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军装见证:三代军人的青春模样
小镇一如往日般宁静。无论商场、纺织厂还是汽车修理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身着“同款”服装——草黄色、上衣有翻领、前身4个衣兜,戴着圆顶棉帽。
穿着这身“同款”服装的两个人,在照相馆前停下脚步。“走之前拍张合影照吧。”男孩提议。女孩默默点头,白皙的脸庞漾起绯红。
66年时光匆匆,当年的“女孩”如今已是86岁的老人,依旧笔挺的身板散发着军人独有的气质。聊起往事,老人笑容慈祥——她叫李静,是陈萌的姥姥。
此刻,李静戴着花镜翻看一本红色影集。一张张她和丈夫周维华在建设新疆时拍摄的老照片,再一次打开回忆的闸门。老人说:“从相识相恋到结婚,我和他最喜欢穿这身50式军服,它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和青春。”
对于出生在军人家庭的陈萌来说,姥爷姥姥、父亲母亲,长辈们与军装的故事,她从小听到大。
长大后,陈萌时常翻看影集,那些被家人小心珍藏的闪光记忆,深深吸引着她——从黑白照到全彩照,从50式军服到07式军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70年后的今天,一家三代人的青春模样,浓缩在一张张军装照里。
如今,已是第76集团军某旅宣传科干事的陈萌,习惯用手中的相机记录新时代军人的青春与梦想。
在这位女军官眼中,军装是时尚靓丽的,带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这一家人对于军装的情感,历经岁月洗礼不曾褪色,也不会改变。
他和战友最大的愿望,就是穿上全军统一配发的新军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套制式服装诞生于1950年。第二年,19岁的李静参军入伍,穿上50式军服。
那个时候,受服装材料生产能力影响,发放的军服只有概略号型。“穿在身上又肥又大。”李静回忆,女兵夏天还发过裙装,翻领黄上衣、蓝裙子……
穿上这身军装,李静跟随队伍踏上奔赴新疆的征程。她和战友从山东启程,一路走走停停,两个月后到了兰州,又过了一个月抵达新疆。漫长征程中,李静认识了比她早5年入伍的军医周维华。
3个月时间,李静对周维华的了解逐渐加深。来到新疆后,李静到农学院上学,周维华被分配到部队卫生部门。生活在同一个小镇的他们经常见面,两颗心越走越近。
爱情的生长,让那段日子成为李静一生难忘的记忆。
50式军服只能穿两季,新疆部队一般在5月更换夏装,10月更换冬装。在新疆部队服役的大多数时间,李静都是穿着50式冬装度过的。后来周维华被派往兰州执行任务。临别之际,两人穿着这身军装留影。后来,这张身着50式冬装的黑白照片,成为两人共同的幸福见证。
50式冬装没有罩衣,外观上看就是一件棉袄。李静记得,有一次,一位男战友在劳动时不慎跌入水潭,泥水渗进棉花里,拆洗特别费劲。
在她的记忆中,女兵们冬天还会穿个“大毡筒”(一种及膝长靴),由于号码不齐又无法调换,很少有人穿着适体,经常走着走着就摔跤。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随着军衔制的出现,55式军服诞生了。
那一年,李静和周维华结婚了。不过李静在1954年部队精简整编时已经转业回到兰州,她始终没能穿上这身人民军队首次实行军衔制、突破单一服饰体系的军服。这也成为李静一生的遗憾。
但和1947年入伍的周维华相比,李静还算是幸运的。那时,50式军服还没有下发部队,人民军队还没有统一的军服。
入伍之初,周维华和战友最大的愿望,就是穿上全军统一配发的新军装。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个愿望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军队人员基数大,配发统一军装,对服装材料、生产保障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
考虑到生产统一军服的实际困难,周恩来总理曾作出指示:部队帽子要统一式样。就这样,大名鼎鼎的“解放帽”诞生了。新一代军帽外观上为“圆形短檐帽”,材料为“棉平布”,佩戴“八一”红五星金属帽徽。
1949年,军委相关部门研究对军服的标准式样进行统一。然而受条件所限,即便紧急赶制军装,开国大典上的受阅部队也没能等来“统一军服”——那一年,受阅陆军部队头戴钢盔、身着黄绿色深浅不一的军装……
