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习近平对脱贫攻坚工作再作重要指示:各地区各部门务必咬定目标、一鼓作气,坚决攻克深度贫困堡。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越是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松懈,越要有攻城拔寨、越沟迈壑的勇毅和笃行。如何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破除精准扶贫工作的难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此,人民论坛特别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章文光进行对精准扶贫十大核心问题进行深度解析。思响哥推荐阅读。
1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有效衔接?
从任务逻辑上看,精准扶贫是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是深化和保障。精准脱贫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前提,乡村振兴又是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脱贫质量的有效手段。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从顶层设计角度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意在促进农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精准扶贫从致贫的因素出发,针对不同原因,采取不同的扶贫措施,帮助每一个贫困户脱贫,侧重于微观政策。
2精准扶贫面临哪些执行困境?
当前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容易出现“一刀切”现象、“扭曲”问题、“府际关系”问题、“信贷坏账”风险等,这主要是由于执行主体的有限理性、执行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执行环节的监管低效以及执行保障的配套缺乏所造成的。对此,只有完善中央与地方的衔接机制,推进培训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强化保障机制,才能有效提升政策执行效果。
3精准扶贫政策的“外部性”
政策间外部性是指同域政策间的冲突或协同,产生正向协同效应的称为正外部性,产生负向冲突效应的称为负外部性。精准扶贫政策间外部性主要是指扶贫领域内各种政策之间的相互影响,在现实中经常表现为政策顶层设计与实际执行效果的协同或冲突。
精准扶贫政策密切干群关系,驻村工作队创新基层治理机制,易地扶贫搬迁推进城镇化进程,生态补偿扶贫保护绿水青山……这些政策措施不仅改善了贫困地区农民的生产条件以及生活状况,而且带来了正向协同效应,属于典型的精准扶贫政策间正外部性。
4精准扶贫过程中的政策协同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是实现脱贫目标的重要途径,但部分地方政府由于担心被生态环境指标“一票否决”,采取了“一刀切”式的方法,把区域内导致污染的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全部关停,而达标的建筑材料生产企业又未能及时引进,使得危房改造、易地搬迁、基础设施建设等所需的材料成本大幅上升,仅依靠生态补偿的转移支付无法推进精准扶贫的各项工作。针对这些问题,除了要寻求其他转移支付的途径外(如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更要增强生态产业的发展能力,拓宽生态产业的发展思路。这就要求地方政府要创新方式方法,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政策协同路径。
5基于致贫原因的精准帮扶
总体来看,可以从国家、地区、个人三个层面着手,探索致贫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帮扶措施。国家层面上,基本医疗保障体系、教育公平制度、就业与再就业引导机制的不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养老保险等覆盖面不全,是致贫的主要原因。地区层面上,市场建设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自然资源缺乏以及资源开发不足,是致贫的深层次原因。个人层面上,贫困户脱贫能力和脱贫意识不强,是致贫的内在原因。基于此,可以从产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综合保障、社会帮扶等方面着手,为精准扶贫提供思路。
6“五个一批”助力脱贫攻坚
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首先要引进优秀人才,解决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短缺问题。可以通过提供土地、资金以及劳动力等方式,引导优秀人才立足当地资源创新创业。其次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贫困地区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低,利润率不高,贫困户增收效果不显著。对此,应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加工业以及服务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收益最大化。最后要增强市场敏感度,避免产品同质化。贫困地区发展产业多以政府为主导,输出的产品容易出现同质化问题。而市场价格多受供需关系影响,当供大于求时会导致产品积压,降低贫困户收入。对此,应尊重市场规律,根据供需关系选择适合生产的产品。
7决胜脱贫攻坚背景下的“六个精准”实践分析
当前阶段的项目安排要更加注重帮扶措施的有效性。要加强产业项目的调研论证,不能让“病急乱投医”的项目盲目上马以及“想当然”的项目随意上马,要着力破解项目造血功能不足、同质化严重、商品化程度不高等现实困境,带动贫困群众走上经济内生增长、自主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此外,实现项目科学安排和效果提升,要处理好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关系;要注重项目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发展产权明晰、分配合理的农村产业;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同时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治保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8用好脱贫户分类监测巩固脱贫成效
脱贫户分类监测要实现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贫困村和所在县乡当前的工作重点就是脱贫攻坚,要保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这要求脱贫户分类监测既要着力于眼前脱贫攻坚的成效巩固,也要考虑到未来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实现,从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和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长远角度出发,审慎调查研究并及时制定出台相关政策。
9建立返贫风险预警机制化解返贫风险
扶贫部门要加强与各行业部门的互联互通,探索建立返贫风险预警机制。一是关注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重大疾病而产生返贫风险的脱贫户,特别是处于慢性病高发区域、自然灾害多发区域的脱贫户。二是关注脱贫户的产业发展情况,从生产、管理和销售三个环节设立监测指标,对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的脱贫户进行重点关注。三是关注脱贫户的就业情况,特别是从事高危行业、家中劳动力有限的脱贫户。四是关注脱贫户的自身发展动力,尤其要关注收入略高于达标线的脱贫户的内生动力,杜绝“越帮越懒”现象产生。五是关注兜底保障政策不持续带来的风险,重点关注转移性收入占比较高的脱贫户。
10群众认可度是精准扶贫的“试金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群众认可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导向,也是精准施策的实践原则。脱贫成效如何,群众是最终评判者。作为第三方评估贫困县退出重要指标的群众认可度,是决定精准扶贫成效的“试金石”。
作者:颜晓峰(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一项决定性成就。
2.网友反映:国棉三厂建设路口进厂区家属院路灯已经半年不亮了,反映多次,至今未亮。留言要求:主要反馈暖气不热问题;提交问题时请注明小区名称、详细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不受理与暖气不热问题无关的诉求。
关注民生,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生建设,向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生不断改善。
包括加快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促进保障待遇公平,完善综合型社会救助制度,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等。需要指出的是,伴随着全体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普遍提升,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个体的收入与生活质量仍会存在一定差距。
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取得历史性成就 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
全国广大教师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点亮万千乡村孩子的人生梦想,展现了当代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 今年9月,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同时提出殷切的希望。
“小时候在农村上学,学校是木板房,坐的是长条凳,一位老师要带几个班。”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七星关区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位置,全面深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子女教育内涵发展,拔除穷根。
“一个都不少”的,绝不仅仅是凉山,截至2020年9月15日,全国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60万人降至241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清零。5年来,42.8万名“特岗计划”教师为乡村教育注入新鲜力量,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中西部8万多所乡村学校约130万名教师,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改善。
(记者 张蔚然 张素)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13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次审议。统筹考虑刑法修改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改相关问题,草案二审稿将收容教养修改为专门矫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