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速览报告 ↓↓↓
2020你关注的都在这里↓↓↓
1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5G全覆盖
实现县城以上城区5G全覆盖
1.建成太焦高铁河南段,加快建设郑济高铁河南段。
2.启动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三期工程。
3.高质量推进高速公路“双千工程”。
4.实现县城以上城区5G全覆盖。
5.推进步行街改造提升,完善便利店、社区菜市场等便民消费设施,推动老旧家用汽车、家电、公交车等更新升级。
6.支持品牌连锁服务企业向乡村延伸,扩大电商、快递农村覆盖面。
7.持续开展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三年行动,着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8.全面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常态化监测服务机制。
2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布局建设10家省实验室和省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1.启动农业供给安全实验室、地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建设,布局建设10家省实验室和省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2.突出事业引人、环境留人导向,健全招才引智常态化机制,为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良好科研条件和服务保障。
3坚决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
紧盯35万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
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1.紧盯35万建档立卡未脱贫人口,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
2.全面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目标任务。
3.出台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政策措施。
坚决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1.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确保完成年度空气质量改善指标。
2.全面消除省辖市建成区黑臭水体。
3.支持有条件的市县率先实现空气质量二级达标。
强化风险防范化解
1.加大非法集资防范处置力度。
2.持续化解问题楼盘。
4纵深推进改革开放
民营企业市场准入
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
1.全面落实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的政策措施。
2.针对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情况,建立清理和防治长效机制。
3.更好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
4.支持开展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运邮业务。
5.启动建设郑州国际陆港第二节点,拓展南欧线路。
6.支持新郑综合保税区扩区,建成运营药品进口口岸,建设邮政枢纽口岸。
7.推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放创新,持续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和机构。
5提升新型城镇化水平
户籍制度改革
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支持郑州加快现代物流中枢、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发展,深化郑汴、郑许、郑新、郑焦一体化融合发展机制。
2.加快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推动洛阳高铁枢纽建设。
3.支持平顶山、鹤壁、漯河、驻马店等市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各展所长,错位发展。
4.支持南阳、信阳、商丘、周口、濮阳、安阳、三门峡、济源等省界城市对接周边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城市功能,发展优势产业,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吸纳集聚能力。
5.各省辖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6.在交通、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智慧化示范应用工程。
7.开展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8.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
9.统筹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0.积极推行“管委会+公司”模式,支持基础好、层次高的产业集聚区“二次创业”。
11.开展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创建。
6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5%
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行动,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
1.新建高标准农田660万亩,建设40个优质粮源基地示范县,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1500万亩,打造一批粮食产业示范链。
2.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行动,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
3.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设。
4.建设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
5.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进面、肉、油、乳、果蔬五大产业转型升级。
6.加快中国(驻马店)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
7.抓好生猪稳产保供。
8.扩大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和卫生厕所覆盖面。
9.高质量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10.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
11.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提升行动。
12.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
7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快建设森林河南
完成造林289万亩、森林抚育450万亩新增一批省级森林城市
1.高起点谋划黄河流域重大生态保护修复、防洪减灾、黄河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重大工程,谋划实施引黄灌溉及调蓄、沿黄生态廊道、河道和滩区安全综合提升、重要支流治理等重大项目。
2.加快建设森林河南,完成造林289万亩、森林抚育450万亩,新增一批省级森林城市。
3.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4.完善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积极推动清洁环保装备、垃圾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产业发展。
8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新增城镇就业110万人
出台支持新增就业岗位措施,鼓励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
1.新增城镇就业110万人,出台支持新增就业岗位措施,鼓励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
2.开展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
3.提高困难群众、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水平。
4.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实施农村公路“百县通村入组”工程。
5.加强社会保障工作。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
6.加快部分退役士兵保险补缴工作。
7.加快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服务体系。
8.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
9.加快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确保高标准通过首轮国家评估验收。
10.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个孩子都上得起学。
11.鼓励具备条件的市县开展中小学生午餐供应和课后延时免费托管,减轻学生家长负担。
12.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抓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基层全科医生和村医保障政策,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
13.叫响“老家河南”文化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智慧旅游,培育一批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示范带、示范企业和重点产品。
14.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一村(格)一警”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
15.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16.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9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政府带头过紧日子
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更好保障各项基本民生需要
1.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执法重心下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深入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
2.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3.增强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扩大“一网通办”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面,推进投资审批、工程建设管理等业务办理全程电子化。
4.严格落实精文减会、统筹规范督查等规定,持续为基层减负。完善容错纠错和干部澄清保护机制,健全待遇激励保障体系,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5.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以案促改”,坚决惩治各种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
6.坚持勤俭节约,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更好保障各项基本民生需要。(文字整理/李晓玮 惠婷 李凤虎 孙欣 刘一宁 王绿扬 石可欣 周青莎 制图/刘竞)
没看够就来扫码吧↓↓↓
(报业集团融媒体矩阵)
奏响大合唱、建设幸福河,需要我们在保障黄河安澜上持续发力,筑牢人民幸福的安全防线。奏响大合唱、建设幸福河,需要我们在弘扬黄河文化上用心用情,构筑人民幸福的精神家园。
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崔为兵,河南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姚自京,东方今报社社长胡杨,惠济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焦健等多位领导莅临现场,并共同开启了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采访团将探访黄河滩公园,见证黄河之美和生态保护成果;参观黄河博物馆,感受黄河文化独有的魅力;
今年,中原文博会正式升级为省级展会,10月16日-19日,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区市的企业齐聚河南鹤壁,整个展会规模之大、规格之高、范围之广为历年之最。来自青海、四川、河南等沿黄九省区的26家博物馆带来了各具特色的精美文创,在文博会上一同奏响“黄河大合唱”。
对黄河的治理保护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今天的黄河,岁岁安澜,天高水阔,林草丰茂,沿岸百姓脱贫致富,早已没有昔日“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的景象。
9月25日,顺着九曲黄河一路向南,“游山西·读历史”第二届全国主流媒体山西行黄河线一行,走到了黄河岸边,近距离感受气势壶口,任浪花飞溅,触及大河之魂。壶口,正是黄河铿锵激越的心脏,是黄河澎湃不休的呼吸,是黄河永恒搏击的脉动。
9月24日,黄河文化高层论坛在郑州举行。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学家刘庆柱,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甲骨学家王宇信,分别以《黄河文化与中国不断裂的文明史》《黄河文化与甲骨文》为题作主旨报告。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提炼新时代黄河精神显得尤为迫切。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正能量,如同黄注一样充分爆发,形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势不可挡之力。
如果用数字表述 如果用歌声表达 也是花儿,是二人台,是船工号子 是豫剧、吕剧
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尤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层层压实责任,凝聚各方力量,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千年沉淀的护河治河宝贵经验,千年孕育的博大精深、雄浑厚重的黄河文化,澎湃着强大的精神动力,凝聚起磅礴的正能量。
9月7日至8日,中国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论坛在武陟开坛,来自清华大学、沿黄省区的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研讨。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做好黄河文化核心区文明起源研究,特别是早期中国研究、夏文化研究、甲骨文研究,溯源黄河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