下的土地,也留下了一段红色的记忆。“春茂永药铺”掌柜杨春荣让妻儿照顾伤员,自己则背着药箱,去为其他红军战士治病。一旦有国民党军来查,杨春荣就把红军藏起来,受伤最严重的战士在他们家住了将近2年,杨春荣把他们都认作自己的儿子。
庾家河镇街心拐弯处,当年为红军指战员医治伤痛的春茂永药铺如今依然存在,门口挂着“中共鄂豫皖省委第十八次常委会议遗址”的红色牌匾,屋檐高挑,室内红砖铺地,干爽清静。春茂永药铺掌柜杨春荣之孙杨青山,讲起爷爷和红军的故事,让记者听得几度入神。
在红二十五军长征的队伍中,有7名女战士显得格外惹眼,她们就是红二十五军医院中的周少兰、戴觉敏、曾继兰、曹宗凯、田喜兰、余国清、张秀兰7名护士。战士们亲切地称她们为“七仙女”。
庾家河战斗中,许多指战员身负重伤,7名女战士日夜守护在伤员们身边,精心照料。军政治部考虑军情紧急,怕7名女同志在急行军中掉队出危险,动员她们留在根据地,并给她们每人发了8块大洋。但她们却坚决表示:“部队走到哪里,我们就跟到哪里,我们活着是红军的人,死了是红军的鬼,叫我们离开部队,坚决不走!”
亲临前线指挥的副军长徐海东被一颗子弹穿透左眼底,经过紧急抢救,血总算止住,可他的喉咙被异物堵塞,呼吸困难,生命垂危。危急关头,18岁的周少兰走过来,果断地用嘴将堵在徐海东喉头的血块和浓痰一口口地吮出。徐海东的呼吸变得均匀了,命得救了。
周少兰的这一举动不仅救了徐海东的命,也成就了一段佳话——1935年10月,周少兰在陕北永坪镇嫁给了她精心护理多日的徐海东,并改名周东屏,取“海东屏障”之意。
传承长征故事
如今,小小的春茂永药铺,已经成了红二十五军革命历史展览室,也是当地的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杨家几代人一直精心维护着这里的每一样物品,打扫红军墓碑,传承长征故事。
9月11日上午,河南广播电视台在广播大厦召开“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座谈暨总结表彰会,对在采访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农村频道和表现优异的刘寅等23名记者给予通报表彰。
8月16、17日,“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河南广电全媒体报道团沿着红二十五军当年进发的路线,从陕西丹凤县又回到河南,来到红军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淅川县荆紫关镇。
8月18日,郑阜铁路郑州南至界首南区间正式开始联调联试,综合检测列车、检测确认列车同步上线检测,标志着河南“米”字形高速铁路网“一捺”进入开通运营倒计时。
卢氏,西接陕西,南靠湖北,是豫西地区唯一的老苏区县。近日,河南广播电视台全媒体“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报道组沿着当年红军先辈们的足迹一路向北,来到了这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红色土地。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追寻初心——再走红二十五军长征路” 报道组最近来到了南阳方城县。提起这里,就不能不提起被列为长征著名八大战役之一的——鏖战独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