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以最高规格的市委全会形式,作出了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总动员。
7月30日,杭州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研究部署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提出要紧紧围绕一体化,始终坚持高质量,充分彰显新魅力,做强做大都市区,服务借力大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
区域间的合作交流从来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沪杭宁、沪杭甬、杭宁合三大板块在杭州形成了空间上交汇,杭州发展“五期叠加”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形成了历史性交汇,这两个交汇为杭州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杭州发出总动员,也是抢抓时间窗口,努力在新一轮区域合作与竞争的赛场上跑出好成绩。
方向和路径
去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5月,中央正式颁布《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这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杭州要坚持全市域全方位推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使杭州成为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为进一步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是这次全会形成的共识。为此,全会也明确了具体的路径。
紧紧围绕一体化
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实质,是打破行政区划分割、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在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杭州将着眼“要素配置、政务服务、标准体系、生态环保”一体化,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打破行政壁垒和制度障碍。其中包括,强化与长三角其他城市规划衔接,加大土地等资源要素跨区域协调力度,参与推进跨区域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共享,参与建立统一的人才一体化评价和互认体系;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专窗”建设,实现长三角区域市场主体事项跨区域“全网办”“一窗办”“限时办”;开展区域标准一体化试点,共同制定电商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合力推进长三角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合作示范区;共同完善长三角环境监测网络,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交易、生态信用奖惩、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等绿色价值实现机制。
始终坚持高质量
杭州将着力促进“空间布局高水平、产业发展高层次、人民生活高品质”,持续做好主城区“东整、南启、西优、北建、中塑”五篇文章;坚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形成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在企业有需求、群众有期盼、社会有共识的高频事项上率先突破,让广大群众和企业得到更多实惠,特别是积极推动杭州市民在兄弟城市享有更多的便捷优质服务,让周边城市居民到杭州也能享受同城待遇,拆掉城市之间“无形的门”。
充分彰显新魅力
杭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创新活力之城和生态文明之都,这是杭州相对于长三角其他城市最明确的城市定位和最明显的特色优势。杭州也将精心守护“中华文明圣地”,充分发挥西湖、大运河和良渚古城遗址三大世界遗产的综合带动效应,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新魅力。全力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加快构建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加快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彰显创新活力之城新魅力。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大花园”,深入推进拥江发展,聚力保障生态屏障,彰显生态文明之都新魅力。
做强做大都市圈
都市圈是城市群的主体和硬核,长三角一体化首先是都市圈的同城化。杭州将强化全市域统筹协调,优化杭州都市区联动互融,深化与衢州、黄山合作交流,在设施全网络、产业全链条、审批全窗口、环保全流域、民生全卡通等方面加快突破,力求率先实现都市圈内人才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便捷流动。
服务借力大上海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上海是当之无愧的龙头。杭州将把服务和支持上海打造全球卓越城市摆在突出位置,坚持借梯登高、借船出海、借力发展,特别要强化创新产业、对外开放、金融科技等方面的服务对接,精准对接上海的发展需求,主动承接上海的辐射效应,取上海之长补杭州之短,使杭州更好利用上海这个平台壮大自己、链接全球,以更优服务实现更好接轨。
深度融入长三角
长三角是一个拥有2.2亿人口、高端资源集聚的大平台。杭州将坚持在深度融入上做文章,加强与长三角城市合作联动,助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协同推进跨区域廊带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共拓发展空间、共享发展红利。
重点攻坚项目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央《规划纲要》是总揽,各省市也有科学系统的“施工图”。
全面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号角已经吹响。撸起袖子加油干,是杭州一贯的作风。此次市委全会,也要求紧紧抓住项目“牛鼻子”,大力实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项目,力争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近期,要实施十个方面重点攻坚项目:
● 持续打造中国数字经济第一城
● 不失时机地实施“新制造业计划”
● 持续实施“城市国际化计划”
● 以“最多跑一次”改革引领营商环境建设
● 探索建立跨区域特色小镇
● 做强做优“城市大脑”品牌
● 共同打造世界文化遗产群落
● 建设美丽中国大花园的示范区
● 持续擦亮“最具幸福感城市”的金字招牌
● 着力打造长三角南翼“人才特区”
在这些重点项目当中,有很多亮点,包括,杭州数字经济近期重点是在5G商用和产业化上实现突破;“新制造计划”将谋划实施规上工业企业、十百千亿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总量、新引进项目投资额“六倍增”计划,同时争取上市工业企业实现新突破,三年内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每年净增规上工业企业300家以上;积极助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等民生领域实现长三角“一证通”;在未来科技城开展试点基础上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加快建设浙江人才大厦,让各类人才到杭州进得来、留得下、干得好。
全会还审议通过《关于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根据目标,到2025年,全市域全方位融入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格局形成,城市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力迈上新台阶。到2035年,成为长三角南翼强劲增长极。(本站编辑 洪晓霞摘编)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这样一句口头禅:园区好则县域强;县域强则百姓富;百姓富则天下安。由此联想到河南,县域面积占全省近九成、常住人口占全省七成以上、经济总量占全省六成以上……县域经济对河南来说,那不是一般地重要。
11月8日,“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在郑州正式发布,根据报告测算,郑州在“国家文化中心”的排名中上升13个位次,跻身国家重要文化中心城市,并进入国家潜在重要综合中心城市。
11月8日,“2020年国家中心城市指数报告”在郑州正式发布,根据报告测算,郑州在“国家文化中心”的排名中上升13个位次,跻身国家重要文化中心城市,并进入国家潜在重要综合中心城市。根据报告,2020年国家综合中心城市为北京,国家重要综合中心城市为上海、广州、深圳,国家潜在重要综合中心城市为武汉、成都、西安、重庆、杭州、南京、天津、郑州。
金秋时节,黄浦江畔迎来科学高峰的攀登者。即将开始的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哈维·阿尔特、安德烈亚·盖兹两位新鲜出炉的2020年诺贝尔奖得主,将领衔论坛参会阵容。
古河道、古村落、古码头、古城墙…… 一条宽阔的河流自南向北蜿蜒而去,这是近日河南省“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一行在大运河滑县段河堤上所看到的风景。大运河滑县段 大运河滑县段是中国大运河永济渠河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河道、古村落、古码头、古城墙…… 一条宽阔的河流自南向北蜿蜒而去,这是近日河南省“行走大运河”网络媒体采访团一行在大运河滑县段河堤上所看到的风景。大运河滑县段 大运河滑县段是中国大运河永济渠河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郑电子信息产业园郑州都市圈一体化加速推进产业新城正在成长为新兴增长极 9月17日,关于郑州都市圈建设的话题,又一度引爆网络。华夏幸福来到河南后,沿循郑州都市圈城市发展主廊道,尤其是交通大动脉、产业带,布局了武陟、新郑、长葛、获嘉、新密、祥符六座产业新城。
编者的话 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抉择。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20个重点方向和支持政策,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9月11日至13日,2020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十届智博会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 在2020世界数字经济大会开幕式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一级巡视员李颖透露了这一令人振奋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