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社会 > 正文

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成功发射

2019年09月02日23:46  来源:科技日报

5034

          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将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这颗卫星是以重大基础科学前沿所涉及的关键技术验证为任务目标,将对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超高精度控制和测量技术进行在轨试验。卫星有效载荷包括超微形变测量系统、超高精度传感器系统和卫星平台扰动测量系统。卫星在轨验证技术主要有自引力控制、超微结构变形控制、超稳姿态控制、平台扰动加速度补偿等。这些都将为基于超高精密测量物理的空间科学任务和重大基础科学前沿研究,包括空间引力波探测、地球重力场反演、超高精度惯性导航等奠定坚实基础。

          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工程由中科院负责组织实施,其中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负责工程大总体工作,卫星系统由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并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研制,卫星主要用户为中国科学院大学。

          用于此次发射的火箭由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研制生产,是一型主要为低轨小卫星提供发射服务的通用型固体火箭。此次任务是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的第三次飞行任务。

          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是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项一期部署发射了“悟空”“墨子”“慧眼”“实践十号”等科学卫星,取得了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在此基础上,空间科学(二期)先导专项部署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爱因斯坦探针、太阳风—磁层相互作用全景成像卫星(SMILE)等空间科学卫星计划,将在未来3—4年内陆续发射,有望在引力波暴电磁对应体探测、太阳爆发活动、时域天文学、太阳风与磁层相互作用等方面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李大庆)

文章关键词:微重力 全景成像 技术实验卫星 卫星系统 发射服务 卫星平台 磁层 引力波探测 预定轨道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NASA征集“月球厕所”最佳设计 奖金35000美元

    据“The Verge”网站近日消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联合HeroX平台,拿出35000美元的奖金发起一项挑战赛,主旨是为即将开展的重返月球计划中的宇航员们,征集能在月球上使用的“月球厕所”最佳设计,从而为创新的月球系统铺平道路。

  • 外媒质疑NASA太空计划必要性:特殊时期何必"充胖子"

    2017年起,美国联邦政府发起“阿尔忒弥斯计划(Artemis program)”,旨在到2024年让人类重返月球。“Engadget”评论称,就某些层面而言,太空探索活动与其说是“必要的”,不如说是一种“惯性”,甚至有些太空探索项目如同纸上谈兵,“充满了官僚主义”。

  • 中科院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成功发射 将验证系列关键技术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将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首发星——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发射升空。

  • 独家视频 | 一箭双星!快舟一号甲发射成功

    今天早上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顺利将微重力实验卫星、潇湘一号07星两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该火箭第三次执行商业发射任务。

  • 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一箭双星”发射成功

      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和潇湘一号07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8月31日7时4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将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和潇湘一号07卫星发射升空,卫星均进入预定轨道。

  • 面对面 | 从被拒之门外到主动敞开大门,中国空间站向世界开放的幕后故事

    6月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联合对外公布,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中国空间站第一批科学实验项目,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通过联合国进行的大规模国际合作。

  • 首批中国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项目发布

    (记者付毅飞)12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发布首批中国空间站应用国际合作项目。目前核心舱科学实验柜即将完成初样阶段研制,实验舱Ⅰ科学实验柜正在开展初样研制工作,实验舱Ⅱ科学实验柜已全部完成关键技术攻关。

  • 17国9个项目入选中国空间站首批科学实验

    6月12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中)在发布会上介绍情况。去年5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联合发布合作机会公告,邀请世界各国利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实验等合作。

  • 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人类移居月球还有多远?

    地球来客是否适宜月球,主要是看能否适应月球上的辐射、气候、温度、大气和水等自然条件。这只是人类进入月球或其他星球的第一步,辐射、尘埃等也只是其中的危险之一,可能还有更多的危险因素并不知晓。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