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我国自主研制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预计明年投入运行实验 将为“人造太阳”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2019年12月01日16:35  来源:央广网

5034

  央广网北京12月1日消息(记者 张棉棉 刘飞 郭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中,为了把地球推离太阳系,人类建造了上万座高耸入云的重元素聚变发动机。太阳的能量来源就是其内部的热核聚变。

  目前,人类利用核聚变的最典型例子就是氢弹。但氢弹的能量是短时间爆炸性释放,只能作为武器使用,无法作为一个稳定而强大的能量来源。让聚变能量平稳、可控地输出,是全球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目标。

  其中,“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项目,可谓是这方面研究的皇冠上的宝石,它也被称为“人造太阳”。最新的进展是,目前,作为国际“人造太阳”项目的关键一环,中国的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建设顺利,预计2020年投入运行实验。“人造太阳”正式运行后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人类距离完全拥有“人造太阳”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这是来自儿歌《种太阳》的歌词。如今,我国的核工业科学家们正在实现歌词中的梦想,因为他们几十年不懈研发,真的在为人类造一个“人造太阳”。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院长段旭如说,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建设进展顺利,明年将投入实验运行,这将为人类制造“人造太阳”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段旭如介绍:“我们启动了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的建设,主要目的是加大它的规模,增强它的能力,让它可以达到上亿度的离子温度;另外其参数将极大提高,这样才能开展一些跟我们参与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相关的一些物理和科学问题,包括技术问题的研究,为我们参加ITER计划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这个新装置现在进展比较顺利,我们预计在2020年建成,开始实验。”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英文简称ITER,由于其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相同,因此也被称为“人造太阳”。它是由中、美、俄、欧盟、日、韩、印度七方共同建造可实现大规模聚变反应的实验堆,从而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问题。段旭如称,每个参与方承担整个工程中的一部分工作,我国的贡献份额约占整个ITER的10%。“这个10%主要部分是实物贡献,也就是说,ITER是一个聚变实验堆,由很多部件构成,中方承担了其中部分部件的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最后在中国做好以后,运到现在的ITER总部法国去。”段旭如说。

  中国环流器二号A装置正是对中国承担的ITER部件研制任务的技术支持。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负责人许敏介绍,中国环流器二号A其实相当于一个未来的核聚变反应堆雏形,科学家们想到用磁场把这些高温燃料束缚起来,让它们乖乖地在一个环形的空间里飞行,不和真空室接触。“做法就是产生微波和电子回旋的波,然后通过传输线,最后注入到真空室里去,等离子体吸收这些微波以后,它的温度自然就会升上来。从原理上讲,跟微波炉非常像,但它的功率要大得多。”许敏说。

  早在2002年,我国已完成中国环流器二号A的建造,如今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又有哪些不同呢?段旭如解释说,环流器二号M将在等离子体电流以及温度等方面达到更为惊人的参数。“它的离子温度可以突破1亿度以上,达到1.5亿度,其它的参数也高,比如建成以后,它的电流将达到3兆安培,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现在国内最大的装置,它的电流也只能到1兆安倍,所以它的能力将会极大地提升,可以为今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也就是ITER计划提供技术支撑。”

  事实上,在整个ITER计划中,有多个国家在研制这样的耐高温材料,这些材料处于聚变反应堆最核心位置,直接面对高温聚变燃料,因而被称为反应堆的“第一壁”。第一壁要承受每平米4.7兆瓦的热量,可以瞬间将一公斤的钢铁融化。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ITER屏蔽包层项目负责人谌继明说,装置内部可以达到上亿度的高温,采用不锈钢、铜合金与金属铍的真空注压,筑起一道“防火墙”。“实际上ITER的专家心里也没底,到底这个能不能耐得住4.7兆瓦每平方米的热度。通过我们自主研发的部件,我们成了世界上第一家通过高热负荷实验认证的单位,我们率先拿到了生产许可证。”谌继明介绍。

