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独家 > 正文

重大考古新发现!郑州发现中国最早的丝绸 距今5500年

2019年12月04日15:18  来源:猛犸新闻

5034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沈翔/图

  众所周知,丝绸与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四大发明一样,均产生过世界性的影响,而它与个人生活密切的程度以及流传之久远,却又为其它发明所不及。作为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载体,丝绸起源一直是许多研究者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那么,丝绸的起源究竟在哪儿?12月3日,“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郑州工作站揭牌仪式”在荥阳青台遗址举行,今后,中国丝绸博物馆将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深入开展丝绸之源研究。而在随后举行的“仰韶时代丝绸发现新闻发布会”上,主办方宣布:在郑州发现了目前中国最早的丝绸。

  (距今5000多年已经碳化的丝织品)

  碳化丝织物、骨雕蚕陆续出土,引发“丝绸起源”之问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养家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关于丝绸的起源,我国古代史籍中流传着不少神话传说。据《通鉴纲目外记》载,黄帝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孔颖达《疏》云:“垂衣裳者,以前衣皮,其制短小,今衣丝麻布帛,所作衣裳,其制长大,故云垂衣裳也。”

  考古发现表明,中国可能在裴李岗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丝蛋白,仰韶文化遗址内出土尖底瓶及部分罐的外表饰有线纹,个别器物底部发现有布痕,说明原始纺织技术在新石器时代中期甚至更早阶段已经比较发达。

  而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在黄河流域的河南荥阳青台遗址(距今5300—5500年)发现了罗织物,这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

  进入新世纪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荥阳市城区北2千米的汪沟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在出土的一个瓮棺内,发现了一个孩童的遗骨,而遗骨被被碳化织物包裹。这一发现,又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

  此后,考古工作者又在巩义双槐树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的骨雕蚕,值得注意的是,该蚕呈现家蚕造型,并且呈吐丝的蚕形。

  郑州地区陆陆续续出土了碳化丝织物、骨雕蚕,引起了考古界、研究界的重视。一个让考古界长久关注的问题再次浮现:中国丝绸的起源究竟在哪里?郑州出台的系列文物,是否可以认定为中国丝绸的重要起源地?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

  经科技鉴定,出土丝绸为当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丝绸

  2015年以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向国家文物局申请“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项目,分别在荥阳青台、汪沟、巩义双槐树等相关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遗址展开工作。

  中国丝绸博物馆设立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重点开展纺织品相关文物分析检测鉴定、传统工艺与价值挖掘,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等工作。

  在各方的不懈努力下,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7年和2019年,中国丝绸博物馆科研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酶联免疫等技术,对荥阳汪沟遗址瓮棺内提取的炭化织物的纤维材质和组织结构进行鉴定。

  中国丝绸博物馆党总支副书记、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主任周旸说,根据碳化痕迹孔隙和残留纤维的电镜观察,发现绞经织物,纱线较细,是四经绞罗织物碳化后的痕迹。根据酶联免疫检测结果,可以确认绞经织物是丝织品的残存。这与20世纪80年代青台遗址出土的织物属于同类丝织物,是当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丝织品。

  “而在同一时期的考古发现中,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了仰韶文化时期的骨雕蚕,非常重要的是该蚕呈现家蚕造型,并且是呈现吐丝的蚕形,确切地证明了中国古代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开始家蚕制丝。”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结合仰韶时代的最新考古发现和科学检测结果,可以认为,中国丝绸的起源时间很可能在黄帝时代,而郑州出土的丝绸则是当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丝绸。

  值得一提的是,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瓦莱丽·汉森2012年在其新著《丝绸之路新史》中,明确认为“中国人确实是世界上第一个制造出丝绸的民族”。

  (中国丝绸博物馆在荥阳设立工作站启动仪式)

  于无形处寻真迹,丝绸是古人通天地的神圣物品

  发布会现场,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见到了汪沟遗址瓮棺内出土的丝织品,它们呈灰褐色块状。

  “看起来一块一块的,但绝对不敢用手摸,一触就碎。毕竟它们是5000多年前的物品,碳化非常厉害。”赵丰说,他们鉴定的过程,可谓“于无形处寻真迹”,通过科学的手段,确认丝绸的存在。

