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百姓获得感】
光明日报记者 万玛加
“在过去几年,黄河源的湖泊数量增加到5050个,曾有‘千湖之县’之称的玛多县又开始呈现出湖泊星罗棋布、波光粼粼的千湖美景。”青海省省长刘宁介绍,自2016年开始在青海启动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建设已取得积极成效。
三江源国家公园由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组成,总面积12.31万平方公里。今年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对于三江源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三年来,青海省将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天字第一号’工程,全力打造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新模式。”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局长赫万成说。
改革创新,理顺管理机制
“三江源国家公园在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了突破。”赫万成介绍,三年来,青海省理顺自然资源所有权和行政管理权的关系,组建五级综合管理实体,对3个园区所涉4县进行大部门制改革,整合林业、环保、水利等部门机关职能,实行集中统一综合执法。按照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要求,对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内的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遗产地等各类保护地进行功能重组、优化组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新的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运行,全面改变了过去‘九龙治水’局面,杜绝了横向部门利益揪扯,能更好地实现国家公园的集中统一高效保护管理和执法。”赫万成说,这些改革措施让原先交叉重叠、多头管理、碎片化的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格局逐渐打破,代之而起的是科学定位、整体保护、国家主导、共同参与的新模式。这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做了很好铺垫。
全面推进,强化体系建设
按照对国家公园建设“一年夯实基础工作,两年完成试点任务,五年设立国家公园”的部署要求,三年来,青海省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体制试点的“根”与“魂”,先后实施了一系列原创性改革。确立了依法建园、绿色建园、全民建园、科技建园、智慧建园、和谐建园、科学建园、开放建园、文化建园、质量建园的理念,率先构建“1+5”国家公园规划体系,颁布施行《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形成三江源国家公园规划、政策、制度、标准、人力资源、监测评估等15项标准体系,制定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科研科普、访客管理等13个管理办法。走出了一条富有三江源特点、青海特色的国家公园体制探索之路。2017年7月7日,在第41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青海省世界遗产空白。
加强管护,助力精准扶贫
国家公园建设中,青海省准确把握牧民群众脱贫致富与国家公园生态保护的关系,充分调动牧民群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创新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全面实现了园区“一户一岗”,三年间,共有17211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省财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生态管护补助,户均年收入增加21600元。另一方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组织化管护、网格化巡查,组建了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构建了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使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促进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同时,鼓励引导并扶持牧民从事公园生态体验、环境教育服务以及生态保护工程劳务、生态监测等工作,使他们在参与生态保护、公园管理中获得稳定长效收益;鼓励支持牧民以投资入股、合作劳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宾馆、旅行社、牧家乐、民族文化演艺、交通保障、餐饮服务等经营项目,促进增收致富,发展第三产业。
“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党中央交给青海的重要政治任务。2020年正式设园,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来不得半点闪失。”青海省委书记王建军表示,目前,青海省正在借助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强大动力,扎实做好正式设园前的攻坚工作,努力把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公园品牌,留予子孙后代的一方“净土”。
《光明日报》( 2019年10月25日 04版)
走进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一排排民族风格的民居别具特色。村民们身着盛装,献上洁白的哈达、切玛、青稞酒,表达对总书记最隆重最热烈的欢迎。习近平走进长江源村87号,村民申格的家。
构建以生态环境整体质量提升为统摄目标的跨部门跨行业和面向大流域区域的协同联动(一体化)的行政监管治理体系。展望我国“十四五”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最为重要的是切实贯彻落实好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充分发挥“十四五”规划目标的统领作用。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查理镇噶丹村,生态管护员才让卓玛在村子周边的草原上捡垃圾(8月19日摄)。在地广人稀的三江源地区,生态管护员“点成线、网成面”,在生态管护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更以理念和行动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推动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2013年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国际场合阐释“两山”理念,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娘本:我叫娘本,我是青海省同仁市隆务镇热贡地区的一个唐卡绘画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 娘本:唐卡艺术传到我们热贡地区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代代在传承。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塔拉滩光伏电站(8月17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查理镇噶丹村,生态管护员索南吉(右)与才让多杰在村子周边的草原上捡垃圾(8月19日摄)。
这是8月29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白扎乡白扎林场拍摄到的中华鬣羚。中华鬣羚现身青海玉树 这是8月29日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白扎乡白扎林场拍摄到的中华鬣羚。
透过“生态之窗”透视青海高质量发展成色,青海人无不为此时涌动在青海大地上的绿色“春潮”而欢呼鼓舞。在此基础上,我省正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今年全省试点面积扩大到20万公顷,目前试点面积已播种各类作物5.2万公顷以上。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当前,各地广大干部群众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奋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 翠竹绿林连绵,溪水潺潺流淌。“习近平总书记对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关系的认识非常深刻,这源自于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期实践与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