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载体,丝绸起源一直以来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课题。2015年以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项目,分别在荥阳青台、汪沟、巩义双槐树等相关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展开工作。其间,中国丝绸博物馆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酶联免疫等技术,对荥阳汪沟遗址瓮棺内提取的炭化织物的纤维材质和组织结构进行鉴定,根据碳化痕迹孔隙和残留纤维的电镜观察,发现绞经织物,纱线较细,是四经绞罗织物碳化后的痕迹。根据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可以确认绞经织物是丝织品的残存,距今5500年左右。这与20世纪80年代青台遗址出土的织物属于同类丝织物。
“这些在瓮棺葬中的丝织物,跟当时的祭祀和崇拜有一定关系。”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介绍,瓮棺葬是当时一种比较普遍的幼儿墓葬形式,用丝织物包裹死去的儿童,体现了一种原始的崇拜。“古人认为,蚕的破茧而出象征着得到再生,因此用丝绸包裹着死去的孩子灵魂可以升天。此次考古科研发现对研究中国丝绸文化、传承中华5000年文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赵丰说。
这些带印痕的陶片最早是在河南渑池境内的仰韶文化遗址丁村遗址发现的。目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已签署“仰韶时代纺织技术与服饰”研究合作项目,就相关课题开展深入研究。
3月12日,郑州市经济开发区尚岗杨公园内多个雕塑疑似多日前丢失。该遗址1987年3月被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尚岗杨公园是在遗址保护、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建设的。
3月12日,郑州市经济开发区尚岗杨公园内多个雕塑疑似多日前丢失。3月13日上午,记者联系了尚岗杨公园所在辖区郑州市经开区明湖街道办事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将告知雕塑的管辖单位,对此事进行核实”。
“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特质,我们常说,亚麻源自古埃及,羊毛源自古巴比伦,棉花源自印度,丝绸源自中国。郑州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告诉记者,结合仰韶时代的最新考古发现,我们可以认为,中国丝绸的起源时间很可能在黄帝时代,丝绸之源在郑州。
渑池县发现的仰韶先民完整清晰指纹 考古探秘 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指纹”,近日被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实验室列为重点研究项目。经分析鉴定,以刘少聪为首的专家团队一致认为,这枚鋬耳上的指纹是一名20—30岁古代男性右手大拇指按压的指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