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生活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好理想。作为从历史到现在的农业大省,河南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矢志不渝、砥砺奋进,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即将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之年,河南广播电视台映象网在2020全国两会之际,推出“小康成色”特别策划,深入十八地市的乡村,将目光投向基层,将脚步走进百姓,以大时代为背景,探寻发生在河南农村的真实的小康故事。
映象网记者燕子丹 文/图
【人物名片】
今年53岁的王自然是河南省夏邑县太平镇孟李庄村土生土长的一员,当了12年村支部书记的他,虽然家境贫寒却仍然有着一颗向上之心。随着村里扶贫工作力度逐渐升级,他承包了村里的扶贫就业车间,现如今的他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小康生活。
【小康故事】
“你看这车间弄哩还中吧,一天能产五吨粉丝呢。”在夏邑县太平镇孟李庄村的扶贫就业车间前,王自然憨厚的笑道。
时间退回五年前,那时的他一家人还住在9米长、5米宽的三间小平房。因为文化不高,只能四处打点零工维持家用,日子过得紧巴巴。“那时候没啥技术,也没有固定收入,打零工挣得那点钱也就能勉强度日。”王自然坦言。
“为了早点过上好日子,我起早贪黑地干活儿,虽然有一些收入但还是不足以支撑整个家庭。”王自然回忆起原来深陷贫困的日子,依然感慨万千。
“与其干着急,不如马上行动。”王自然说,自己当初申请成为贫困户主要是脑子空空缺技术,想依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通过资金、技术上的帮扶,让自己有发展资本、发展路子。
“但是扶贫政策再好,帮得了一时帮不了一世,生活还是要靠自己。只要自己勤奋努力地干,就一定能脱贫,就一定能为家人创造美好的生活。”王自然说,评为贫困户后,家里享受到了教育、医疗、就业、产业等多项帮扶,生活压力小了很多,让自己有了脱离贫困的底气。
2016年,村里建起了扶贫就业车间,王自然抓住机会,在河南省体育局扶贫工作队的帮助协调下,通过小微贷款的方式筹措到了资金,把整个车间承包了下来专门生产加工粉丝。
在粉丝车间忙活的村民们
得到政府提供的各项产业指导和资金援助后,王自然开始着手对车间工作项目进行优化,从拓展粉丝生产线,到寻找销路,再到招募乡亲进入车间工作。无论寒暑天,早上第一个进车间的人总会是他。随着扶贫车间项目逐步走向正轨,他的未来新生活幸福指数,也随之一步步抬升。
3年多的时间,粉丝车间从日产不到2吨到现在的日产5吨以上,他的收入也从以前靠打零工每天100多元到如今的个人纯收入每天都不低于1000元钱。
收入上翻天覆地的变化无疑让王自然和他的家人尝到了小康的滋味。现在他们家不仅买了120平三室两厅一厨一卫的新房,还购入了小轿车。
“我经历过离了红薯不能活的年代,曾经无数次在梦里梦想过现在这样的生活,现在成真了。”王自然笑中含泪。2019年10月,王自然光荣脱离了贫困户的行列。
“吃水不忘挖井人,自己富了,但是绝不能忘记乡亲们。”王自然说,粉丝车间建起来以后,村里的扶贫工作队组织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和老人都来车间里干活,现在车间里长期干活的村民已达到70个人,其中贫困户20个,都是年龄偏大60岁以上的老人,能够在照顾家庭和自己土地的情况下就近就业,不用背井离乡的讨生活。
“多劳多得,时间自由。来车间干活的乡亲们每个月都能拿到1500-1600元左右的收入,有了固定的收入来源,俩字儿,踏实!现在粉丝厂营业额能达到500万,收入能达到100万。粉丝车间不仅让我富了起来,还拔掉了我和乡亲们的“穷根”。王自然的高兴溢于言表。
【焕然一新】
“土坯房、烂泥路、人心乱、没技术。”2015年,夏邑县交通局的徐明来到孟李庄村担任驻村书记,眼前的景象让他感到“压力山大”。
“扶贫队刚入村的时候,村‘两委’班子和群众思想守旧,村里没有集体经济,发展缺乏后劲。”徐明说,在河南省体育局、县、镇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他和村委领导班子制定了长期脱贫攻坚工作推进计划,并对贫困户逐户制定了脱贫措施,对有劳动能力但缺技术、缺资金的贫困户,通过帮助出主意、谋思路、组织村民到山东寿光和新乡进行种养殖业和产业发展技术培训、给予资金扶持,和到户增收计划,以及劳务输出等方式,促其早脱贫。对无劳动能力、需政府兜底解决的,和河南省体育局驻村第一书记张扬、镇、村干部一起研究解决兜底的措施办法。
