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太阳,为什么还要再造一个?

2020年12月07日15:46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5034

  近日,我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2020年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那么,究竟什么是“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实现了哪些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中国之声独家专访了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聚变科学所副所长钟武律。

  为什么我们还需要第二个太阳?

  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的核心温度大概在1500万度—2000万度,而地球上的金属材料在1000度左右就会融化。钟武律介绍,中国的“人造太阳”所要做的,就是在地球上建一个能够承受住1亿度、甚至超过2亿度高温的装置。

  钟武律:太阳到目前为止估计已经燃烧了大约50亿年,太阳为什么能够永不停歇的燃烧呢?是因为它的质量非常大,它靠这种万有引力可以很强有力的把这些聚变材料,也就是它外层的氢元素原子核不断的往太阳芯部挤压,实现一个非常高的温度,非常高的密度,自然而然就发生核聚变反应。”

  钟武律曾做演讲《受控核聚变:用“人造太阳”点亮能源梦想》

  钟所长经常遇到人问他,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太阳,为什么还要再造一个太阳呢?钟所长解释说:“这种装置的原理是和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是类似的,就是核聚变的原理,所以它不是一个新的太阳,而是一个聚变装置,或者我们说它是一个聚变堆,其实我们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利用它来实现核聚变,并且释放能量,用来发电。”

  核聚变实际上是整个宇宙的能源,建造“人造太阳”也是为了通过核聚变反应持续稳定地输出能量,最终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从而造福人类。由于核聚变的原理和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很相似,所以,这些以探索聚变清洁能源为目的的装置被人们称为“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是如何发电的?

  目前,东方超环(EAST)、中国环流器二号A(HL-2A)、M(HL-2M)都属于“人造太阳”实验装置。钟武律介绍,此次建成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是我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他说:“这个装置它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具有先进的偏滤器位形的优势。它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的托克马克装置,它的体积是目前国内现有装置的两倍以上,等离子体的电流的能力可以提高到2.5个兆安培,等离子体离子的温度可以达到1.5亿度的样子,也就是说太阳核心温度的10倍。”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在HL-2M装置建设过程中,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国内多家研制单位,在装置物理与结构设计、特殊材料研制、材料连接与关键部件研发、总装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实现了可拆卸线圈结构,增强了控制运行水平,提升了装置物理实验研究能力;攻克了高镍合金双曲面薄壁件大型真空容器模压成型和焊接变形控制等关键技术;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异形铜合金厚板材制造成型工艺,实现了高强度膨胀螺栓组件的自主国产化;研制成功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首台大型立轴脉冲发电机组。以HL-2M装置建设为牵引,西物院掌握的特种材料、关键设备、极端条件精密制造等关键技术,已形成“同步辐射”效应,在航空、航天、电子等前沿领域实现创新应用。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我们能控制得住“人造太阳”吗?

  核聚变,又称核融合,简单说,就是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重核的过程,它与核裂变原理相反。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如氢弹的爆炸。

  钟武律介绍,想利用核聚变能,就必须要让核聚变变得可控,这就意味着必须要满足三个非常苛刻的条件。“第一个条件它需要的温度特别高,因为只有温度特别高,它这个原子核才会具备足够高的动能,也就是原子核的才会跑得更快。第二个条件等离子体的密度要足够高,高的概念就是原子核之间碰撞发生聚合反应的这种概率要提高。第三个就是要长时间地控制住这些原子核,就是将高温高密度的核反应条件维持足够长的时间,这样才能够使核聚变发生,并且可以持续下去。”

  然而在地球上,没有任何材料可以把1亿度高温的等离子体给直接包裹起来。但是科学家想到了一个办法——用强磁场的方式,把带电粒子约束住。钟所长回到核西物院的时候,正好赶上2A团队重点攻克一项关键技术——实现高约束模式运行。经过1万多次的实验,团队终于在2009年于国内首次实现了高约束模运行。

  “人造太阳”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国核能发展实施“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中,将聚变能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最终一步。

  人类对于清洁能源的期待是没有废气、没有放射性废物排放、资源丰富的一种能源。钟武律介绍,核聚变能恰恰就是这样一种能源。他说:“第一,核聚变的反应燃料,我们说它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其中核聚变反应的燃料氘它是可以从水里面提取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核聚变它的反应是具有固有安全性的,它不存在所谓的不可控,不会存在所谓的爆炸。第三,因为核聚变反应它不会排放废气,不会有温室气体的产生,也不会产生长寿命的放射性产物。所以它是目前人类认识到的最理想的能源。”

  钟所长总喜欢在自己分享研究成果的时候以一首歌来结尾,这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种太阳》,他说,研究核聚变能的这种感觉就像人类第一次看到自己点燃了篝火——发光发亮,充满希望。当下,从国际国内核聚变研究发展的概况和现状来看,业界普遍认为,预计在本世纪中叶能够实现聚变能的商业应用。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

  目前,国家原子能机构正在研究布局一体化核聚变研究创新体系,打造国家级核聚变创新研究平台、国内外专家学者交流平台、青年科学家成长平台,全面促进我国核聚变事业由并跑向领跑迈进。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文章关键词:人造太阳 模压成型 偏滤器 膨胀螺栓 环流器 原子核 等离子体 种太阳 核聚变反应 聚变堆 责编:王慧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核聚变领域获重大突破!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

    这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将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其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2倍以上,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 我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阳”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记者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项目于2009年由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复立项,由中国核工业集团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

  •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淡泊名利敢于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题: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淡泊名利敢于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大家表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不计名利、敢于创造,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 深瞳 | “人造太阳”的中国力量

    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正式启动。ITER官网供图  图为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作为我国核聚变领域第一座大科学工程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为我国核聚变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了人才队伍。

  • 从学习到超越——那些了不起的国产科技

    回望过去,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给予我们以深厚文化底蕴与自信;鸟瞰当下,我国科技又在时代前沿,不断进步。△资料图:“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上的气调保鲜装置(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 2019年期刊引证报告发布!我国创办的这本期刊首次获得影响力因子

    近日,科睿唯安 (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发布了2019年度《期刊引证报告》(简称JCR),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MRE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美国物理联合会出版公司(以下简称AIP)联合出版的期刊。

  • 中国各地复工复产加速展开 劳动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之美

    眼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各地复工复产、复市复业的工作正在加速展开,许多行业、许多项目正在抢时间、赶进度、补损失。在接收火星探测信号的70米天线现场,科研团队正在“五一”假期加紧进行天线吊装后的调试工作,以确保能够准确接收来自4亿公里之外的微弱信号。

  • 为世界经济稳定贡献中国力量

    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中国企业克服重重阻力,一边抓安全一边保工期,赢得当地员工、业主的一致好评。2月初,在中国疫情形势日趋严峻之际,吉布提政府通过招商局集团向国内捐赠一批价值10万美元的口罩、护目镜等防疫物资,对吉方的善举,中国一直铭记在心。

  • “人造太阳”离圆梦又近一步

    就在前不久,中国核工业集团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预计于2020年投入运行。从“出口”上说,可控核聚变的产物为氦和中子,不排放有害气体,也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

  • 这座岛,正聚变未来

      原标题:这座岛,正聚变未来   北纬31.47度,东经117.18度  这里是科学岛——  安徽合肥西郊2.65平方公里的小岛  在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