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我省正在建设森林河南,力图打造四季常青、三季花开的绿水青山。而实际上,新世纪以来的我省,一直处于“变绿”的一个过程中。大河报记者从河南省林业局了解到,《关于2000-2018年植被生态质量监测评估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已经“出炉”。
根据卫星和气象资料计算,2000-2018年,全省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持续上升,92%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19年来全省绿化面积增加1.49万平方公里。森林河南建设“主战场”三屏四带山区和丘陵沟壑区增速超全省平均一倍多,生态红线区内的植被状况整体达到高植被覆盖度水平,森林生态质量整体持续向好发展。
【变化】从2000年到2018年 我省植被覆盖率从57.3%到66.2%
《报告》由河南省气象局提交至河南省政府。“归一化植被指数”是卫星遥感监测植被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指标之一,反映地表植被的繁茂程度,可以客观评价全省植被生态情况。河南省历年归一化植被指数计算结果显示:2018年全省平均值为0.64,比2000年的0.56提升14.3%。特别是全省林区,这一数值高达0.81,约高出全省平均值27%。其中,西部伏牛山区、南部大别山区等森林生态区这一指数更高。这说明,全省“绿意”真的更浓了。
根据2000~2018年卫星资料监测,全省92.7%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呈增长趋势。全省植被覆盖度2000年为57.3%,到2018年增长到66.2%,增幅15.5%。其中,豫北东部、豫西伏牛山区、豫南大部、沿淮北部及豫东部分地区增长尤为明显。
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生态气象室副主任田宏伟说,以前,除积极在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为林业工作提供气象服务之外,林业生态建设方面我们重点监测植被指数和覆盖率等指标。2019年又新增了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指标,这样不仅能监测森林的量,而且能评估森林的质。
大河报记者了解到,我省森林面积扩大的同时,森林的固碳能力也在增强。
生态学里有个“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概念,是指单位面积的绿色植物在某时段内所累积的有机物数量。通俗讲,大致可以理解为固碳量,一般以每平方米固定的干物质含量(克碳/平方米)来表示。固碳量越大,吸收二氧化碳、调节热岛效应等能力当然就越强。
利用卫星和气象资料计算全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结果显示:2018年比2000年明显提高,提高幅度约25.9%。其中,2018年达到19年来第二高值,仅次于2015年。这也就意味着,全省植被生长状况越来越好,全省森林植被固碳能力每年每平方米平均增加3.96克。
综合“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覆盖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等关键因子,就得出了全省植被“生态质量指数”。简单而言,这个指数是植物面积与生长状况的统一,值越大,表明植被生态质量越好。
【分析】全省九成区域生态质量在不断趋好 十年来森林覆盖率上升了4.76%
19年来,分析全省各地生态质量指数变化趋势,全省约90%的区域生态质量在不断趋好。其中,趋好比例最高的信阳市变好比例为98.3%、三门峡市为97.5%、驻马店市为96.8%、周口市为94.4%、南阳市为93.7%、漯河市为93.7%、商丘市为93.3%。变好比例在70%以下的市只有6个。即便是这6个最低的市,最低变好比例也在60%以上,它们的生态质量总体也在不断变好。
省林业局造林处处长汪万森说,气象部门的监测方式、相关指标与林业部门5年一度的森林资源清查有所不同,但结果高度吻合。近年来,我省先后组织实施了《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2008-2012年)》和《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提升工程规划(2013-2017年)》。十年间全省共完成造林3990万亩,森林抚育2242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了4.76个百分点。根据2018年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近五年来河南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了2.64个百分点,增幅在中部六省位居首位。
汪万森介绍,去冬今春河南已完成新造林435万亩,为年度造林计划任务286万亩的151.3%。去冬今春全省共参加义务植树达4578万人次,共植树1.94亿株。各地围绕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廊道林荫化、庭院花园化等“六化”建设,积极打造“六化”示范工程,采取针叶林与阔叶林,常绿树与落叶树,乡土树种与珍贵树种等多树种混交营造,推广近自然混交、立体混交、带状混交、块状混交等多种混交方式,形成乔、灌、花、草、藤“五形”合理配置,新造林质量也明显提升。
田宏伟说,河南省植被生态气象监测评估系统已于今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个系统的启用,大大提升了森林生态质量分析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为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还打算开展森林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和植被生态改善气象条件贡献评估。”
报告在最后进一步提出建议,加快森林河南建设力度,继续大力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加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强化城市生态建设与规划,加快中原城市群建成区复绿工作,更快地建成“森林河南”。
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精准扶贫集中搬迁安置点,是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解决因病致贫问题的一项民生工程。“易地扶贫搬迁旨在阻断致贫的自然条件因素,转变贫困户听天由命的思想,激励他们勇于改变贫困现状,扶起脱贫的志气。
横亘陕西、内蒙古、宁夏三地的毛乌素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那些年,毛乌素沙地边缘荒漠化日益严重,肆虐的沙漠,以每年几十米的速度向宁夏西南部灵武地区侵袭。在宁夏,有沙的地方,就有这样的“抗击沙漠的勇士”,他们向沙漠不断播种绿色,诉说着一代代宁夏人守护绿水青山的永恒誓言。
NASA卫星Terra上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采集了2020年2月23日和4月29日和田附近一部分沙漠的图像,发现4月底和田附近的沙漠较2月份局部出现绿色。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德国国土面积。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全球植被是否变绿了,一直是学界争论的话题。2020年1月中旬,北大城市与环境学院朴世龙教授研究组应邀在的综述文章《全球植被变绿的特征、驱动因素及其气候反馈》。
事实上,随着快递物流行业的“绿色化”引起社会关注,目前包装、配送、回收等各环节都已经有了一些举措。针对这些快递行业“变绿”的瓶颈,可以建立包装材料回收机制和循环使用体系,鼓励探索新的快递业态。
龙汇山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侯嘉慧):高峡平湖,远望黄河,一片片绿色正在戈壁上缓缓绽放。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
站在全局看农村,乡村振兴全面提速,更多村庄美“颜值”、提“气质”,注入旺盛生命力。发展背后看增收,农民不再单靠土里刨食,“四驾马车”拉动、收入渠道更多元—— 说一千道一万,农民增收最关键。
题:淮源“绿变” “碱都”重生——河南桐柏生态发展调查 淮河从位于河南桐柏县的桐柏山下发源,奔流千里,而且在其源头地下还埋藏着世界罕见的大型天然碱矿。
凌晨1时,电脑屏幕显示,武汉分输瞬时流量81584立方米/时、孝感分输瞬时流量28073立方米/时…… 这里,见证着湖北能源结构的逐渐“变绿”。同一院落、同样坚守的,还有另外一支队伍——担负着西气东输管道大型维修抢险任务的武汉维抢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