李静并没有见过周维华穿50式军装前的模样。往后的岁月,每当她看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影视作品,她便会想,周维华那时应该和视频中的官兵一样吧——戴着“解放帽”,“八一”五角星帽徽闪闪发光。
结婚那天,他们特意穿上军装拍照
军服的更新换代从未止步。
从陈萌的姥姥脱下军装到她的妈妈穿上军装,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已从“55式”变为“65式”。
1965年军衔制废除后,65式军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65式军服配发部队20年,穿过这身军装的军人,对其都有深深情感和满满回忆。
1979年11月,陈萌的妈妈周敏到了部队,她穿的就是65式军服。
周敏对这身军装的第一印象就是“一身绿,三点红”——帽徽为全红的五角星,衣领处佩戴两个红色领章。
“红色领章是缝上去的,洗涤时候容易掉色,每次换洗都要拆领章,再用热水缸熨平。等衣服晒干了,再缝上去。”陈萌的父亲陈海辉回忆,当年每个军人都会准备一个针线包,包里珍藏一根红线,专门缀订红领章。
65式军服整体呈“草绿色”,也被称为“国防绿”。
陈海辉格外珍视这身军装,时常穿上军装留影,寄给远方的家人。“穿军装在当年代表着一种时尚、一种荣誉。当年这身军装设计新颖,战友们穿上一个比一个精神!”陈海辉笑着说。
“65式军裤比较肥大。”周敏笑着回忆,女兵们为了穿着好看,有时会偷偷把裤腿改小几寸。
在65式军服问世的20年间,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对外交往更加频繁。品种单一、没有设计军衔标识的65式军服,开始退出历史舞台。
新一代军服出现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场上。当年,受阅部队提前换上85式军服,这也是85式军服的首次亮相。
当时,陈海辉和战友们别提多向往新式军装了。在大家心里,能看一眼新军装也是幸福的。
为了收看盛大阅兵仪式,陈海辉和战友们一起凑钱,委托连长家人从附近镇上买来一台电视机……
也是在那一年,在医院工作的周敏,认识了在医院对面团部服役的宣传干事陈海辉,两人很快相知相恋。
1985年,部队开始换发85式军服,周敏对那身冬装的小立领印象深刻:“大家会在立领内缝一条白领衬,看上去别提多精神了。”
1988年,87式军服配发部队。
这是军服史上的一个转折点——87式军服设计多个款式,可较好满足执行多样化任务的穿着需求。干部春秋常服小翻领、系领带……
周敏至今记得1987年新军装下发时,刚好休假的她跟着姥姥一同回山东老家探亲。身着军装的她,让乡亲们投来羡慕的眼光……
87式换装前一年,周敏和陈海辉登记结婚了。他们特意穿上新军装拍摄结婚照……照片中的他们,笑得很甜。
在她心里,穿上军装是家风的传承
70年,三代人,初心从未改变。
姥姥李静从小在部队长大,妈妈周敏也选择军营……到了陈萌这一代,在她心里,穿上军装是家风的传承。
2007年,人民军队换发新一代军装。这一年,陈萌考上军校,在她印象里,07式军装的夏裙亮眼而特别。这一身她穿了12年的军装,给陈萌留下许多青春记忆。
2015年,第76集团军某连连长吴建在高原伞降训练时突发特情,英勇牺牲。那一年,部队邀请吴建的家人来连队看看,作为营区里唯一一名女干部,陈萌负责陪同安抚吴建的亲属。
从此,吴建的父亲母亲把她当作亲人一样看待。每隔一两年,陈萌都会穿着军装去吴建家中看望两位老人。在老人家中,她总能看到桌上摆着吴建的军装照。
上次到老人家还是在去年夏天,那天,吴建的母亲拉住陈萌的手,和她坐在床上说话。老人把陈萌军装上的“配饰”看了又看——姓名牌、资历章、肩章上的军衔……老人含着眼泪说:“你穿这身军装真精神、真亲切,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儿子。”
2018年5月,新修订的内务条令将“军人非因公外出应当着便服”的规定,修改为“军人非因公外出可以着军服,也可以着便服”。
至此,军人身着军装外出又成为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中国军人的军装形象深入人心,军装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功能性、美观性,更利于野外驻训和实战演练。
今天列装全军的07式军服拥有较多品种。与87式军服相比,07式军服首次引入单兵军服设计理念,让军队军服迎来历史性跨越。
