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与应急管理:人民的答卷”主题征文
乡村治,则百姓安;百姓安,则国家稳。目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疫情防控已从单纯防疫转向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农业生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关键在“防”,疫情防控是对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坚持自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三治”融合筑牢农村防疫网,全力保障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
自治为基,增强“聚合力”
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必须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广泛调动农村各种社会力量,引导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凝聚群防群控合力,织密筑牢农村基层联防联控网。
第一,完善村民委员会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三至七人组成。完善村委会自治组织,首先要培养选拔“敢创敢试、勇于担当”的村委会主任,选好“领头雁”,配强“当家人”;配齐配强村委会人员,注重吸引政治素质高、文化程度高、群众基础好、办事能力强的党政干部、大学生、农民企业家、致富带头人加入居委会,切实发挥村委会在农村治理和疫情防控中的中坚力量。
第二,修改完善村规民约。厘定乡约,与民共守。村规民约是村级管理的重要方式和载体,有助于呵护公序良俗,增强村民的自治意识和自律意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要注意结合疫情防控,在村规民约中补充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措施、公共卫生安全、生物安全等内容。
第三,提高农民自我防护意识。目前农民群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缺乏科学认识,自我防护意识较差。要着力健全村民有序参与、议事协商等各类基层民主制度,发挥村民主的观能动性,组建巡逻宣传小分队,通过“大喇叭”广播、微信、QQ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疫情防控政策知识,让农民了解新冠肺炎的严重危害、病毒传播致病机理和预防措施,提高农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积极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第四,建立网格化防控体系。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建立网格化防控体系,坚持以“点”控面、分“点”包干,以自然村为网格单元,对重点人群进行登记造册、住所排查、跟踪随访等管理服务工作,实行“一个口子”管理进出人员和车辆,确保人员管控和摸排“无死角”,扎牢扎实扎紧“口袋”管控,织密织牢防控包围圈,确保网格员第一时间发现信息和线索,逐级上报及时处理解决,提升乡村治理效率和水平,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法治为本,重在“抓规范”
法者,治之端也。农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是法治化,法治是农村善治的根本保障。
第一,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农村基层干部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乡村社会问题,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及时调处、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纠纷,引导农民群众理性分析并正确对待政府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消除农民群众恐慌情绪,切实做到依法管理,用法治筑牢农村疫情防控“安全网”。
第二,提高农民法治素养。要以疫情防控为契机,根据农村群众的认知特点、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通过各种广播电视、微信、QQ等载体,采用农民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传《传染病防治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的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意识,增强农民法律意识,提高法治素养,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第三,提升依法治村能力。村“两委”班子成员要带头尊法学法用法,强化法律约束,严格依法行事,禁止“进屋砸桌”“木条封门”等违规操作,在法律的框架下有序推进农村疫情防控工作,提升依法治村能力。
德治为先,注重“促长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
第一,发挥德治的融合、引导、教化功能。中国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传统道德是自发性的信仰和非制度性的理性力量,成为人们内心的法律。与自治和法治的“刚性”相比,德治具有相对柔性的支撑作用,贯穿于农村基层治理的全过程。打赢农村疫情防控阻击战,要注重发挥德治的融合、引导、教化功能。
第二,强化道德约束管理。充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将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要求融入村规民约,为疫情防控强化制度保障。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科普、健康知识宣传等活动,引导农民树立健康理念,改变出门不戴口罩、喝酒聚集等不良生活习惯,养成出门戴口罩、返回要报告、卫生要搞好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文明素质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三,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我国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理念、知识、制度等要素,内涵丰富。把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乡风文明建设,使之与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要以农民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传下去;要充分挖掘各种传统民俗民风的当代价值,让文化遗产活起来,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真正做到移风易俗。
第四,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要选取道德模范、五好文明家庭等先进人物事迹,通过广播、电视等各类媒体反复宣传,凝聚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力量,以风清气正的舆论导向推动形成良好的村风民俗;同时要选取失德典型案例进行宣传,加强警示教育,提升村民道德水准。要重视挖掘新乡贤,激励乡贤参与或组建乡村自治组织和自治队伍,发挥他们作为个体的带头示范作用。
第五,弘扬良好的家教家风家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以家教家风家规为切入点,宣传和弘扬良好的家教家风家规,将家教家风家规融入到疫情防控中,倡导互助、信任、关怀等社会公德,培育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良好的乡村软环境,形成团结向上、充满活力的乡村文明新风尚,筑牢疫情防控的家庭防线。
(作者:张雅光,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江苏省句容市郭庄镇以“综治银行”为社会治理的切入点,根据本镇实际,探索出了一条村民自治、共创平安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有效地化解了乡村各类矛盾,促进了村风民风的好转,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综治银行的建立,有效延伸了农村工作的“触角”,激活了基础组织的“神经末梢”,走活了农村治理的“毛细血管”,得到了村民的信赖和支持。
润州区韦岗街道位于镇江市西郊,距市中心约15公里,下辖1个村,17个村民小组。充分整合辖区党员、热心村民、共建单位志愿者力量,200余名党员志愿者全部“入网进格”,为网格注入更多“红色力量”。
” 这种观念的转变,使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实现了良性互动,推动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得到整改,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水平。走在广袤的辽河平原,我们实地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也深切感受到上下同心、同向发力的全新面貌。
“每天中午都有人给我送可口饭菜,晚上孩子们回家,我又可以吃上热饭热菜,晚年生活一点也不愁。宋市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兴旺指着村委会墙上的“数字乡村一张图”介绍,那些绿色标志的就是有配送午餐需求的老人家庭。
编者按: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脱贫攻坚战进入后半程,面对“加试题”和“硬骨头”,资金不断倾斜助力,向决战决胜的“坚中之坚”发起进攻。
近日,新疆叶城县西合休乡“光伏村通大网电工程”进入攻坚阶段,绵延百余公里的施工线上,一片忙碌景象。尤其是作为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产业扶贫的造血效能受疫情影响有所弱化。
正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勠力同心抗击疫情,中华民族团结的精神得到了全面的检验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越是到最是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各项防控工作。
湖南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把主题教育中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上升为制度机制。建立健全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制度机制。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着一个矛盾:一方面,村集体手里没钱,办不了大事儿;另一方面,大量的集体资产闲置,无法发挥自身价值。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改革,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
在花木兰故里河南虞城县,有一个村庄叫郭土楼村,这里流水环绕,碧波荡漾,春有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夏有灿然怒放的向日葵。上项目要有资金,村民们都遇到资金筹集的难题,但是虞城县推行的综治信用贷款让大家的困难迎刃而解。