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融媒热头条 > 正文

青海都兰考古惊现“五神殿” 千余件文物出土印证古丝绸之路文化

2020年11月29日16:04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5034

  位于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热水乡的热水墓群,于1982年发现,是公元6至8世纪的重要墓葬群,其中编号为“血渭一号墓”是规模较大的一座墓葬。2018年,热水墓群发生被盗事件,涉案文物达到646件。同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开始对被盗的“2018血渭一号墓”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近三年的发掘,这座大墓已经出土了各类文物1000余件。最近,考古人员又获得了重要发现。

  “五神殿”墓室结构 印证史料记载

  考古工作者在“2018血渭一号墓”的发掘过程中,发现墓葬为木石结构多室墓,由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组成。地上为墓园建筑,这在热水墓群是首次发现。

  地上墓园平面呈方形,由茔墙、祭祀建筑,以及封土和回廊组成。而地下墓室结构复杂,且规模较大。

  青海省考古研究所馆员 甄强:这个墓室主要都是砖木混合结构,然后都是石砌的基础,石砌的四壁,然后里面然后都是用祁连圆柏搭建的木结构。就是说我们这个墓葬,大概可能处于中唐时期,然后它这个木结构跟中原地区就是那种斗拱结构比较相似。

  考古人员介绍,大墓由墓道、殉马坑、照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而墓室的结构和史料记载的“五神殿”结构相吻合。

  青海都兰热水联合考古队 石晶:主墓室的发掘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有主墓室,南北两个侧室,正好符合古书记载的五神殿墓室。截至目前,在青藏高原,我们墓葬发掘过程中,它的体系最为清晰,结构最为完整,等级也是非常高,是一个高规格的墓葬。

  出土文物证实丝绸之路青海道文化交流

  虽然目前还不能最终确定“2018血渭一号墓”墓主人的身份和热水墓群的性质,但是依据大量出土文物显示出来的文化元素,考古专家已经证实,青海都兰是丝绸之路青海道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节点。

  考古人员对“2018血渭一号墓”部分出土文物进行了年代测定,同时结合出土文物的特征,初步判断这座大墓的年代是在8世纪中期左右,也就是唐代中期。工作人员在整理文物过程中发现,不少文物的图纹样式、工艺风格不仅有中原文化元素,还有明显的西方文化特征。

  青海省考古研究所馆员 甄强:这些出土遗物它既有唐吐蕃时期,当时青藏高原区域的主要风格,然后也可以看出它受到了当时就是唐中原地区以及中亚、波斯、粟特一些金银器风格的影响。

  而一些出土的丝织物,从纹样到工艺,更是体现了中西文化结合的特征。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韩建华:发现有葡萄纹,因为我们知道葡萄是外来的一种水果,而这种纹样在织物里面出现,那就更说明这个一个是外来文化因素对这个地方的影响,但是它织物里结构和工艺是咱们中原的特色,所以就是说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因素,创造一种新的样式。说到葡萄纹的样式,我们在墓葬里面还发现了葡萄籽,所以就说这地方当时的贸易往来是非常发达。

  青海省都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东南隅,蒙古语意为“温暖的地方”。历史上有多个民族曾生活在这里,都兰热水墓群,经过近40年的考古,已发现数百座古墓葬。考古专家介绍:从北朝至隋唐时期,青海道是丝绸之路上的一条重要干线,都兰热水墓群的考古发现,对研究丝绸之路交通史、物质文化交流史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韩建华:这一系列元素说明这个都兰是当时丝绸之路青海道上一个重要的节点,就是一个东西文化交流的中转站。

  (编辑 陈卓然)

文章关键词:考古研究所 青海道 丝绸之路 墓室 考古人员 考古专家 粟特 结构和工艺 考古工作者 考古发现 责编:王江龙
5034

相关阅读 换一换

  • 高水平推进殷墟考古研究和遗产保护展示利用

    5月18日,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江凌到安阳市调研,并主持召开殷墟文物保护工作座谈会,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全省文化旅游大会精神,加强规划编制,突出力量协同,深化文旅融合,高水平推进殷墟考古研究和遗产保护展示利用。副省长何金平出席座谈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部分省直单位和安阳市负责同志参加座谈会。

  • 陕西宝鸡旭光墓地出土罕见金制品和青铜器

    据介绍,2018年11月14日,宝鸡高新区东沙河西岸的旭光村发现了一件西周青铜提梁卣,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受宝鸡市文物局指派迅速赶赴现场调查,发现该铜卣出自一座墓葬。本次考古出土的211件(组)各类文物中,有瓷、陶、青铜、金、玉、骨、玛瑙、绿松石等,其中原始瓷器1件,陶器15件,青铜礼器10件(其中有铭文4件),青铜车马器138件,玉器27件,玛瑙串饰5件(组),杂器15件(组)。

  • 河南考古六个“最” 最萌的是这个小玉龟 最耀眼的是这两条小银龙

    ”  位于济源市的柴庄遗址,总体面积30多万平方米,是一处商代晚期至西周早中期的一个聚落遗址。在遗址中部的商代晚期聚落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处墓葬区,一个夯土基址,数个牲畜祭祀坑和一个人祭坑。

  • “走出去”“欢迎来”中外联合考古工作进展顺利 成果丰富

    洮河流域齐家坪主要农作物:A.粟;B.黍;C.小麦;D.大麦; E.豇豆属;据初步统计,2019年中国开展中外联合考古项目46项,包括赴外考古项目38项,外国考古团队在中国境内合作考古项目8项;延续性项目33项,新开展项目13项;涉及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0多个国家,40余家国外科研机构、博物馆、大学等。

  • 文物大展来袭 1225件文物浓缩河南考古70年精华

    8月27日下午,由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联合主办的“追迹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展”,在郑州博物馆开幕。展览共分“证史探源——河南考古助力国家重大课题”、“启封文明——河南考古七十年重大发现”、“惠及民生的河南考古”、“走向未来的河南考古”等四大部分。

慢新闻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网传四川音乐学院封校?川音:假的!

推荐视频

i新闻

新闻推荐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