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汉语桥”全球复赛和总决赛首次落地河南,105个国家和地区师生将齐聚郑州)
记者从今天上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孔子学院总部、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复赛决赛将于2019年10月18日至11月2日在北京、河南分阶段举行,届时将有近300名来自全球五大洲105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学生、教师以及文化教育领域的工作者在北京、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古都城市参与一系列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活动。
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赵国成、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尹洪斌、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晓红出席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赵国成宣布赛事正式落地河南。刁玉华、孙晓红分别介绍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取得的成绩以及本届赛事活动的亮点。
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以“携手汉语,筑梦未来”为主题,比赛预选赛已于2019年3月至9月在全球121个赛区相继举行,最终有超过120名选手成功晋级,他们将于本月汇聚河南郑州,参加由河南省教育厅、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复赛、决赛。
今年是“汉语桥”全球复赛和总决赛首次落地河南,以汉语为桥,邀五洲宾朋,览天地之中,讲黄河故事,探文明之源,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以“黄河文明”、“现代发展”两大核心元素为文化脉络,与来自五大洲的宾朋一起“携手汉语,筑梦未来”。
本届赛事是历年来参赛国家最多的一届,活动亮点多
“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是由孔子学院总部主办的大型国际汉语比赛项目,包括“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三项比赛。自2002年举办至今,“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已吸引150多个国家的140多万名青少年参加,被誉为汉语“奥林匹克”,已成为中外人文交流领域的知名品牌活动,连接世界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其中大学生比赛已举办十八届,中学生比赛已举办十一届。
“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选手都是15至20岁、非中国国籍、母语非汉语的中学生,从2008年“学会中国话,朋友遍天下”到今年“携手汉语,筑梦未来”,十二年间,不同的赛事主题彰显出了不同时期的关注焦点。
本届赛事是历年来参赛国家最多的一届,参赛的各国选手将达到126人,年龄为15岁至20岁、在外国出生并成长、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在校中学生。
此次比赛将通过主题演讲、才艺展示、知识问答等不同形式进行层层选拔,重点考核选手的汉语言文化综合学习和实际运用能力。比赛将决出总冠军1名、洲冠军5名、一等奖5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15名,此外还有单项奖5名。
据悉,参赛人员将于10月21日抵达郑州,展开过桥赛、晋级赛,总决赛、闭幕式及颁奖典礼将于11月1日举办。
为了更极致地激发选手实力、更有力地塑造选手形象,增强总决赛的现场效果,吸引更多人参与到“汉语桥”中文大赛中来,本届赛事在赛制设置上更加丰富多彩,在总决赛中首次设置守擂团,引入对抗更激烈的少数对抗多数的“击败体”赛制,更具趣味性、竞争性,比赛将更加扣人心弦,是智慧的碰撞,文化的交融,友谊的交流。
在赛事形式上,更加多元化,本次比赛不拘泥于演播室,除常规的视频出题外,选手们还将来到天地之中、中岳嵩山脚下,在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开启一场包含传道授业、课后作业、毕业考试为一体、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中原第一课”。
“汉语桥”将成为讲好黄河故事、传播中原文化的有效载体
今年是“汉语桥”首次将全球复赛和总决赛落地河南,黄河奔流千年而不息,孕育着华夏民族的信仰,也蕴藏着大禹治水、愚公移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广泛流传的文化历史传说,以及红旗渠、焦裕禄等新时期中国人民的奋斗故事。本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在题目设计、赛程安排、文化体验活动等均着重体现“黄河文明”和“现代化发展”两大核心元素,赛事内容贴近新时代,除了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外,还将着力展现今日中国在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下,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呈现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与世界各国不断交流,不断开放,不断蜕变的中国新时代文化。展示全世界友人对丰厚又独具魅力的汉语文化的关注与喜爱,是呈现河南深厚中原文化底蕴、讲好励志“黄河故事”的重要载体。
依托中原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体验活动将以汉字之源、礼仪之源、姓氏之源、功夫之源、科技之源、戏曲之源等为主题逐一展开,呈现“华夏文明之源,黄河文化之魂”的韵味与魅力。除了16天赛事及文化体验活动之外,还将策划举办“汉语桥志愿者海选”“我为汉语桥出道题”等系列活动。
活动将全程录制,并通过河南卫视等卫星频道全球播出,传播预计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还充分利用新时代融媒平台广泛传播此次赛事,并在海外主流媒体平台,对赛事进行宣传。