“现在村里的面貌可以说是焕然一新,在河南省体育局的扶贫专项资金的支持下,村里的房不破了,路也修成了水泥路,还有设施完备的小学和社区健身中心,不仅全村实现了通水通电,养殖园、蔬菜瓜果大棚也形成规模了。村里的人均年收入从扶贫前的人均5000多元达到了11000元。”徐明笑道。
大棚中的西瓜即将成熟
社区健身中心的健身器材
学校标准的塑胶报道上 两个孩子正在玩耍
夏邑县作为长寿之乡,水土富含硒锶等微量元素并呈弱碱性,在水资源质量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在多方调研考察后,经过省体育局驻村第一书记张扬的多方奔走,争取到了河南省体育局1000余万元资金支持建起了矿泉水厂,目前已经有矿泉水、苏打水、桶装水三条生产线,预计年销售额突破1000万元,净利润200万元。
矿泉水生产线已初具规模
作为福利准备发给乡亲们的矿泉水
据河南省体育局驻村第一书记张扬介绍,矿泉水厂以企业资本注入和集体经济控股分红的形式,带动就业扶贫、产业扶贫力度,提高孟李庄村集体经济收入,巩固全村贫困户致富增收,使全村所有贫困户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下一步要充分发挥体育行业扶贫优势,塑造品牌形象,发挥我省奥运冠军影响力,成为扶贫水厂形象代言,将扶贫水河南省体育局定点帮扶项目,宣传推广打造为局系统赛事活动指定用水和官方用水。
【朴素愿望】
“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就有了奔头。接下来我打算在村里再建一个车间,把生产出来的粉丝二次加工成酸辣粉,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链,打响俺孟李庄村的名头。”听得出,王自然的语气中充满了希望。
【心里话】
“我能够成功脱贫,绝对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政策帮助和乡亲们的支持,过去这几年,村里扶贫工作队所做的工作我都看在眼里,在此我衷心的感谢他们。以后的生活一定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王自然说。
他不甘贫困,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支持和帮助下,2018年11月开办了红现火锅店,且生意红火,主动申请脱贫。
57岁的毛振江,是汝州市夏店镇黄沟村六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12月,自立自强的毛振江参加了该市畜牧局对贫困户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掌握了养殖技术的他对养殖更加热爱。2016年,毛振江全家年收入40517元,人均纯收入6753元,光荣地成为黄沟村2016年度32户脱贫户之一。
结束打工生涯、回家务农,他下定了决心,不在家乡干出一番成绩誓不罢休。他在打工时看到过大海中的灯塔,他说家乡没有灯塔,但他想用自己的双手为老百姓树立一座致富路上的“灯塔”。
赵有富,73岁,荥阳市崔庙镇郑岗村村民,常年以养羊为生。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依凭相关扶持政策,在驻村工作队以及镇村领导的支持下,扩大养殖规模,于2018年实现脱贫。
李顺业,男,汉族,1972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巩义市站街镇柏沟岭村种植专员,主要从事农作物种植嫁接指导工作。作为柏沟岭村种植致富第一人,李顺业积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大家响应国家好政策,致富乡邻带领贫困户增收。
编者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小康生活一直是中国人的美好理想。作为从历史到现在的农业大省,河南始终把人民对美
丁庆伟原来是一名贫困户,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和县、镇、村各级的帮助下,通过自身勤劳奋斗,在养羊一行闯出了一条致富路,成为村里有名的养羊能手,实现了稳定脱贫。
她童年艰辛,2岁时随母亲改嫁到朱家沟村,兄弟姐妹四个,吃不饱穿不暖。如今,通过辛勤的双手,她换来年入20万的成就。致富后的她不忘乡邻,免费给乡亲们提供中药材苗木,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这朵扎根在山沟里的马兰花就是洛阳市宜阳县韩城镇朱家沟村的“女神”朱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