明天,军装的故事一定更精彩
这是贺兰山下一条不起眼的小路——路面坑洼不平,道路两旁的路灯间隔很远,平时很难看到车辆途经此地。
深夜,道路两侧,刚刚结束“魔鬼周”训练的战士正在休息。作为旅机关宣传干事的陈萌,将镜头对准这些熟悉的面孔。为了不影响战友休息,她关闭了相机闪光灯,调高感光度、调慢快门、增大光圈。
皓月当空,陈萌和镜头中的演训官兵一样都穿着07式丛林迷彩服。这身衣服,是陈萌最喜欢也是穿得最多、最久的。
如今,像陈萌一样的年轻军人,对未来军装“走向”格外关注。训练之余的休息时间,关于军装的话题自然少不了。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备受瞩目。第一时间收看了关于阅兵的各种新闻,陈萌和战友们对阅兵场上首次亮相的几款新式军服,印象格外深刻。
那天,不知谁聊起这个话题,大家瞬间打开了话匣子。
下士周俭眼睛一亮,兴奋地说:“阅兵场上的新式军服帅呆了!穿上这身参加野外驻训,肯定浑身都是劲儿!”一旁的中士姚强接过话茬:“军服上的迷彩色块是渐变色,受阅官兵看起来一个比一个精神。”
有褒奖,亦有期待。19岁的上等兵李健快人快语——“未来军装不是‘花架子’,应该实用耐穿好穿,关键还需具有实战功能性。军人生来为战胜,能为战斗力服务的军服,才是我们期盼的。”
明天的军服什么样?陈萌亦有属于自己的畅想。
“期待新式军服,尽快走进普通军人训练生活。”陈萌笑着说,那应该是一款符合国际审美标准、具有更多实战功能的军服……
梦想照进现实,明天并不遥远。适应战场需求,是新时代军服发展的“关键词”。
从统一军服到军衔制恢复,再到军服系列化、体系化,陈萌一家三代人见证了70年军服发展沧桑变迁。陈萌有个打算:等到将来新一代军服列装部队时,她一定会穿上那身新军装留个影,让这个家庭关于军装的故事延续下去……
退役战士李高伟走出营门 发现自己的妻儿 已经守候在大门外 带着你的丈母娘来接你了。感谢祖国给我培养了 感谢祖国把你‘归还’给 从军16年
军装,是供军人穿着的制式服装,是军人身份的重要标志,是部 队形象的重要体现。此时适逢列宁逝世5周年,为缅怀列宁的丰功伟绩,红四军前委决定将这批军装的红领章上都缀上黑边,以表纪念。
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人获贡献奖、1人获创新奖、1个单位获组织创新奖 《关于在退伍军人中培塑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推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实施方案》来源:解放军报微信公号(参考资料:新华社、《中国民兵》等)
无数志愿军将士血洒战场、埋骨异国,用鲜血与生命践行了保家卫国的铮铮誓言,定格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一支军队能够赢得敌军司令官的高度赞扬,不能不说志愿军深入骨髓的血性战斗意志世所罕见、令人钦佩。
都在无声解答着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的 历史节点上 请跟随长安君的脚步 再次去感受 志愿军的队伍蜿蜒至对岸 前面是侵略者的飞机大炮 背后是我们的家乡和亲人 ……
1950年11月,她作为一名医疗员入朝参战 她回忆,战友受伤后从不叫疼 去年,她回到朝鲜 1950年11月 余帼华作为一名医疗员 随人民志愿军第20军入朝 我们大家都准备死的。”
为了在11月大选前加紧炮制“外交成就”,美国白宫高级顾问库什纳日前率美国和以色列联合代表团飞赴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与阿方商讨阿以关系正常化协议的细节问题。魏东旭分析指出,美国在全球充当“军火贩子”不仅赚取了高额利润,还借机提升了美国在各个冲突地区的霸权形象。
余海洋 摄 九月将至,又有一批老兵们到达了军旅生涯的终点站。他们即将脱下军装,告别军旅,向自己崭新的人生启程。近日,武警广西总队贵港支队的退伍老兵们,通过航拍的方式和战友们合影留念,纪念美好的军旅时光。
20余名退役军人递交抗洪抢险请战书 这群人已经是“熟面孔”了 “2017年防汛的时候,我们就曾并肩作战。投入第一线的工作之中。只要您给我一件救生衣就行了。希望能得到您的批准。能够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是在战“疫”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