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核聚变领域获重大突破!我国新一代“人造太阳”首次放电

2020年12月05日11:14  来源:科技日报

5034

  ◎李迪 科技日报记者 盛利

  “1号电机、2号电机转速1480转每分钟,系统准备就绪;4号电机转速400转每分钟,系统准备就绪……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首次等离子体放电实验开始!”12月4日14时02分,位于四川成都的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内,中国环流器指挥控制中心大屏幕上的蓝色电光闪烁。

  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正式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这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将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盛利 摄

  放电温度可达太阳芯部温度近10倍

  核聚变并不神秘,只要将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原子核无限接近,使其发生聚变反应,就能释放出巨大能量。其原理看似简单,但要让聚变反应持续可控,可以说难于上青天。

  该项目负责人刘永说,要实现可控核聚变反应,必须满足三个苛刻条件:

  一是温度要足够高,使燃料变成超过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

  二是密度要足够高,这样两原子核发生碰撞的概率就大;

  三是等离子体在有限的空间里被约束足够长时间。

  而此次新建成的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于2009年由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复立项,由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参数最高的先进托卡马克装置,是我国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

  其等离子体体积达到国内现有装置2倍以上,等离子体电流能力提高到2.5兆安培以上,等离子体离子温度可达到1.5亿度,能实现高密度、高比压、高自举电流运行。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成功放电瞬间。李迪 摄

  “放电是为了使HL-2M真空室内的气体变成等离子体态,我们科研人员将在这个装置上进行不同种类的放电,最终目标是让足够多的等离子体被加热到1亿度以上。我们太阳芯部温度是1500万到2000万度,这相当于太阳芯部温度的近10倍。等离子体只有被加热到了1亿度以上才可能实现可控核聚变。”相关研究人员表示。

  实现多项突破 贡献“中国核聚变”智慧

  在HL-2M装置建设过程中,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联合国内多家研制单位,不断挺进科研“无人区”。在装置物理与结构设计、特殊材料研制、材料连接与关键部件研发、总装集成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实现了可拆卸线圈结构,增强了控制运行水平,提升了装置物理实验研究能力。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研制前期设备调试安装中。采访对象供图

  研发团队先后攻克了高镍合金双曲面薄壁件大型真空容器模压成型和焊接变形控制等关键技术;掌握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异形铜合金厚板材制造成型工艺,实现了高强度膨胀螺栓组件的自主国产化;研制成功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内首台大型立轴脉冲发电机组。

  以该项目中研制成功的国内首台大型立轴脉冲发电机组为例,其研发团队首创了多项特有技术,攻克了六相大电流发电机、大惯量高速转子、宽频变化控保系统等技术难题,在研制过程中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

  在我国核能发展实施“热堆-快堆-聚变堆”三步走战略中,将聚变能作为解决能源问题的最终一步。开发核聚变能不仅是解决我国能源战略需求的途径,对我国未来能源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前期进行烘烤和水冷管道安装。采访对象供图

  “瞄准本世纪中叶实现聚变能应用的目标,HL-2M装置是实现我国核聚变技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将使我国堆芯级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及相关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中国携手世界核聚变能开发的国际合作平台。”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HL-2M装置将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国际核聚变高端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核聚变科技领军人才与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科技成果,为人类核聚变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来源:科技日报

  编辑:刘义阳

文章关键词:人造太阳 聚变能 模压成型 核聚变反应 我国能源 放电 环流器 膨胀螺栓 新一代 无人区 责编:赵惠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太阳,为什么还要再造一个?

    近日,我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核聚变实际上是整个宇宙的能源,建造“人造太阳”也是为了通过核聚变反应持续稳定地输出能量,最终解决人类的能源问题,从而造福人类。

  • 我国核聚变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新一代“人造太阳”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记者从国家原子能机构获悉,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HL-2M)在成都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标志着中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项目于2009年由国家原子能机构批复立项,由中国核工业集团西南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自主设计建造。

  •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淡泊名利敢于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题:胸怀祖国服务人民 淡泊名利敢于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大家表示,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不计名利、敢于创造,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 深瞳 | “人造太阳”的中国力量

    7月28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正式启动。ITER官网供图  图为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  作为我国核聚变领域第一座大科学工程装置,“中国环流器一号”为我国核聚变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培养了人才队伍。

  • 从学习到超越——那些了不起的国产科技

    回望过去,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给予我们以深厚文化底蕴与自信;鸟瞰当下,我国科技又在时代前沿,不断进步。△资料图:“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上的气调保鲜装置(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 2019年期刊引证报告发布!我国创办的这本期刊首次获得影响力因子

    近日,科睿唯安 (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发布了2019年度《期刊引证报告》(简称JCR),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MRE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与美国物理联合会出版公司(以下简称AIP)联合出版的期刊。

  • 中国各地复工复产加速展开 劳动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之美

    眼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各地复工复产、复市复业的工作正在加速展开,许多行业、许多项目正在抢时间、赶进度、补损失。在接收火星探测信号的70米天线现场,科研团队正在“五一”假期加紧进行天线吊装后的调试工作,以确保能够准确接收来自4亿公里之外的微弱信号。

  • 为世界经济稳定贡献中国力量

    面对疫情的不利影响,中国企业克服重重阻力,一边抓安全一边保工期,赢得当地员工、业主的一致好评。2月初,在中国疫情形势日趋严峻之际,吉布提政府通过招商局集团向国内捐赠一批价值10万美元的口罩、护目镜等防疫物资,对吉方的善举,中国一直铭记在心。

  • “人造太阳”离圆梦又近一步

    就在前不久,中国核工业集团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预计于2020年投入运行。从“出口”上说,可控核聚变的产物为氦和中子,不排放有害气体,也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具有环境友好的优点。

  • 这座岛,正聚变未来

      原标题:这座岛,正聚变未来   北纬31.47度,东经117.18度  这里是科学岛——  安徽合肥西郊2.65平方公里的小岛  在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