  众所周知,世界有四大文明古国,棉花与古印度文明有关,羊毛与古巴比伦文明有关,亚麻与古埃及文明有关,而丝绸与中华文明有关。那么,中华文明从何时开始?丝绸的起源究竟在哪儿,一直是考古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为此,我国开展包括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关的多项工作,而丝绸文明则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赵丰说,确认郑州出土的丝绸是当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丝绸,虽不能肯定郑州就是中国丝绸起源地,但将其称之为“中国丝绸起源地之一”没有任何问题。丝绸从中部起源,然后通过“一带一路”传播,这项考古发现,对于丝绸之源与丝路之源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从学术意义看,学术认知需要建立科学的方法,丝绸保存好的情况下,很容易研究,但在丝绸碳化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利用自主研发的酶联免疫等技术,确认郑州出土的丝绸为目前中国最早的丝绸,这是一套科学的方法,也是一套严谨的技术方法。”

  另外,赵丰还认为,这一考古发现的确认,在人文探索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丝绸诞生之初,不是为了天冷了穿衣,而是同原始宗教、原始崇拜有关。春蚕吐丝、破茧成蝶,寓意重生,而人类也期望生命的延续,把丝作为通天地的十分神圣的物品。”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认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如果必须有一个时间节点的话,就是文明出现的状态,跨入了文明阶段。那么,进入文明阶段的标志是什么?丝绸的出现,寓意人类生生不息的美好愿望。因此,这项考古发现的意义十分重大,尤其是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当下,而郑州又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城市,这对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当年工作人员在处理发现的丝织品)

  中国丝绸博物馆在郑设立工作站,研究丝绸之源

  12月3日,中国丝绸博物馆与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荥阳青台遗址举行“纺织品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丝绸博物馆)郑州工作站揭牌仪式” 。今后,双方将以工作站为平台,加强考古单位与科研基地的协作,为郑州地区的纺织品文物保护事业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为探寻丝绸起源探索新的方法。

  “河南考古平时不出丝绸,但一出丝绸,就是震惊于世的大发现。因此,我们决定建立这个工作站,双方联合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果。”赵丰说,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河南蚕桑饲养从未中断。但从历史上看,宋以前,北方蚕桑饲养兴盛,之后是南方兴盛。丝绸起源的研究在郑州得以开展,对传承中华文明特别是农桑文化特别有意义。如今,丝绸生产规模在缩小,丝绸更多的成为文化符号,希望在创新上加强合作,将河南文化利用丝绸载体传播出去,这也是期待的方向。

  据悉,郑州工作站是中国丝绸博物馆在全国设立的第六个工作站。

  周旸说,第一个工作站设在新疆,研究汉唐丝绸;第二个设在西藏,研究明清时期用于宗教的纺织品;第三个工作站在甘肃,主要研究各个历史时期途径河西走廊的丝绸;第四个工作站在内蒙古,研究我国最北端的丝绸;第五个工作站建在俄罗斯高加索,研究蒙元丝绸;而在郑州设立的第六个工作站,则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主要研究中国丝绸之源。

  “丝绸具有东方特质,我们必须厘清它的起源,然后才能传播。虽然我们拿到的是土,在土壤里找丝绸,但这是起源,是起点,是中国丝绸考古重要的物证。随着工作站的建立,接下来会不断扩大考古范围,相信会有更大的惊喜。”周旸说。

文章关键词:考古发现 垂衣裳 仰韶时代 文化利用 尖底瓶 考古工作者 距今 考古新发现 丝绸生产 发现新闻 责编:徐宁宁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耀眼!这十大考古新发现,个个大有来头!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出土的陶鹰(上图)和玉钺(下图)(拼板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中国文物报社供图)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出土的龙山时期玉冠饰残片(资料照片)。

  • 河南“许昌人”遗址微型鸟雕像被美国考古学会评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

    12月6日,记者获悉,今年3月河南“许昌人”遗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鸟雕像被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Archaeology》杂志评为“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据了解,河南“许昌人”遗址出土的一座微型鸟雕像距今13500年,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塑,将中国艺术中鸟类的表现提前了8000多年。

  • 河南灵井鸟雕入选“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新发现”

    12月6日记者获悉,近日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Archaeology》杂志评选出了2020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其中,出土于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的微型鸟雕像入选。这是继2007年、2008年出土8万至10万年前的许昌人头盖骨化石和大量精美细石器之后,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

  • 波澜壮阔、绚烂多彩的文明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考古工作者十分关心,强调他们“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学术志向、顽强的工作作风”,对他们的成就、付出予以充分肯定,并致以诚挚的问候。

  • 收藏 | 习近平总书记“考古公开课”的15个要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精辟论述我国考古工作。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