据省教育厅副厅长刁玉华介绍,近年来,为推广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经孔子学院总部批准,我省先后在美国、印度、坦桑尼亚、刚果(布)、格鲁吉亚等国家举办海外孔子学院(课堂)11所,下设教学点达到47个,建立武术俱乐部32个,武术中心1个,为推动中原文化走出去、提升河南省文化软实力、提高河南省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打造海外教育文化综合交流平台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孔子学院总部批准,我省设立了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少林武术基地和三个国家级中小学汉语国际推广基地。结合我省武术文化、汉字文化、戏曲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参考国家级汉语国际推广基地模式,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院校培育和建设了17个省级特色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不断创新、打造汉语国际推广的新途径。我省通过实施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建设、特色人才培养等措施,打造了一批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汉语国际推广项目品牌,如“武林汉韵”、“中华雅乐”、“舞龙舞狮”、“汉语桥-中美校长论坛”、海外中医武术中心等,其中,我省重点打造的中外人文交流品牌“武林汉韵”巡演项目,先后赴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西班牙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20余场,观众人数超过15万;培养培育了一批既了解中原文化,具有中华才艺、少林武术和陈氏太极拳基本素养,又掌握汉语教学技能的复合型汉语国际推广人才,为海外孔子学院(课堂)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据了解,目前,我省有3000余人汉语教师和志愿者被孔子学院总部选派,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任教。他们既是汉语国际推广的教师,也是传播中原文化的使者。本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在郑州举办,将促进我省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使河南的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外人文交流活动蓬勃开展,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能力显著提升。
让郑州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范儿越来越浓
此次承办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加强了郑州与世界各国在教育文化等领域的人文交流,让我们的“国际朋友圈”越来越大,世界文明加强交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
近年来,不靠边、不沿海、不临江、身处内陆的郑州,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扎实推进,抓住一系列国家政策利好,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由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通过不断打破“走出去”的地缘短板,积极建设四条“丝路”,借助公路港、铁路港、航空港、信息港的“四港联动”,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这些都为“汉语桥”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有力的硬件支撑。对于正全力建设国际中心城市、打造中原对外开放新高地的郑州来说,积极举办“汉语桥”这样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将给经济建设、教育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带来新的机遇。(郑州晚报记者 苏瑜)
通讯:阿根廷“网红”功必扬的中国缘 在功必扬看来,中国普通民众对于阿根廷的认识仅停留在足球、探戈、红酒、牛肉等方面,除此之外对阿根廷文化还知之甚少。
日前,第十三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德国区决赛以线上形式进行。”
通讯:“勇敢无私的中国医生是真正的英雄”——记为中国专家组当翻译的秘鲁姑娘爱丽丝 ” 中国医疗专家组6月8日已离开秘鲁回国,但爱丽丝至今无法忘怀与中国专家一起工作的日日夜夜。
以汉语为桥,邀五洲宾朋,览天地之中,讲黄河故事。最终,来自欧洲的郑彦柯获得总冠军,来自非洲的娜琪夺得最佳口才奖,来自大洋洲的罗黛儿夺得最佳风采奖,来自欧洲的安名夺得最佳创意奖,来自欧洲的马宏博夺得最佳表演奖,来自亚洲的李裕真夺得最佳人气奖。
在奥林匹克公园和长城,现代科技和古老文化激情碰撞,闪耀出炫目的火花,照亮每一位少年的中国梦。“携手汉语,筑梦未来”,谈及学习汉语,几乎每一个选手都有自己的故事,他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了中国,了解了中国文化。
郑报全媒体记者 苏瑜/文 周甬 廖谦 丁友明/图在安阳参观中国文字博物馆 汉字神奇无比,每一个字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汉字一脉相承,浓缩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
今晚,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在河南广播电视台1500平米演播大厅举行。“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第一次落户河南,共有来自五大洲105个国家、124位选手来华参赛,本届比赛也是“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参赛国家最多的一届。
11月1日20时,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将在河南广播电视台1500平米演播厅举行。届时五大洲冠军将同台竞秀,各展其才,角逐最后的总冠军。五大高手强强对决,总冠军究竟花落谁家?让我们拭目以待!
10月30日,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选手们在郑州继续延续着自己的游学之旅,他们在园博园里感受中国园林之美,在三全食品品尝特色速冻产品,又在千玺广场大厦和如意湖畔品味城市日与夜不同的美。
10月28日,第十二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选手的游学之旅,先后抵达中铁装备和郑州西亚斯学院,感受大国崛起的中国制造,零距离接触茶艺、书法、舞龙舞狮、腰鼓等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