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名片】
清丰县是一片有着红色基因的革命热土。由于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在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这里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革命志士。
抗日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冀鲁豫分局、冀鲁豫军区司令部等驻扎在该县单拐村,邓小平、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指挥作战,冀鲁豫军区第一兵工厂在此诞生,单拐也被称为“中原红都”。
近年来,清丰通过举办一系列赛会展会,打造了以“赛展经济”为引领的特色产业,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让老区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映 薛迎辉 通讯员 徐社军
全国首届极限运动大会、中国·清丰实木家具博览会、中国·清丰食用菌行业大会、全国甘薯行业产销对接大会……一系列全国性赛会、展会,一次次把一座豫北小城推上聚焦点。革命老区清丰,把不可能变成现实,书写了新时期的奋斗故事。
1月8日,记者踏着皑皑白雪,去触摸清丰“赛展经济”的热度。
来到清丰,单拐村是一座绕不过的高峰,这里是冀鲁豫边区革命根据地旧址所在地。
不过,如今的它增添了新的“元素”:攀岩墙高耸入云,滑板、小轮车赛道弯曲陡峭,室外造浪池摘得“亚洲最大人工冲浪池”桂冠……2019年,中国极限运动训练基地落户单拐,全国首届极限运动大会等国内外赛事纷至沓来,不仅让清丰提高了知名度,更激发出体育赛事经济新的增长点。
如果说,极限运动大会能与单拐结缘,还有当地红色基因的“加分项”;那么,食用菌、甘薯和家具行业全国展会竞相上演,则是当地三大特色产业发展催生的果实。
在清丰县六塔乡六塔村食用菌基地,一排排大棚排列有序,让银装素裹的大地吐露生机。走进棚内,一旁是机器运转声轰鸣不断,一边是村民们围成一圈对菌料进行装袋。“每天都有十几个贫困户来这儿打零工,离家近活也不重,一天到手五六十元。”濮阳市兴建菌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建平介绍说。
六塔乡建了标准化钢架大棚518座,董建平一人就有360座。循着他的指引,记者走进隔壁的四季出菇棚,一排排培育好的菌棒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散发出淡淡的香气。
“以前一个香菇菌棒卖3元,现在通过电商平台,一个菌棒能卖13元,还可直达火锅餐桌。”董建平拿起桌上包装好的菌棒,“多亏县里举办展会,不仅现场签约大客户,还引来了知名电商企业,把培育好的食用菌销往全国各地。”
2017年以来,清丰县全面推进“党建+扶贫+食用菌”工程,多个全国性食用菌展会亦助阵造势。打开一扇门,就是一个新世界,展会让清丰食用菌有名了、走红了,产业也顺势越做越大,2019年该县食用菌种植大棚达到10200个,年产鲜菇25万吨,规模化食用菌企业超过20家。
“蘑菇开会”开出了效益,清丰红薯产业也“借”成功经验,走上了“甜甜蜜蜜”的发展路。
“原来种白瓤的,主要打粉条用;现在种红瓤的,直接上网卖。”清丰县双庙乡沙格寨村的孙仲朝靠种植食用菌脱贫后,又带头种植鲜食型红薯,“俺种了5亩红薯,每亩能产6000多斤,最贵的品种能卖3元一斤。”
孙仲朝或许不知道,他拿到的红薯种苗还大有“乾坤”,是全国首家红薯种苗“植物工厂”的优质产品。清丰这家“植物工厂”,开了我国红薯产业工厂化育苗的先河,还研发出首个红薯种苗无糖培养技术。
比口感、拼产量、寻销路,最新的品种正式登场,行业顶尖技术交流碰撞……小小红薯,吸引数千人汇聚一堂,全国甘薯行业产销对接大会开得热闹,清丰红薯产业迅速弯道超车:产量10万吨、年供苗能力10亿株,8座标准化红薯储藏窖存储量达2万吨,50多个红薯品种落地生根……
“清丰是红薯产业的后起之秀,其种苗培育技术全国领先,品牌理念紧跟市场潮流。”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马代夫说,清丰红薯规模化种植并以市场引导培育品牌的发展模式,给整个行业提供了借鉴经验。
一项项展会持续发力,引来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知识流“源远流长”,让清丰特色产业的发展活力十足。
雪后初霁,白雪覆盖下的红色老区给人以无限希冀。壮大食用菌产业,实现产值20多亿元;推广优质红薯种植,辐射带动2万余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抢抓京津冀产业转移机遇,累计入驻家居企业188家,销售收入210亿元,用工近3万人——清丰,产业更“热”,日子更“火”,“赛展矩阵”生机勃发。(梁莹莹对本文亦有贡献)
【记者手记】
作为产业发展的晴雨表,“赛展经济”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活跃程度的标志。近年来,清丰各种赛会、展会呈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火热局面,不仅成为体现县域功能的名片,其对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也日益明显。
清丰缘何成为县域“赛展经济”的新宠?其原因在于,当地立足县情实际,深耕特色产业、打造产业集群,让传统的木工之乡、红薯之乡和食用菌之乡,迅速蝶变为全国重要的家居、甘薯和食用菌产销中心,在乡村振兴中奏响了富民兴业的交响曲。
2020年11月,记者来到陕西西乡白龙塘镇。这亲切而熟悉的味道,开启了我们寻访甜蜜事业的一天……
为帮助贫困村民脱贫,肖馨绞尽脑汁,甚至自掏腰包为贫困户买大米、买油、买牛奶、买电风扇、买电饭煲、买取暖器,却从不在贫困户家吃一顿饭,不增加群众一分钱负担。看着肖馨连走路都不那么利索,还经常在山里走访贫困户,村民们都有些不忍。
消费扶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一包米、一桶油、一斤水果……每一份扶贫产品的消费背后都连着一个产业,支撑起贫困地区脱贫的希望。北京市丰台区岳各庄批发市场总经理戴树森说,在新民村建立蔬菜种植基地,就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农业企业、专业种植户来此兴业,培育集约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
9月29日晚上六点,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南寨村,一名村民在下红薯窑过程中,不慎坠入10米红薯窖的底部,情况十分危及,当地消防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实施救援。经现场查看,在一个直径1米左右、深10米的红薯窖底部,一位老人不安的坐在窖底,意识清醒但失去行动能力。
9月7日,全国农田建设工作现场会在周口市召开,这是机构改革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农田建设会议,来自全国的代表观摩了商水县和郸城县高标准农田“升级版”——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先是大连一高校辅导员隔空告知同学床板长了蘑菇,随后广州一大学生发现晾衣架上出现一个鸟窝,再后来辣椒树,红薯藤相继被发现。这些发现无不让网友惊叹,同时又好奇:接下来还会出现什么?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思南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红薯是当地村民的主要食材,但受制于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附加值低,农户往往只能自给自足。近年来,思南县把红薯产业作为扶贫主导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红薯经济”。
“过去打零工,干完这个活儿,还不知道下个活儿在哪里。新硕农业种植基地有1300多亩地,建有59座蔬菜大棚,生产黄瓜、西红柿等近10种蔬菜,不少品种来自国外,150多名村民在这里打工。
在5月30日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来临之际,记者从省科协获悉:河南省共有7名科技工作者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张金良,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董事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国家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
今年53岁的王自然是河南省夏邑县太平镇孟李庄村土生土长的一员,当了12年村支部书记的他,虽然家境贫寒却仍然有着一颗向上之心。随着村里扶贫工作力度逐渐升级,他承包了村里的扶贫就业车间,现如今的他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