  应该说,“人造太阳”上应用的很多中国技术都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谌继明表示,我们实现了从落后到齐步进而部分技术领跑的转变。“在参加ITER之初,我们比国外落后20年;到2010年左右,我们追赶上了,和他们齐头并进;到现在,我们率先通过了国际认证。事实证明,我们确实在某些方面已经开始领跑。”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又要问了,我们为什么非要建设“人造太阳”呢?都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是地球上万物生长的一切来源,它正是利用核聚变反应,不断向地球输送能源。中科院等离子体所常务副所长宋云涛表示,这颗“太阳”如果建设成功,可能会一劳永逸地解决地球能源短缺的问题。“如果我们成功了,可以让一升海水去发生核聚变,能够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升汽油的能量。如果能够建成未来的聚变电站,那么可以为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我们利用核聚变做出的“人造太阳”又有哪些优势?中核集团董事长余剑锋解释称,我们常用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储量有限,且污染环境,核聚变能量源氘气来自海水,可以源源不断地供应。他介绍:“氘气在海水里面是很多的,大概有45万亿吨,就是说一升海水就相当于300升的汽油,能量是巨大的,核聚变能没有放射性的废物,所以这是一个跨时代、世界级的项目,也会改变人类的生活。”

  今天,“中国环流器二号M”的顺利建设让我们对未来又多了几分期待。段旭如说,希望在二十一世纪中叶,聚变工程实验堆实验成功,建设聚变商业示范堆,完成人类终极能源梦想——“人造太阳”。他表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还有很多挑战没有解决,靠一个国家的实力来攻克,现在还有难度。也是希望集中全世界的科技力量,来共同攻克难题,所以2006年签署了ITER执行协议,我们在2025年将在法国南部建成ITER(人造太阳)第一个国际上的核聚变反应堆,达到这个目标以后,我们将会建示范堆,示范堆以后商用。”

文章关键词:人造太阳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 ITER计划 氘气 高热负荷 太阳 环流器 化石能源 第一壁 中核 责编:王为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太阳,为什么还要再造一个?

    近日,我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核聚变实际上是整个宇宙的能源,建造“人造太阳”也是为了通过核聚变反应持续稳定地输出能量,最终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从而造福人类。

  • 核聚变领域获重大突破!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

    这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将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其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2倍以上,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 我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阳”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记者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项目于2009年由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复立项,由中国核工业集团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

  •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淡泊名利敢于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题: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淡泊名利敢于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大家表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不计名利、敢于创造,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 深瞳 | “人造太阳”的中国力量

    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正式启动。ITER官网供图  图为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作为我国核聚变领域第一座大科学工程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为我国核聚变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了人才队伍。

  • 从学习到超越——那些了不起的国产科技

    回望过去,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给予我们以深厚文化底蕴与自信;鸟瞰当下,我国科技又在时代前沿,不断进步。△资料图:“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上的气调保鲜装置(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 2019年期刊引证报告发布!我国创办的这本期刊首次获得影响力因子

    近日,科睿唯安 (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发布了2019年度《期刊引证报告》(简称JCR),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MRE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美国物理联合会出版公司(以下简称AIP)联合出版的期刊。

  • 中国各地复工复产加速展开 劳动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之美

    眼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各地复工复产、复市复业的工作正在加速展开,许多行业、许多项目正在抢时间、赶进度、补损失。在接收火星探测信号的70米天线现场,科研团队正在“五一”假期加紧进行天线吊装后的调试工作,以确保能够准确接收来自4亿公里之外的微弱信号。

  • 为世界经济稳定贡献中国力量

    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中国企业克服重重阻力,一边抓安全一边保工期,赢得当地员工、业主的一致好评。2月初,在中国疫情形势日趋严峻之际,吉布提政府通过招商局集团向国内捐赠一批价值10万美元的口罩、护目镜等防疫物资,对吉方的善举,中国一直铭记在心。

  • “人造太阳”离圆梦又近一步

    就在前不久,中国核工业集团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预计于2020年投入运行。从“出口”上说,可控核聚变的产物为氦和中子,不排放有害气体,也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